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知道: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或固体.3.知道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知道听到声音的条件.5.能说出什么叫回声,知道听清回声的条件.了解:1.乐音三要素.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声现象》学习目标@黄奕评  相似文献   

2.
1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4)知道人耳的构造。 (5)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6)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相似文献   

3.
1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4)知道人耳的构造. (5)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6)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2 要点梳理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相似文献   

4.
1.你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有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有2.太阳的表面温度约有℃,内部温度大约是℃. 3.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_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4.物质在水中化成_的微粒,_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这种现象叫溶解. 5.风向标是用来测量_的仪器;用_测量雨的多少. 6.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叫_.,.磁铁都有南北两个磁极,南极用字母“_”表示;北极用字母“_”表示.磁铁有“同极_,异极_”的性质. 8.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向_方向的性质做成的.,.物体的_产生声音.声音能在_中传播,但不能在_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  相似文献   

5.
第三章 声现象 1 教材特点 本章是新增的内容.全章共有“声音的发生和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三节.第一节是本章的重点,讲述声音的发生、声音靠物质传播、声速、回声.第二、三节为介绍性内容,第二节讲述乐音的三个特征,第三节讲述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常识.  相似文献   

6.
胡晶 《课外阅读》2011,(11):184-185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声的世界”的第一节,是全章的重点,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教材首先安排了四幅与声音有关的图片把学生带到声音世界中,创造出声的情境;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声音传播”,学生利用手边物品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并应用这一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声现象。  相似文献   

7.
·知识体系及复习要求·测量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会 )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知道 )误差、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知道 )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的定义 (知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道 )匀速直线运动 (知道 )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理解 )平均速度 (知道 )用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会 )声现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知道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知道 )乐音的三要素 (知道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知道 )·重点难点剖析与复习指导·本单元的重点是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结果的记录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 ,…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声音》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倾听声音》和《物体传声》的学习已经对声音有了一些认识和思考,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明白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本课之后,学生还将继续研究,了解“乐音和噪音”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传播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2.知道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测距的原理、乐音的三要素及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3.知道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和刻度方法、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4.一切物体都能发生状态变化,且发生状态变化时,总伴随着吸热或放热.5.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及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二、练习题精选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声音能靠…  相似文献   

10.
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初中物理第一册课本第三章、第一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中,讲述“声音靠介质传播”时,最具说服力的实验是“真空铃实验”。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在真空罩内放置一上紧闹铃发条的闹  相似文献   

1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而产生的.2.声音必须通过传播.3.介质分为通常,声音在、中传播速度较快,在.中传播速度最慢.由此总结出:物体的密度,声音在其中传播速度.4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月球上几乎是真空,声音在真空中.而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5.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6.声音遇障碍物就会反射,苦回声与原声的时间差大于_,则听到两声,反之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Vt7利用回声测海底深度公式是h一千,之’””’“’“”’‘“”’”’”“”…  相似文献   

12.
测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的缘故。2.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图1所示的现象,这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发生的,声音可以在中传播。3.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叫声音调高,叫声响度大。4.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对话交谈.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声音在中不能传播。5.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台下观众听到口技…  相似文献   

13.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5.了解声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案设计说明]1.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2)记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快慢,知道液体和固体的传声比气体快。(3)知道耳的主要结构和作用。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耳的主要结构和作用。难点:声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一、知识结构长度的测量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会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知道 )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 (知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道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 (知道 )速度的概念 (理解 )计算公式 (理解 )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知道 )用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会 )声现象声音的发生 (知道 )声音的传播 (知道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知道 )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的原理 (知道 )二、复习指导(一 )测量的初步知识1 测量的必要性 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活动中 ,要作出准确的判断 ,要得到精确的数据 ,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2 长度测量及使用单位 长…  相似文献   

16.
1.声音由物体的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单位是,简称为,符号为.4.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5.频率高于20000H z的声音叫做声波;频率低于20H z的声音叫做声波.6.声音的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越大.7.声音的三个特征是、和.8.噪声是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9.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飞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为什么?10.用牛皮纸刮动梳齿,…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能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发生兴趣,并积极进行科学探索。 2.经历发现声音与振动关系的科学过程,知道“振动发声”,并能用多种方法观察物体的振动。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自然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探究声音的传播。在这节课中,我故意“为难”学生,学生却迎难而上,给了我一个又一个惊喜。情况是这样的,在学生自己提出了“声音能不能在水中传播”之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研究,一会儿就有同学设计出“拿两块石头,在水中碰撞,试一试能否听到声音”这一方案。我笑着征求大家的意见:“你们认为这个方案设计得怎样﹖”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可以。”我知道,这中间有不少同学是课前看了书的。这时,如果按方案马上动手实验,非常容易得出结论:声音能在水中传播。这节课会很顺利的结束。但是,这样的话学生有…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中《物理》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黔(瑙}特辫薰)公 L通过实马蛋深究井人识声音产生和子粉舀的条科‘.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裤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万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瞥 息传播中的作用 止一声普是由一于物体 产生的;我们把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2‘物翅学中,把f翻潘声音的物质叫做-—一 声音可以在固体、_和_中传播, 但是不能在中传播, 8.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由发声体振动 的_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_;声 源在15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该物理量的 单位是_,用符号_表示. 9.声音的强弱叫做_;响度由发声体 振动的决定,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 音的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