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格”辨》(TheCaseforCase)一文是美国语言学家菲尔摩创立格语法的经典文献。文章通过梳理《“格”辨》中格、格框架以及深层格等核心概念,重点解读该文中格语法的体系建构。文章认为,《“格”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深层结构中引入格以实现对转换语法的修正,并以此为基础初步创立具有普遍意义的格语法体系;《“格”辨》的意义在于将语义和句法结合,开启句法语义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格”     
《考试周刊》2015,(57):90-91
格是个语法范畴,在传统语法里,格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的关系。英语里现存两种格:名词属格和代词的主、宾格。C.J.Fillmore的格语法是以动词为中心的深层语法,揭示了语义和句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传统语法中的主语、宾语、状语等语法关系只是句子表层结构方面的概念,在句子深层结构的分析中要重视施事、受事、受益、时间和处所等概念所表示的句法语义关系。深层结构的句法语义关系经过一定的转换可表现为句子的主语、谓语或宾语等,但与表层结构的句法关系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格语法认为,句子的深层结构由情态和命题组成。以动词为中心来分析句子深层结构格关系的格语法克服了转换生成语法对语义重视不足的缺陷,表明表层结构的主语并不一定是深层结构的施事格,句子深层结构的成分排列不是以句序为顺序,而是以各成分的语义及其与动词的关系为顺序,排列成用业显示其深层结构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4.
英语作格动词具有主动形式被动意义特征,是词汇语义句法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就词汇语义性质来说,作格动词属于强动作性使役动词,具有动作自发性,不需要外力作用,不允许增加被动语法标记。然而人们往往错误地将其用于被动语态,这是混淆作格动词与被动词的语义特征的表现。根据词汇语义结构理论,通过对作格动词词汇语义特征的分析,解释作格动词与被动词及其句式的异同,提出作格动词不可用于被动语态主要与其具有被动意义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林 《现代语文》2009,(8):27-29
现代汉语中像"冰融化了""门开了"之类的句子,过去都被误解成"无标记被动句",这种只考虑语义,不考虑句法的思路是有问题的.这类句式应该被看成"作格结构".转换生成语法在对作格结构进行研究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从最新的"最简方案"理论入手,以"特征核查"等为手段,我们可以为现代汉语作格结构的句法生成提供一个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人工校对《元朝秘史》、《元史》的基础上,运用语料处理软件HC2009YLCL提取其中的“有”字句语料,然后运用配价语法理论对所提取的语料进行配价类型分析,同时参照格语法理论,归纳和阐释其深层语义表达模式。并揭示“有”字句由深层语义模式到表层句法模式的变换途径。  相似文献   

7.
格语法简述     
美国语言学家菲尔墨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了格语法这一概念,从句法语义关系方面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第二阶段的标准理论进行了修正.文章从格语法的起源、含义、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各自特点等诸方面简述了格语法理论.  相似文献   

8.
格语法在深层结构中引入语义格,并提出格框架及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规则,这可视为框架语义学和构式语法的基石.但是格语法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如格定义模糊,格分类界限不清,以及饱受质疑的"一格一用"原则;格语法对语序的限制条件缺乏深入探讨,更是将情态置之其外.  相似文献   

9.
作格结构是一个句法和语义之间关系特殊的构式,属于英语语法模型描写的一个范畴。通过对英语作格结构语言特征简单地概述,基于其所表现的特殊语言现象,以句法和语义这两个层面为切入点,对相关具有代表性的语料进行了详细分析。解释了作格结构派生句式生成机制和动词非使役化后句式的非宾格性,并揭示了作格结构句法形式与语义表征之间存在的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10.
格语法与当代语义分析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格语法的基本观点,分析讨论了格语法和其它与语义研究有关的语法理论的发展与形式内容,讨论了格语法对当今和未来的语义分析研究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汉语的特点是重意合、轻形态,以语义为主,非受事宾语就是具体体现。格语法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研究句法结构是从深层语义关系揭示表层句法结构关系,也是以语义为主。可见,汉语和格语法都重语义。故用格语法理论解释汉语非受事宾语与动词间的关系,具有说服力。汉语教学中,格语法适用于非受事宾语。  相似文献   

12.
格语法是一种面向语义的语法分析模式.格语法关注结构与语义之间的关系,强调不同语言表层结构的特殊性及深层结构的普遍性,推动了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语言学家菲尔墨提出了格语法这一概念,并把语义引入语法研究.本文从格语法的起源、含义、结构、转换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出发,描绘了一幅简略的格语法概论图,由此推知此理论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英语作格结构是一个句法和语义之间关系特殊的构式。本文运用"激进构式语法"理论,研究英语作格构式,从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切入,揭示英语作格句句法形式与语义表征之间的不一致关系,指出其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的象征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超 《考试周刊》2013,(32):76-77
不及物动词具有不同的句法特点,英语的某些特殊构式具有非宾格和非作格性。结合构式语法中的构式压制现象,研究发现there构式的动词具有非宾格性,同源宾语构式的动词具有非作格性,这两个构式特有的句法语义特点,是对不及物动词的非宾格和非作格性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汉语学界在旁格宾语的细化、语法后果及实现机制上做了很多研究,但鲜有学者研究英汉中旁格宾语的语义内涵区别。根据旁格宾语的"事例"和"现象"的区分,英汉旁格宾语的形成机制也有所不同。英语中的旁格宾语是"事例",语义内涵没有发生变化,而汉语中的旁格宾语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形成规约化构式,是"现象",表示抽象的语义含义,并产生跨文化附加含义。英汉旁格宾语是否具有跨文化附加含义反映了英汉思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张红梅 《孩子天地》2016,(5):285-286
本文通过对部分四字格作简单的分类和例示性的分析说明,考察具有熟语性的四字格短语常见的组合搭配形式,重点探讨"N+V"式和"V+N"式中"N"和"V"之间存在复杂的语法、语义及音节制约关系,从而为四字格熟语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乌龙哈尼语的格范畴包括主体格、客体格、邻体格、凭借格、环境格、根由格几个层级系统,细分为施事、当事、领事、受事、客事、结果、与事、同事、基准、工具、从格、依据、原因、目的、位格、向格等几个次类。其中,属格可通过变调来实现,其余则通过后加标记或零形式来标识语法关系和语义角色。格标记的使用不仅受制于句法位置、焦点成分、论元的生命度差值、定指度等因素,还与事件进程相关。有些格标记可标识多种论元角色,这种多功能性特征符合藏缅语族语言的共性。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义学研究的代表Talmy与格语法研究的代表Fillmore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语义分析模型。他们都关注了语言的意义和形式,并对原因和工具两种语义要素的关系有相似的处理。不同之处在于,Talmy"游标"、"背景"、"路径"等语义要素概念更适合词汇语义的分析(即词汇化),而Fillmore"施事"、"源点"、"终点"、"行径"、"受事"、"工具"的语义格概念更适合语法语义的分析;Talmy的贡献在于描写了词汇概念形成的过程,而Fillmore的贡献在于揭示了底层语义结构和表层句法形式的格关系。  相似文献   

19.
英语没有专门的语法标记来表示作格与受格的区别,所以英语往往被认为是一种非作格语言。但英语动词表现出来的在聚合关系上的差异却说明了英语及物性和作格性的客观存在性,像break这样既可作及物动词又可作不及物动词的动词为典型的作格动词,含有这种动词的结构往往为作格性结构,而像lose这样只有及物用法的动词为典型的及物动词,含有这种动词的结构往往为及物性结构。本文主要对作格性结构和及物性结构的语义特征及其词汇基础、句法特征等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以对英语的句法及动词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其他语言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格语法是一种面向语义的语法分析模式。格语法关注结构与语义之间的关系,强调不同语言表层结构的特殊性及深层结构的普遍性,推动了语言学理论的发展。目前该理论在自然语言的信息提取、语言互译、机器翻译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