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共和党再次执政。特朗普在竞选中的各种保守主义言行,以及在大选获胜后围绕国内、国际事务的发言,不仅引发美国国内两党关系的分裂和民众争议,也加深了其他国家对美国及其全球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感和忧虑。在此情况下,中国的对外传播既面临如何对内对外解释现状、说明中国观点、影响国际舆论的挑战,也获得了一次利用融合手段、创新对外传播、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中兴的禁售令,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受禁令影响,中兴的正常经营活动无法继续。5月13日,特朗普在推特中表示"致力于让中兴恢复营业",引起部分议员的不满。7月12日,在中兴通讯缴交14亿美元罚款及保证金后,美国商务部正式解除对该公司的出口禁令,中兴可以重新向美国公司购买零件,恢复正常生产。美国制裁中兴事件本是关于中国企业的商业事件,但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特朗普政府高官不断炒作"中国病毒""中国责任"等负面论调的背景之下,美国涉华舆情呈现消极的发展态势。美方将疫情下的"叙事之争"视为深化对华战略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动向给中美关系带来不可忽视的冲击,需要予以充分重视。一、疫情下美国涉华舆论的总体态势和主要特点(一)特朗普政府高层持续炒作追责索赔等话题,加大对华"叙事之争"攻势。  相似文献   

4.
正唐纳德·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一改历届美国总统重视传统媒体的政治传播路线,将社交媒体平台打造为建构自我形象的自媒体传播矩阵。借助社交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和普遍性的特点,特朗普积极宣传其"美国优先"的施政方针、聚合民意、拉拢选民。在此基础上,特朗普将社交媒体平台转化为其抨击政治对手、回击负面舆论的政治辩论空间。对于特朗普的执政风格,有人将其戏称为"推特治国"。而这戏谑的言语却反映出特朗普打造另类总统形象的政治意图及其颠覆借助传统媒体等第三方机构塑造政治形象的"特朗普式"宣传策略。因此,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特朗普社交媒体账号及其帖文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从2016年底到2018年,全球局势出现重大变化,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上台,标志着全球反经济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重出江湖",面对多重挑战,中国成为了全球贸易自由化坚定的推动者,这当中,"一带一路"倡议联通欧亚,串联新兴经济体,毫无疑问是其中重要一环。近几年,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云南卫视和厦门卫视两家地方媒体利用自身优势,分别在泰国、缅甸和马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于11月8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由于中国大国地位的不断提升、中美关系的深入互动以及双边关系对全球事务的深刻影响,访华是他此次为期12天亚洲之行最重要的一站,是他就任总统之后最重要的外交活动之一。它也成为美国媒体给予特别关注和报道的重要事件。美国媒体报道此访的三大聚焦点美国媒体此次报道主要体现在务实和务虚两个方面:访问是否解决美国普遍关注的现实焦虑,访问体现了中美两国如何相处以及对美国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7.
<正>"特朗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新的国际政治格局正逐步发展和形成,美、中、俄、欧等组成的大国关系面临着新的调整和定位。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将在特朗普执政后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甫一上台便立即辞退了美国所有驻外大使,并在三天后签署了退出上任总统奥巴马"政治遗产"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行政命令,这些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应的举动,似乎再一次显示了特朗  相似文献   

8.
抖音海外版(TikTok)自2018年10月成为美国月度下载量最高的应用后,其人气之旺在当地罕有其匹。当下,特朗普当局的穷追猛打,极有可能阻遏TikTok迅猛发展势头,也成为其进军美国以来遭遇的最大挑战。特朗普的总统行政令并非单单针对TikTok,而是将矛头指向“由中国公司开发和拥有的移动应用程序”。这意味着TikTok的遭遇将极有可能在中国各大海外企业身上重演。值此山雨欲来之际,亟需深入剖析其根源所在,未雨绸缪,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9.
正舆情的塑造与引导,是大国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是要为强烈的对抗和竞争政策扩大国内与国际的支持,更是"妖魔化"对手的基本招数。随着近年来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对华认知发生了显著变化,美国的中国政策话语体系更是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特朗普执政初期,2017年的两次"习特会"稳定了两国关系,建立四大高级别对话机制以加强双方高层的沟通与协商。然而,特朗普于2018年3月22日签署备忘录,根据301条款对中国加征关税,拉开了中美贸易战的序幕。尽管两国在2020年1月15日达成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中美两国关系再度经历紧张关系急剧升级的恶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月20日,美国迎来第4 5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从特朗普宣布参选总统到今日,美国的精英乃至主流媒体都不看好、不接受这样一位个性鲜明的领导人入主白宫。然而,特朗普依旧在争议声中走入椭圆形办公室。2017年末,中国也将进入新的政治周期,如何在新形势下确保中美关系平稳过渡是两国领导人在外交政策上的重要课题。近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升,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同步提升。在国际格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政治体制视新闻界为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在美国的政治传播中,每一位总统从参加竞选到任期结束,就一直在处理与媒体纷繁复杂的关系,力图借助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引导公众舆论,获取公众支持。特朗普一直称里根是自己的榜样,当选总统后,他更是多次直接发表推文表示在"如何应对假新闻"方面要向里根学习。从里根与特朗普的经历来看,两位美国总统确实存在不少共同之处:他们同为共和党人,也都被看作"非科班出身"的总统。那么,两位总统的媒体策略有何异同?这些异同反映了美国总统政治传播策略中怎样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中美关系危机的病毒时代:何为舆论战?特朗普执政以来,中美关系一直处在悬念、不安甚至紧张对立的状态。如今,尚未走出贸易战泥沼又遭遇全球传播的新冠肺炎疫情恐慌,美国领导人使用"中国病毒""武汉病毒"概念,指控中国隐瞒疫情而鼓动调查、追责、索赔,上演冷战思维性质的反华闹剧;中国则谴责其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2月,一个外国人的名字在各大网站引起关注。他是高居翰,是西方中国艺术史学界最具有影响力的权威学者之一,生前长期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执教,并担任过著名的美国华盛顿特区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该馆以收藏东亚文物著称。2014年2月14日,高居翰仙逝于伯克利家中。这个被称为"最懂中国画的美国人"曾有一个心愿,建立一座中国艺术资料库,让全世界的  相似文献   

14.
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意大利修宪公投三大"黑天鹅"事件,将世界带入了一个充满巨大不确定性的时期。在世界新变局之下,舆论环境的时与势迅速流转,中国的对外传播既面临如何对内对外解释现状、说明中国观点、影响国际舆论的挑战,也获得了一次利用融合手段创新对外传播、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机遇。中国的对外传播应有充分准备,做出新的调整。应该用更清晰的传播策略和更精练的传播方法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一面,提升中国在国际话语权构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作为中国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所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自2013年10月提出以来取得一系列积极进展,并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反响与广泛研究讨论。美国作为世界范围内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其利益触角辐射全球各个角落,是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行稳致远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外部变量之一。在美国,围绕"一带一路"中国有针对性的对外传播工作早已展开。不过近年来,随着中美关系定位由最大发展中国家与最大发达国家关系上升为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关系,加之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对"美国优先"路线的  相似文献   

16.
张洋 《文化博览》2005,(12):4-5
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王垠就可以拿到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选择了退学.这让众多"博得不易"的学兄学妹们有些汗颜,也令中国教育又有些"身体不适".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2018年发起贸易战。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美关系出现40年来大转向,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挑战加剧,对美传播面临新的复杂形势。随着中美博弈常态化、对内对外传播边界逐渐模糊,应进一步提升对美传播的精准度。以回应批驳对冲"污名化",以研究报告澄清质疑,以人为本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充分挖掘智库资源,借嘴说话增强外宣效度,刚柔并济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08,(10):5-7
张艺谋的名字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2008年由他任总导演的奥运会开闭幕式不仅令国人叹服,也让外国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瑰丽壮观。本刊编辑整理了近期国内多家媒体对张艺谋有关奥运开闭幕式的采访和评论,以探寻其传播"中国故事"理念的点滴踪迹。  相似文献   

19.
正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在国际上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不是"自塑"。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关于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一个难以回避的概念是四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未来学会主席艾米·扎尔曼(Amy Zalman)在第二届美国国家战略叙事年会直言:"美国重新校准其国家利益和原则正当其时。突破遏制战略,走向可持续战略;超越权力与控制,强调实力和影响。"扎尔曼等智库精英所言的"国家叙事策略"正是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国际秩序的重要手段,尽管如今正受到特朗普"民粹主义"的挑战,但无论积极介入还是美国自利,都要求一种"重讲故事"的议题设置能力。战略叙事(Strategic Narrative)最早运用于商界,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