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侨资性大学的治理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资性大学因侨设立,受侨支持,为侨服务,有着各具特色的治理结构。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侨资性大学可以构建一种以党委为政治核心,政府、侨资、大学内部三角制衡的委员会为决策组织,校长为最高执行者的新型治理结构,这可以提高侨资性大学资源获取能力,加强政府对侨资性大学发展的扶持,为侨资性大学的自主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侨资性大学校园文化既受社会大文化系统的影响,又受海外华人华侨文化的影响,这是侨资性大学区别于普通大学的文化特征.文章从探讨侨资资源对侨资性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入手,分析侨资性大学校园文化侨性特色的表现与功用,并对侨资性大学侨性校园文化的凸显提出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任幸芳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3):15-17,32
青田华侨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很长的时期内主要以捐赠的形式服务于家乡建设。2000年前后他们在青田的投资额迅速放大。全文从侨资在青田的行业分布着手,分析了侨资迅速增长的原因及侨资在青田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对如何继续保持侨资量的增长的同时,注重侨资质的提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侨性资源是侨资性大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也对侨资性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侨资性大学因为拥有侨性资源,在发展战略上可以更多地运用资源观理论,以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宁波大学为例,通过对学校获取资源实践活动的回顾,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明确提出侨资性大学深入实施资源观发展战略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五邑侨村的女儿墙逐渐由普通建筑元素演变为侨村建筑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并因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呈现出千姿百态、极少雷同的状态.女儿墙建筑艺术的变化,见证了五邑侨村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展现了兼容并蓄的建筑风格,反映了不同时代侨村人的审美心态及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6.
资源获取与国家责任:侨资性大学办学特色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资性大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独特类群,她们的创建都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侨资性大学由于侨资办学资源的投入和承担了特殊的国家责任,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为侨服务的办学理念、多元包容的办学文化、各具特点的治理结构和开放进取的办学实践等特点。侨资性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历史经验也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侨资性大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独特类群.她们的创建都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侨资性大学由于侨资办学资源的投入和承担了特殊的国家责任.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为侨服务的办学理念、多元包容的办学文化、各具特点的治理结构和开放进取的办学实践等特点.侨资性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历史经验也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百村调查"课题组及其所邀请的学者在三年多的短时段内,见证和参与了九溪村从一个精神生活十分丰富而物质困乏的村庄发展到经济与精神两者协调发展的"时空压缩"的艰难历程。本文拟以这一历程作为研究背景,同时也对百村调查课题组进入村寨的过程及在为谋求村庄发展的事件进行展现和解读。通过个案来管窥课题组及其学者与村庄发展间的关系,为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种可行性路径和渠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办学特色形成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探讨了侨性资源的地位,指出侨性资源在侨资性大学办学特色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侨资性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一个村庄为个案,分析了行政化村治与村民外流的互动关系.认为,(1)行政化村治对村庄经济资源的过度汲取所导致的治理型贫困是推动村民外流的重要动因;(2)村民大量外流又构成对行政化村治的强大冲击;(3)行政化村治无力消解村民外流带来的冲击,两者互动的结果可能是行政化村治的崩溃与规范型村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常州市武进区泰村实验学校位于常州市武进区西部"中国灯具城"所在地的邹区镇,是一所由民营企业家陈礼斌先生以及他的企业——常州市侨裕集团投资三千多万,于2002年9月兴建而成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实验学校。  相似文献   

12.
抗战后闽侨群体投资福建经济建设这一历史事件有三条教训:一是要珍惜侨胞的桑梓之情,真正树立起为侨服务的观念;二是要实施利用侨资与保护侨利的休惠政策;三是要维护政治局势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以保障吸引侨资。  相似文献   

13.
云南腾冲侨村董官村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了特殊的侨村文化——"孝善文化"。其中所蕴含的"孝"、"善"、"义"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文化为主导的儒学风范,同时又显现了一种渐次升华的文化品格;这既属于以家族文化为背景的、带有人文关怀的村落文化,也彰显了腾冲"侨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按西方主流理论,宗族作为“原始组织”,将为“人工创立的社会组织”所取代,但在近20年来我国农村宗族却出现了复兴的新情况。本根据对10个村治理状况的深度观察,从日常生活、村庄、行政村和村际关系等层面分析了宗族对村治的实际影响。指出,宗族在村治过程中发挥着双重性的功能,一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与帮助,填补了若干管理真空,避免了更严重的失范和无序,而且,强族组织与宗族集体意识成了抗拒行政权力不法侵害与剥夺的工具;但另一方面,宗族往往以狭隘的本族利益为归依,奉行着恃强欺弱的逻辑,并倡导男尊女卑,崇尚迷信。因此,不应简单地对宗族给以全面否定和肯定的结论。要构建农村治理的新秩序,虽然无法舍弃宗族,但是应当寻求新的资源和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侨资性大学的优势与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侨资性大学办学的优势在于具有独特而优质的侨性资源和相对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在其办学特色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通常遭遇两方面困境:追求特色办学与加强国家控制相冲突、筹措侨性资源与创建特色要求不匹配。要走出上述困境,需要在内外两方面做好工作:一是以侨资性大学为改革试点,建立教育特区,推进特色强校计划;二是强化以特色发展为导向的侨性资源筹措理念与策略。  相似文献   

16.
对近年来中国FDI数据与国侨办侨资企业数据库进行全面比较和深入研究发现,近年来的中国侨资企业发展大大超过外资成长:新批侨资企业数量连续大幅度增加且大大超过外资成长;新增侨资在全国FDI中的比重逐年提高;侨资企业平均投资额大增,并且在制造业中比重下降;新批侨资企业主要来源地分布较广,位次变化显著.这一转变根本的原因在于,大多数侨资企业在一二十年的中国经济高速快车上不断壮大,经营规模与产业层次得到提升,与世界企业的差距大大缩小,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这一重大转变在这次研究中首次被揭示,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政策取向必须随着新的形势变化应适时调整,高度重视侨资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浙江一个村庄的个案分析,指出个体私营经济发达背景下的村庄,能人型治理模式具有社区权力结构的离散性,个私业主介入村庄公共权力运作及村民参与以“个人性”和“自动式”为主等特色,并提出将能人型村治模式提升为法治型村治模式的一系列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代华侨在广州的投资在广东乃至全国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在所有的华侨投资当中,房地产投资又占据了主导.通过一系列数据研究了近代广州侨资房地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以房地产置业公司为主的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历史城市地理学的视角,进一步分析了侨资房地产建设对近代广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迁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旧城的改造和对新区的开发作用.侨资所广泛参与的骑楼街的建设和典型商业及娱乐空间的增加共同重塑了旧城空间,使旧城空间显现出综合性特征,而侨资扮演关键角色的东山新社区空间的形成、珠江北岸新商业空间的出现以及工业区的产生则使广州新城空间得到很大拓展.  相似文献   

19.
徐加凤 《大学生》2016,(Z2):56-57
2015年10月,一部记录片《孤村》通过一位高校老师的个人公众号被发布,记录一个村庄的没落和留守老人的故事,幕幕戳中泪点,短短几天,视频在腾讯、搜狐、新浪各大网站不断被转载,引发社会对没落村庄的关注和对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它并不是什么大家的大制作,而是杭州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三学生林如珏等人的作业。意想不到的是,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看到后,致谢《孤村》摄制组人员,并敦促民政局重视"孤村"现象。  相似文献   

20.
《商洛学院学报》2015,(5):76-79
通过汉中市S村的调查访谈发现,传统村庄中的村民,对信任维护主体、对熟人以及陌生人的信任,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由经济、文化、劳动力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并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劳动力的流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将现代社会信任与传统村庄信任相融合,重构村庄信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