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发行研究》自创刊起,已经历了十个春秋。它是我国图书发行战线上唯一一本公开向国内外发行的理论性、学术性专业刊物。它宣传、贯彻党的出版发行政策,坚持以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指导,在探索图书发行的客观规律,推动图书发行理论研究和加强图书信息交流,探讨改革理论,推动图书发行工作,培养发行专业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图书发行研究》杂志的诞生,为我们开辟了一块沃土“园地”,集中反映了我们的共同心愿,我们迫切需要这样一块自己耕耘的“园地”。 《图书发行研究》是我们所喜爱的刊物。内容丰富,知识面广,适用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有许多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图书发行研究》问世以来,南通各店的发行工作者深深爱上了这一研究性的刊物,把它视作良师益友,读《研究》刊物,写研究文章,一时蔚然成风。《图书发行研究》曾以较多的篇幅发表了南通作者的文章。刊物的启发,改革大潮的影响,使我们与图书发行理论研究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把发行科学理论研究活动列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活跃了基层管理工作,推动了发行体制改革,是振兴主渠道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新华书店委托成都大学创办的图书发行学专业班,于10月3日正式开学。六十五名学生全部报到入学。成都大学受托开办图书发行学专业,在四川省的高等院校中是第一家,就全国而言,也只有武汉大学于去年才开办了这个专业。图书发行学专业将开设二十八门课程,其中包括《图书发行概论》、《图书发行企业管理学》、《图书分类学》、《读者研究》、《市场预测》等十门专  相似文献   

4.
《图书发行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或本刊)已经走完了十年的路程。下一步怎样走?这是当前广大图书发行工作者很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过去的十年,《研究》在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教委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协办省店和广大图书发行工作者的支持下,一直健康地发展着。特别是近几年来,刊物越办越好,在国内出版发行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国外也有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83年,我曾就“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图书发行工作者”这个问题作过一次讲话,以后又写成文章,发表在新华书店总店店刊《图书发行》上,现在可以在《王益出版发行文集》中找到。文中对优秀的图书发行工作者提出了4项要求:(1)首先要充分认识图书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热衷图书发行工作,把图书发行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2)必须努力学习,有刻苦学习、好学不倦的精神,不断学习,做到老学到老;(3)必须有精益求精、不断改进、不断革新,永不满足的精神;(4)必须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是提纲挈领、概括的说法,每一项中还有许多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图书发行事业的发展》是接连本刊去年第三期《我国古代图书发行事业的起源》的续文,这样就较为完整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图书发行事业的概貌,希望关心出版史研究的同志,能对有关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辉:王老师,我最近读了您的两篇论文,感到受益匪浅。一篇是发表在《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11期上的导读性文章《重划文学研究的疆界》,另一篇是由此扩展撰写的长篇论文《文学研究疆界的扩展和经典的重构》(《外国文学》2007年6期)。在这两篇论文中,您都谈到了当今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文学研究疆界的扩展以及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显然,这反映了您最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另外,您刚从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讲学归来,相信您对当前西方文学及文化理论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又有了新的把握,能否请您就这个问题充分展开谈一下?  相似文献   

8.
我国唯一的专门研究图书发行学的杂志——《图书发行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从1986年创刊至今,已有十年了。这个刊物是徐召勋教授创办并亲自主编的。十年来,刊物在上级领导、联办单位和广大图书发行工作者的关怀、支持下,越办越好。现已出版三十多期。《研  相似文献   

9.
爱书短语     
在苏联作家阿迪尔·雅库鲍夫的长篇小说《良心》里,诺尔穆拉特教授写给区委第一书记辞库罗夫一封信,开始这样写着;“我知道您对我的事很了解,所以才写信给您。我一生中收集了相当多的图书。这些书都是着意为青年读者挑选的。其中有科技书籍,也有哲学著作,还有大量的文艺作品和艺术专著。如您所知,这一万多册藏书我已捐赠给‘列宁之路’集体农庄学校。我恳求您,千万注意别让一个随随便便的人来管理这些图书。应当挑选一个本身就热爱书的人。……”  相似文献   

10.
《深化农村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思考》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一个地区的农村图书发行状况,作者呼吁要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提高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紧迫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贺信     
《图书发行研究》是面向全国又向全世界宣传中国图书发行业务、进行中外图书发行交流的理论性、指导性的刊物。创刊十年来总结和论述的从基层书店到省、市发行机构的经验,已为当前和今后的图书发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图书发行事业,如果从西汉算起,迄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新华书店从成立到现在,也经历了50个春秋。目前全国国营、集体、个体书店的图书发行工作者有数十万人,仅新华书店就拥有10万职工,发行网点遍布全国的城乡。可是,一提起图书发行学,社会上就会有人摇头,不予承认。近年来,我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对某一本书的研究,可以成为“学”,如对《红楼梦》的研究被称为“红学”,为什么图书发行学作为一门学科却得不  相似文献   

13.
改进农村图书发行工作,是出版改革的重要方面。《图书发行工作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一文,调查研究了浙江省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办公室里一片繁忙。总经理林尔蔚直到处理完一个外国代表团要求前来谈判合作出版词典的事情后,才转过身来,和我打招呼。“总经理,看来您这里找上门来的生意还很兴旺呢!”我说,“听说您对图书如何打入国际市场这个问题,有一些想法,能谈谈吗?”林尔蔚微笑着点点头,侃侃地谈起来。他说,我国施行对外开放政策后,许多出版社在介绍西方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方面作了程度不同的努力,出版了不少读者急需的书籍。但是,仅仅“引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有一点儿战略眼光,考虑如何使我们出版的图书打入国际市场。谈到这里,林尔蔚从写字台上拿起一本装帧精美的书递给我,说:“这是《精选英汉汉英词典》的海外发行本。国内的发行本,大概你已经看到了吧?”  相似文献   

15.
几点建议     
《图书发行研究》从1986年创刊以来已有十周年了。十年来,她对图书发行战线的理论研究、改革开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繁荣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四川的一名读者,仅向《研究》的主编和全体工作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 《研究》创刊十年来,刊登了近千篇有关图书发行的研究文章。这些文章,涉及图书发行的方方面面,从实际出发,针对当时书店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探讨。因此,《研究》深得新华书店广大职工的喜爱。在重庆市的每个基层新华书店和市店的每个部门,都订阅了《图  相似文献   

16.
市场是由于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出现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价值规律作用实现的一种场所或一种经济过程。图书批发市场是整个市场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与整个市场是一致的。批发是图书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的第一道环节,它是发行工作的蓄水池和辐射带。图书一旦进入流通领域,都要经受批发市场的检验。1985年《出版与发行》(现改名《出版发行研究》)发表了我的《论我国现代图书批发的沿革及其发展》,此文针对当时我国批发渠道过分集中、统得过死、行政干预过  相似文献   

17.
《图书发行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自创刊以来,已经过了十个春秋,这十年是伴随着发行体制改革而渡过的十年,是经历了风风雨雨,最终走向成功的十年。 我初次拜读《研究》是在安大求学时,系里几位老师是《研究》的编辑,我很敬佩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及在办刊工作中所表现的奉献、敬业精神。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芜湖市店业务科工作。芜湖市店近几年的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高,这与把《研  相似文献   

18.
《论图书发行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一文,阐述了如何在图书发行企业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图书发行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图书发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闻出版署1994年8月19日发出《关于开展图书发行企业效益指标评价工作的通知》,决定从1994年起,由署计划财务司组织对全国图书发行企业上一年度的效益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随文印发了《图书发行企业效益指标评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就有关问题加以说明: 一、对图书发行企业进行效益指标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图书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的设想》一文,对图书储运工作的改革提出了新看法,值得图书发行部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