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资源丰富权威,与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天然契合,具备转化为良好教学资源的功能优势。丰富权威的知识资源能强化高中思政课政治引领力;品类多元的文化资源能聚合高中思政课思想感召力;全效性媒体资源能提升高中思政课学生获得感;开放共享的课程资源能增强高中思政课教学时效性。高中思政课教师巧用、活用、善用、精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资源,将其高效转化为课程资源,对于增强思政课教学时效性和实效性、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课以一体化视域统筹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关节点,要求按照思政课特点,遵循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找准“种好责任田”“阶梯式递进”“立德树人”等出发点和着力点,把握好同一课程在不同学段育人目标达成的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入和层层递进,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知行合一观,实现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指将大、中、小学各个阶段的思政课教学进行有效衔接,提升思政教育的系统性,以更好地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思政教学虽然在课程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上存在很多差异,但也有很多相通之处。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学生从初中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非常有必要。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设计是实现教与学有效转化的重要抓手,科学且清晰的逻辑思路是高中思政课教学设计追求的目标。高中思政课是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高中思政课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维度出发,基于教材知识编排逻辑、教材知识学理逻辑、教材知识历史逻辑、学生学习认知逻辑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方可实现课堂教学逻辑自洽,彰显思政课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会遇到诸多挑战,而如何上好复习课就是高中思政课教师遇到的一个巨大挑战。大概念本身具有包容性、本质性、逻辑性和生长性等特点,具有服务思政复习课的可能性。在高中思政复习课中引入大概念统整思想,让思政复习彰显政治性、思想味、新鲜感和效率度。从复习内容大概念的找寻、筛选适配复习课程的大概念、合理安排复习结构和深度挖掘思政知识四个方面突破高中思想政治课复习困境。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应有之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需要遵循科学指引,提升党史学习教育"高度"; 统整课程内容,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度";推动深度融合,延伸党史学习教育"广度";凸显独特价值,提高党史学习教育"温度"。  相似文献   

7.
一、学习积极性问题的提出 1、从直升班学生对思政课的一些看法谈起88学年,我接任了高一(6)的思政课教学(系直升班,42人,男女各半)。同学们有朦胧的奋斗目标,对新的学习充满信心,但他们普遍认为“政治课是最枯燥最头痛的一门课程。”有的学生称它是:“休息睡眠课”。也有学生用试探的口吻说:“高中课程很多,政治课就不要开设了吧?!”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课亲和力问题一直是学界热议话题,也是完成高中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可回避的话题。思想政治课亲和力提升主体在于思政课教师,其亲和力素养培育与增强是最核心的部分。本文通过对亲和力概念进行界定,总结高中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构成要素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中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素养培育的重要性。首先,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障;其次,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纠正学生学科认识偏差的必要前提;再次,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最后,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因素。同时,文章提出通过增强人格感染力、语言影响力、理论说服力及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思政课教师亲和力,进而增强高中思政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而且高中思政课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然而,现阶段高中思政课实际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偏重知识的简单传授,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导致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在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化思政课是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资源是高中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红色基因需要传承。鲜活的红色文化资源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而应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实践中发挥高中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探索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实施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情况是高中思政课发展性教学评价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优化高中思政课发展性教学评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林虹  胡君晶 《考试周刊》2023,(17):117-120
议题式教学是构建高中思政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力抓手,在高中思政课不同课型中进行议题式教学的探索,能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再认知,实现合作探究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开放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文章通过对议题式教学典型课堂实例的分析,意在帮助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章可循,推动教师学科素质的提升,为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有效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13.
沉浸式教学法是一种“走心”的有效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应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沉浸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措施,从通过情境激发沉浸、依托活动促进沉浸、借助语言助推沉浸、利用情感引领沉浸等方面,探讨了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应用,为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提出,为实现思想政治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系统推进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贯通中小学和大学思政课的桥梁和纽带。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根据学生实际,探索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景教学方法,创设丰富情境激发学生高效学习的主动性,推动实现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从而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如何让探究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对其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随后进行了策略探讨,提出了解学情、明确教学目标,营造氛围促进问答互动以及综合评价促进学生提升等,旨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能力。希望本文能为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启发,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地方红色课程资源是存在于每个师生身边的“活教材”。巧妙运用好地方红色课程资源对于引领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完成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笔者通过在高中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优化教学环节,使其与思政课深度融合,从而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效果,培育高中学生核心素养,最终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高中思政课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17.
孙中生 《成才之路》2012,(23):80-80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知识体系较为抽象,不能够让人直接理解,所以很多高中生对于政治课程存在着一定的腻烦心理,高中思政教育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促进课堂生活化的转变,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和感悟,对于思政教育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更容易被学生所接纳。  相似文献   

18.
如果停留于静态备课,高中思想政治课就会呈现按部就班地演绎、止于浅表地参与、一叶障目地教学等不良现象,进而影响教学主体尤其是学生的生命活力、思维张力、洞察力等,课堂活动就缺乏生长性。这就要坚持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学双主体的作用,在做好静态备课基础上开展动态备课,主动建构思政动态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敏锐发现问题并即时解决问题,让思想政治课活起来、动起来,推动思政课教学真实发生,有效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时事教育既是高中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高中思政课的延伸。遵循一定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对高中学生开展时事教育,不仅可以使相对稳定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与新形势、新变化相适应,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有着重大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最初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来的,而课程思政所折射出的大思政观、协同育人理念、融合育人思想,对高中教育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以所在学校为基地,联合其他学校,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主阵地,以思政课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为实施主体,整合利用课堂、环境、活动三类课程资源,开展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改实践,取得可喜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