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临沂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布迪厄的“文化资本”概念可以作为突破临沂文化产业发展屏障的有益视角。正确科学地对待传统与自然文化资源,解开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困境,开拓临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沂蒙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前提。其中,建构以发展、创新为主题的“新沂蒙文化”是临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论沂蒙名人文化在临沂“文化名市”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沂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产生了灿烂的沂蒙文化。沂蒙名人文化是沂蒙文化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对于沂蒙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到沂蒙精神等的研究上,缺乏对沂蒙名人文化的宏观性的综合性的研究.尤其是对沂蒙文化名人的挖掘开发利用的应用研究基本是个空白。通过对沂蒙名人文化进行较综合深入的分析研究,为临沂正在进行的“文化名市”工程献计献策:一是以沂蒙文化名人为主题,打造“城市文化名片”;二是城市规划建设要以文化名人要唱主角;三是整合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从内涵上说,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中最深刻、最本质、最内在的的东西,是临沂文化的内核;从外延上说.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的主体和灵魂。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的优势,它是由传统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构成的.贯穿于临沂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历史流变过程中。沂蒙精神是推动临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4.
临沂,古称琅郡、沂州府,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一块神圣的革命土地,这里不但孕育了诸葛亮、王羲之和颜真卿等历史名人,而且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工作。良好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昌达的文化、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和灿烂广博的饮食文化为临沂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沂州府(旅游)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紧紧抓住临沂市发展“大临沂、新临沂”这一历史机遇,近年来发展迅速,现已拥有沂州府会馆、沂州府大酒店、沂州府乡村会馆、沂州府私家菜馆等六家星级酒店,经营范围涉及餐饮、住宿、会务、商务旅游、休闲娱乐等十余个项目,已成为临沂乃至全省的旅游企业新秀,曾获得“山东省第六届消费者满意单位”、“山东餐饮十佳品牌”等多项荣誉。2006年还成功冠名了首届“中国·临沂旅游商品博览会”。沂州府在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中,用独特的沂蒙文化打造着临沂的旅游新天地,建设着沂蒙旅游的形象和品牌。  相似文献   

5.
礼乐文化是沂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沂出土的大量编钟见证了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的兴盛。先秦时期临沂地区已经受到了来自中原礼乐文化的强烈影响。成为礼乐文化辐射到的一个重要区域。而现存的民间鼓吹乐透露出礼乐观念在民间的延续。无论是临沂出土的先秦编钟还是现存的农村礼俗用乐,均反映了礼乐制度、礼乐文化对临沂地方文化的深远影响。礼乐文化跨越历史至今犹存,理应是沂蒙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高常权 《中国德育》2005,(10):13-13,15
【精采回放】《大众日报》、《临沂日报》以及《中国少年报》、《辅导员》杂志等18家报刊媒体,都在突出的版面,报道了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与沂蒙小学生结成忘年交的动人故事。谷爷爷曾在沂蒙老区工作战斗过。在沂南县少先队组织和老一辈开展“牵手沂蒙”活动中,他第一个给沂蒙后代来信。  相似文献   

7.
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秉承沂蒙优秀思想文化和革命传统。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等革命老区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一经形成,即成为沂蒙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沂蒙文化中最深刻、最本质、最内在的东西。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推动临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按照《师范教育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第三子课题组成立暨开题会会议纪要精神,我校利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对临沂地区的初中教育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现将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临沂地区是革命老区,沂蒙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临沂地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辖区十一个县市,全区面积19136km~2,人口1055万,均约占山东省的八分之一。由于山区自然条件差和社会历史原因,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教育事业不发达。1991年全区社会总产值24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18亿元,国民收入95亿元,财政收入5.07亿元,农民收入年人均617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936元,预算内教育经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学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形态。临沂大学立足于临沂红色资源优势,构建具有沂蒙红色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将以沂蒙精神为灵魂的红色文化作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实施特色亮校战略,依托老区政治优势,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努力构建具有沂蒙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临沂兴元投资发展集团的前身是临沂兴元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1月改制重组后,经过7年的发展,一举实现扭亏为盈,从负债7000余万元到2008年企业完成产值7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短短7年,实现了一个华美的转身。  相似文献   

11.
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临沂独特的政治品牌。沂蒙精神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其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了临沂经济的飞速发展,引领了全国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树起了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2.
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构件,沂蒙精神主要是影响了人的经济活动行为,它通过经济主体内在的价值理性认同过程和外在行为习惯重复过程实现,是自觉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使命感,充分意识到弘扬沂蒙精神的长期性、艰巨性,坚持以人为本,在弘扬沂蒙精神中发展临沂经济,在发展临沂经济中弘扬沂蒙精神,清醒认识时代发展变化对精神文化的深远影响,把握沂蒙精神的内涵的新变化,积极采取创新性的应对措施,确保临沂经济社会和精神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东教育》2006,(2):6-7
投入 “十五”期间,省财政对基础教育投入超110亿,主要包括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欠债203亿元;“两免一补”专项补助资金19.82亿元;中小学布局调整18多亿元;山区老区小学改造9.55亿元;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经费32.4亿元;2002至2004年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普通高中发展3亿元等。  相似文献   

14.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这支歌是对当年支前的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颂扬。时空转换了,但有着优良传统的沂蒙人民的爱心没有变。这里叙说的是,一个沂蒙儿女,共产党员、临沂日报社记者于金明关爱孤儿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区域案例(20个)1.山东临沂:以区域课程综合改革探索红色基因传承模式山东省临沂市作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示范实验区,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立足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深耕区域红色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构建“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立体化教育体系,让沂蒙精神在校园得以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6.
沂蒙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沂蒙精神是沂蒙文化发展的结晶,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临沂发展步伐,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沂蒙精神。要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开拓创新,不断把弘扬和培育沂蒙精神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这项波澜壮阔、谱写历史新篇章的伟大事业由此展开。追昔抚今30年的大跨越、大发展,由经济体制改革所焕发出的发展动力唱响了时代主旋律。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临沂,在改革开放国策下亦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1978年临沂GDP为15.5亿元,人均GDP为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85.5元,而至2007年,临沂GDP达到1660.5亿元,一天所创造的GDP便达到4.5亿元,  相似文献   

18.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视在沂蒙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这是形成沂蒙精神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沂蒙精神的弘扬和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临沂地区党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考察沂蒙精神与党的建设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对今后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国有企业走向市场“海洋”,归位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成为市场主体,开辟了阳光大道。国有大企业东海烟厂前身的蚌埠卷烟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海洋”中的一条“蛟龙”。51年历史的蚌埠卷烟厂,有着辉煌历史,灿烂业绩,可在1983年、1984年间却产品没销路。严重积压,厂里好长一段时间靠为别的卷烟厂加工卷烟来维持生存,这种“走麦城”的惨痛的日子已成昨日黄花。如今蚌埠烟厂发展壮大了。厂里年收入近14亿元,18年间向国家上交税利36亿元,固定资产增加4倍,职工收入增长5倍,利税总额和销售收入名列安徽省烟草行业之首,成为安徽省财政收入重要厂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改革开放前人口、国土面积各占全省的八分之一,但经济总量却很小,只有全省的二十分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之一。就是在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1995年却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九年之后,2004年又在18个地区中率先实现了生产总值过千亿、人均过万元的两大历史性突破。去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11.8亿元,财政总收入128.2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60亿元,金融机构存款突破1000亿元(1022亿元)。经济增幅已经连续四年保持在16%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第7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36平方公里,已进入全国大城市行列,“一河五片,组团发展”的滨水生态城市建设格局已经形成。临沂市经济总量之所以能到今天的水平,城市建设之所以达到今天的规模,到过临沂的同志都知道: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临沂市商贸业、物流业的崛起和带动。一、商贸物流业的不断崛起与壮大,使临沂市步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临沂市在历史上是个农业大市,平原、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工业、商业均不发达,交通亦十分落后。但从1984年开始建设批发市场,通过吸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