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氨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我国氮肥占化学肥料中很大的比例,氮肥工业是化学工业中一个重要部门.众所周知,氮是蛋白质中的主要成份,按重量计约占六分之一.蛋白质是用来维持植物和动物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大气中氮的储量极为丰富,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但空气中游离状态的氮,除极少数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外,绝大多数植物只能吸收化合态的氮.土壤中虽含有一定量的氮,但不断为植物所吸收或为水流失,使土壤逐渐贫瘠.因此,将空气中的游离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工业上称为固定氮).这是加速自然界氮素循环的一个重要手段.氨主要用于肥料,液氨虽可直接作…  相似文献   

2.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最需要的元素之一。空气里含有大量氮气,然而,除了土壤里的固氮菌和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够直接摄取空气里的氮气,把它转化为氮的化合物,供植物吸收以外,其他植物只能“望氮兴叹”。因此,人们建造了许多化肥厂,将空气里的氮气和氢气相作用,生成氨,再用氨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硫酸铵、硝酸铵、碳酸道,闪电是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放电现象。闪电过处,温度高达几万度,空气中的小水滴因高温而气化,体积迅速膨胀,发生爆炸,结果就产生了震耳欲聋的雷鸣声。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直接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成为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作用,便形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  相似文献   

3.
1 植物氮素来源 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但是高等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它作为氮素营养.自然界中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将氮气转变成氨,这就叫生物固氮作用.估计全球每年生物固氮作用所固定的氮素约达8×107 t.  相似文献   

4.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21%。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但是假如空气中没有氮气,而只有氧气,那么这个世界又将是一个什么情形呢?第一,氮元素是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之一,空气中没有了氮气,生命的基础物质———蛋白质将难以合成了。第二,氮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空气中没有了氮气,那又是多么大的损失啊。第三,如果空气中只有氧气,维持人类的呼吸当然有好处。但是人类创造的财富难以保存,它们会迅速地氧化变质,甚至会有更大的危险,木材、钢铁等物质不论放在哪里,都难保…  相似文献   

5.
氮(N)单质在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形态为氮气(N2)。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最早,氮气被译为“淡气”,就是形容它冲淡了空气。绝大部分炸药的主要成分都是含氮化合物。氮存在于所有生物的氨基酸和核酸中,是动植物生长所需的必要元素。  相似文献   

6.
雷雨发庄稼     
大家知道,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较多的氮元素,而植物(除根瘤菌植物外)不能直接从大气中摄取单质氮(N2),只能从土壤中吸收化合物里的氮。但是,土壤里常缺乏的是氮、磷、钾三种元素,因此,农业上主要施用含氮、磷、钾元素的肥料。春雷一声震天响,一道闪电划破长空,霹雳炸雷惊心动魄!你可知道,就在这电闪雷鸣中,天公给大地送来了免费氮肥。那么,天公是如何打雷造肥的呢?雷电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成一氧化氮:N2+O2=2NO: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不溶于水,但在常温下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2N0+O…  相似文献   

7.
氮是构成生命的重要元素。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氮的知识点分布是零散的,如蛋白质、核酸的元素组成;植物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生态系统中含氮物质的循环。部分内容还涉及到化学学科如大气固氮。  相似文献   

8.
<正> 世界农业生产几乎一直受到固定态氮可利用量的限制。大气中含氮气为78%,但是,这些氮气只有形成氮素化合物后才能为作物吸收利用。固定氮的方法有三类:一是大气放电(包括雷电和内燃机放电)引起氮和氧的化合,但我们无法控制雷电,且这一方法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二是用哈伯氏制氨法,这是目前世界工业氮肥生产的主要手段,工业生产氮肥  相似文献   

9.
稀有气体“氩”的发现,还真亏了细心的雷利.自从拉瓦锡测定了空气的成分以来,都知道空气中约80%的是氮气.只要把空气中的氧气和另外一点碳酸气、水蒸气除掉,剩下的应该是纯氮气.雷利用一些方法除去了这些气体,把得到的氮气放在分析天平上一称,每升重1.2572g,他又从不同的地方取来空气反复做此实验,结果都一样.英国物理学家拉姆塞建议雷利从氨气里制取氮气来称量.雷利从氨气中取得氮气,并将它提纯称量,结果是每升12508g.奇怪,都是1L氮气,为什么质量相差了0.0064g呢?他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在拉姆塞的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  相似文献   

10.
正大自然是如此伟大而神奇,能让岩石风化为土壤,滋养作物生长,生产出供人类繁衍所需的粮食。人们熟知的化肥主要有氮、磷、钾三种:氮是组成植物体蛋白质的重要物质,使用氮肥适量得当,则叶绿枝茂,制造有机物多,提高产量和质量;磷是形成作物果实的主要元素,适量施用磷肥,对根系发育有良好作用,能促使作物躯干健壮;钾虽然不是植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成分,但却能够促进光合作用,能明显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第6、11题的解法 [第6题]纳米材料是指微粒直径以纳米为单位的材料,它不是指一种新物质,(A)错误。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食品,(B)错误。生物固氮是指某些植物通过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作用,(C)错误。光导纤维是指以石英为原料制成的高质量传导光的玻璃纤维,(D)正确。  相似文献   

12.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21%.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但是假如空气中没有氮气,而只有氧气,那么这个世界又将是一个什么情形呢?  相似文献   

13.
“云湖氮源”是我国豆科植物固氮技术专家经多年研制成的一种属于共生广谱生物固氮菌制剂.它能利用固氮微生物在固氮酶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供植物吸收利用,使非豆科植物也像豆科植物一样,在根部形成一个“天然小肥料厂”来自行满足植物自身生长的营养要求.  相似文献   

14.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类的生存、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它。然而,直到18世纪以后,人类才逐渐测出了空气的成分。下面分析几道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题。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例1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中,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  相似文献   

15.
氮气知识在课本中虽介绍不多 ,但由于它是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 ,并且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正好相反 ,因此 ,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图 1有关考查氮气知识的试题屡屡出现 .下面举例说明 .例 1 我们已经知道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如图 1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外 ,你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 ?( 2 0 0 2 ,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 )分析 :本题属于创新题 .课本中虽没有介绍氮气的有关性质 ,但同学们可通过与氧气相关性质进行对比得出氮气的相关性质 .由“氧气约占空气…  相似文献   

16.
大气圈包围在地球之外,它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氮、二氧化碳和臭氧等物质。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能起保温作用。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命体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1.用作工业原料。可以液化空气,分离出氧气和氮气出售,也可以分离出稀有气体出售。氮气可在合成氨工业中作原料,氧气可在顶吹转炉炼钢中使用。2可用作介质。如用于空气加热和空气冷却。3用作保护气体。由于氮的化学惰性,在化学合成和精密仪器测试中常用作保护气体,以防止某些物质暴露于空气中被氧化。4起稀释、扩散作用。大气的自净能力是一种资源。生产和生活中烟筒的烟尘排放,工业中各种毒气的排放,如果没有大气的稀释和扩散,人的周围就充满了烟尘和毒气,以致无法生存。空气还可制成罐头供人呼吸。氮还可作为植物营养素。稀有气…  相似文献   

18.
<正>大气圈包围在地球之外,它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氮、二氧化碳和臭氧等物质。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能起保温作用。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命体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热点一 空气的成分 例1(2016年永州市中考题)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O2 B.N2 C.CO2 D.H2O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它们的性质来回答本题,严格按照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 解: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故选:B  相似文献   

20.
大家已经知道,跟人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既含有氧气、氮气,也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这些气体各自保持着它原来的性质。像空气这样的由多种成分混合而成的物质,我们称之为混合物。与之相对应,氧气、氮气等物质里只有一种成分,且具有确定的性质,这类由一种成分组成的物质就被称为纯净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