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1.慎用批评。不管是不是孩子的错,如果你想要孩子把发生的事告诉你,攻击和批评不是办法。此外,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要等待他把事情全部说完。听完了他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引导他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或者解决办法。随着孩子的不断成熟,家长应越来越走到幕后,让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潘惠君 《家教世界》2012,(24):93-94
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距离是那么明显地亘在彼此之间,却又令家长束手无策。有没有办法让大家找回彼此的信任,找回属于我们的亲密和默契?孩子成长的过程需要倾听,当孩子生气时,或者发生糟糕的事情时,应该先处理事情,而不是对人责备和批评。我们需要利用每个机会强调他们积极的一面。赞扬孩子的时候,赞赏他们的努力以及说出具体的事情,不要评价性格特点。父母要学会不辱骂的生气方式!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要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家教三谈     
第一,对孩子的理解应先于教诲和批评。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不听父母的管教,顶撞父母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一些大孩子离家出走。究其原因,主要是父母长期对孩子的内心感受缺乏理解,经常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和训斥的口吻对孩子说教、批评。孩子和成人一样,发生问题时,首先需要的是理解和同情。缺乏理解的说教和批评不仅不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自立的孩子,就应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在以往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没在意识到这一些常识,作为新世纪的父母,应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性。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给孩子思考问题的空间。其次,给孩子自我选择,决定的权力。最后:给孩子自信心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1.那些完全依赖父母的孩子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一方面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自我个性的自由。另一方面,孩子应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成人后立足于社会,成为一个有用之材。  相似文献   

6.
王玲 《考试周刊》2014,(18):190-190
<正>幼儿阶段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变得逐渐独立的关键时期,因此,教育工作者如何抓好这个关键时期,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独立发展空间,帮助幼儿在离开父母怀抱的同时尝试独立及形成良好的品质,成为具有独立生活、思考、判断、选择、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是我们努力和研究的方向。结合长期的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逐步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一、给予幼儿独自探索的空间,是培养独立能力的首要前提。每一年,我们都会迎来小班的新生。这时,会出现很多这样的身影:不放心孩子自己上楼梯而天天背着孩子上楼,后仍不舍离去的身影;心疼孩子哭闹,躲在班级门外观察孩子一举一动偷偷抹泪的身影担心孩子在园受欺负对周围孩子反复  相似文献   

7.
不想睡午觉     
对有的孩子来说,睡午觉可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好好地睡个午觉,可谓是斗智斗勇、想尽办法。怎么才能让孩子爱上睡午觉呢?一起来想办法吧! 睡不睡午觉是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博弈,想要让孩子乖乖地把午睡进行到底,首先要先弄清楚他不想午睡的理由,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8.
在孩子们中间,经常会发生争抢图书、玩具或凳子等事情。每当发生这类事情时,很多老师会马上作出反应:引导或批评。我认为,不妨多给孩子一点时间,为幼儿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以充分调动其自主性,增强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次,晴晴哭丧着脸告诉我:“老师,舟舟坐我的坐位。”顺着她手指的  相似文献   

9.
周云 《幼儿教育》2001,(2):41-41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一种个性品质。独立性对于孩子健全发展和今后生活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以下做法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1.孩子想做的事情鼓励孩子试着做孩子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注意的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都想尝试一下,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时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变化,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让孩子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比如孩子要  相似文献   

10.
问:父母的话,孩子越来越不听,常常回嘴,应该怎么办? 答:这好办。父母批评孩子,孩子回嘴,父母就洗耳恭听好了。孩子回嘴,一说明父母批评孩子的话,孩子听进去了;二说明父母的批评还不到位,孩子还不服气。不服气很好。不服气就请回嘴。孩子回嘴,父母正好找到新的突破口,深入一步再批评。如果批评到位了,孩子不吱声了。如果批评还不到位,孩子还会再回嘴的。一定要欢迎孩子回嘴,要把批评变为讨论,最终服从一个理。  相似文献   

11.
李京 《家教指南》2009,(7):19-19
中国孩子的依赖心理特别严重,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毅力非常弱,根源就是中国父母喂孩子吃饭。吃饭是孩子必须学习掌握第一个技能,中国父母只是看见了技能,却没有想到技能背后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李老师,李老师,郭天成坐我的椅子了。”“李老师,王明老是摸我的脸!”听!我们班的“小喇叭”又响了。唉!这些孩子呀,可真没办法,遇到事情自己不去想办法解决,事事都依赖老师,这样既忙得我焦头烂额,又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怎么办呀!一天,我们班丁勇又来告状了,他说许晖总是揪他的衣服。这次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批评许晖,为他们解决问题,而是带着孩子们玩起了“小小调解员”的游戏。我请了三位小朋友当“调解员”,深入生活解决问题。嘿!这个办法还真灵,调解员们认真极了。你看,他们很快就把问题处理好了…  相似文献   

13.
慎用批评不管是不是孩子的错,如果你想要孩子把发生的事告诉你,攻击和批评可不是办法。此外,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要等待他把事情全部说完。听完了他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诱使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或者解决办法。随着孩子的不断成熟,家长应越来越走到幕后,给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广西南宁市一家长来信说:我女儿10岁,学习成绩不错,但依赖性太强。早上起床要我们叫;什么时候要洗漱、该吃饭、好睡觉都要我们提醒;换下的衣服随意扔,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我们帮她做。我们觉得她太依赖,可多次批评她,要她改变一下,也总不见效果。有什么好办法吗?答:对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宠爱有加,容易过多地关注和帮助,还会把孩子撒娇视为可爱、好玩。如果孩子吵闹、发脾气,父母在无奈中迁就,那么你就会渐渐地被孩子所操纵。但孩子可塑性强,只要我们坚持原则,孩子就会改变。以下建议供你参考。1.鼓励孩子做出抉择。让孩子自由选择,比如吃多少、…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孩子,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爱孩子,是人所共有的情感,我们教育孩子一定要有理智,要讲究艺术。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教育艺术,高明的批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我们在批评孩子时也要体现爱心,讲究批评的艺术性,力争给孩子以良性刺激。细细谈起来,其实往  相似文献   

16.
提示:父母要引导孩子明白司马光、曹冲及借助水取球的小朋友解决问题的逻辑道理,并提出一些类似的问题启发孩子想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当孩子因为攻击性行为被投诉时,如果将被投诉看作是一次共同帮助孩子成长的机会,不仅能缓解父母的焦虑情绪,而且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错误中收获成长。"东东妈妈,您稍等我一下,我先把孩子送完然后和您聊几句。"每当接园时,东东妈妈听到老师这样的话,心里都会咯噔一下:东东不会又打人了吧?!是不是又被小朋友投诉了?除了向老师、同学、父母道歉外,东东妈很苦恼,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改掉打人的坏习惯?为了帮助东东妈妈解决问题,我们专门请到了幼儿园的老师分享他们是如何帮助这些打人的孩子的。  相似文献   

18.
正当孩子因为攻击性行为被投诉时,如果将被投诉看作是一次共同帮助孩子成长的机会,不仅能缓解父母的焦虑情绪,而且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错误中收获成长。"东东妈妈,您稍等我一下,我先把孩子送完然后和您聊几句。"每当接园时,东东妈妈听到老师这样的话,心里都会咯噔一下:东东不会又打人了吧?!是不是又被小朋友投诉了?除了向老师、同学、父母道歉外,东东妈很苦恼,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改掉打人的坏习惯?为了帮助东东妈妈解决问题,我们专门请到了幼儿园的老师分享他们是如何帮助这些打人的孩子的。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即获得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才是家庭教育的双赢。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过程令双方身心愉悦,教育效果更具实践性。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要引导孩子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认识道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慎用批评 不管是不是孩子的错,如果你想要孩子把发生的事告诉你,攻击和批评不是办法.此外,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要等待他把事情全部说完.听完了他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诱使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或者解决办法.随着孩子的不断成熟,家长应越来越走到幕后,给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