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浮力巧算密度,主要是以下几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1、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2、利用力的平衡: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F浮=G物3、利用称重法(或称实验法):F浮=G-F拉4、利用密度公式:ρ=mv例1一木块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14,求木块的密度。已知:V露=41V,ρ水=103kg/m3求:ρ木.解:因为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G木即ρ水gV排=m木g=ρ木gV又因为V露=41V所以V排=V-41V=43V所以ρ水g34V=ρ木gVρ木=34ρ水=34×103kg/m3答:木块的密度为0.75×103kg/m3。例2木桶中装满水,轻轻往水面放一根2kg的圆木,从木…  相似文献   

2.
浮力题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学解决这方面问题时,往往理解不够容易出错。为大家提高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本文对一些典型浮力题的错误进行分析,并指出错误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策略,走出误区。例1将一个体积为2am3重量为9.8N的物块,放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求:物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错解F浮=ρ水gV排=1.0×103×9.8×2×10-3N=19.6N。正解ρ物=G/gV=9.8/9.8×2×10-3kg/m3=0.5×103kg/m3。因为ρ物<ρ水,所以物块在水中静止后处于漂浮状态,因此F浮=G物=9.8N。错误原因当题目中物体的浮沉情况不知道时,机械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相似文献   

3.
解浮力题时,由于对一些概念产生混淆,会导致解题出现错误。下面根据易混概念的特点进行分类,以引起注意。一、混淆V排与V物例1把体积为10cm3的实心铁块放入足量的水银中,铁块静止时受到水银的浮力有多大?(g取10N/kg)错解F浮=ρ液gV排=13.6×103kg/m3×10N/kg×10×10-6m3=1.36N。分析混淆铁块的体积与铁块排开水银的体积而造成错解。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若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物体的体积。因此,要准确判断铁块放入水银后的状态。由于实心铁块的密度小于水银的密度,因此铁块在水银…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教材里的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是从物理实验得到的.现在用数学证明F浮=ρ液gV排. 先用F浮=F上-F下(教材里已证明的公式)公式,推导浸没在液体里的长方体受到的浮力F浮=ρ液gV排,如图1所示:有一长方体浸没有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物理复习时,一题多变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有效地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一木块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此木块的密度。 解 依据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木。 又 F浮=ρ水gV排, G木=ρ木gV, 则 ρ水gV排=ρ木gV, V排=V—V露。 有ρ木=V排/Vρ水=(V-V露)/Vρ水=(1-V露/V)ρ水。 代入数值解得ρ木=0.6×10~3(千克/米~3)。 如果把条件和结论互换一下,则此题变为: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中,对阿基米德原理,只介绍了内容而未列出公式,没有进一步阐述.这对于解决有关浮力问题会产生一定困难.为此特介绍下列内容,供同学们参考.一、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用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gV排(因G排=m排g,m排=ρ液V排)上式中,ρ液表示这种液体的密度,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g是物体重与其质量的比值常数—9.8N/kg.通过上面的公式,可知F浮—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但是跟物体的形状、物…  相似文献   

7.
一、浮力计算的三条基本思路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F浮=G排=ρ液gV排(该式适用于漂浮、悬浮及沉底各状态,也适用于气体中).2.根据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有①漂浮时F浮=G排=ρ液gV排=G物=ρ物gV物;②悬浮时F浮=G排=ρ液gV排=G物=ρ物gV物;③沉没时F浮=G排=ρ液gV排=ρ液gV物.3  相似文献   

8.
1.用比例法解物理题比例法就是利用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解题,它可使解题过程清晰、简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1:有一物体在空气中称为250克,浸没在水中称为150克,浸在某种液体中称为13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解:物体浸在水中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体积用V表示F1=ρ水gV   (1)F2=ρ液gV   (2)(1)(2)=F1F2=ρ水ρ液 代入数据得:ρ液=ρ水F2F1=1.2×103千克/米3这道题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在gV排不变的条件下,浮力与液体密度成正比。比例法正是充分利用题中所给条件中存在的比例关系,削去可不必考虑的…  相似文献   

9.
例1 体积是1厘米~3的小钢球有多重?把它投入水银里,当它静止不动时受到的浮力多大?(取g=10牛/千克) 错解:钢球重 G=mg=ρ_钢gV =7.9×10~3千克/米~3×10牛/千克×1×10~(-6)米~3 =0.079牛。 钢球受到的浮力为 F_浮=ρ_(水银)gV_排=ρ_(水银)gV =13.6×10~3千克/米~3×10牛/千克 ×1×10~(-6)米~3 =0.136牛。 分析:处理有关浮力的计算题,需注意的问题之  相似文献   

10.
浮力问题是初中物理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有些浮力问题,由于对过程的分析不清楚及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下面通过两个实例的解答来讨论这一方面的问题。例1:一个玻璃槽中装有两种液体,上层为煤油(ρ油=0.8×103kg/m3),下层为水。现在弹簧秤下面用细线系一个密度为0.95×103kg/m3的物体,如图(1)所示。弹簧秤的示数为2.94N,由此可知此物体的体积为dm3。然后将弹簧秤逐渐下移,当物块进入水中的体积达到dm3时,弹簧秤的示数为零。解:如图(1),物体全部浸在油中,则F浮=G-G'∵F浮=ρ油gV排,G=ρ物V物gG'=2.94N∴ρ油V排g=ρ物…  相似文献   

11.
F浮=G排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是普遍适用的,只要知道m排或V排,就可以根据推导式G排=m排g=ρ液gV排求出F浮.  相似文献   

12.
物体浸入液体并漂浮(或悬浮)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即F浮=G.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个关系式,可以方便而又快捷地解答许多有关漂浮(或悬浮)的问题.具体方法是:先根据漂浮(或悬浮)情况列出等式F浮=G,再根据题意将F浮和G具体化,代入已知数据,即可求出结果.下面举例说明.例1一木块,放入水中时,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放入另一种液体中时,有25的体积露出液面.求:(1)木块的密度;(2)未知液体的密度.(g取10N/kg)解析:(1)木块放入水中时,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可得F浮=G,即ρ水gV排=ρ木gV木.所以ρ水g·34V木=ρ木gV木,故ρ木=43ρ水=0.75×103…  相似文献   

13.
1“作差”法“作差”法就是把相关的两式相减消去一个未知量或一个整式使原式得到简化。例1一木块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体积为24cm3,把露出水面的部分截去,原来水下部分又有18cm3露出水面,求木块的密度。解截前:F浮=G,ρ水g(V-V露)=ρ木gV。①截后:F′浮=G′,即ρ水g(V-V露-V′露)=ρ木g(V-V露)。②①式-②式得:ρ木V′露=ρ木V露,ρ木=V′露/V露·ρ水=18/24×1×103=0.75×103kg/m3。从上面的例子中可看出:同一题中两种状态下的浮体中V排都存在公共部分,一般用“作差”法求解较为简便。因此,在解题中要善于找出题中隐敝公共部分。…  相似文献   

14.
初二物理关于浮力计算的方法有多种 ,除了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 =ρ液 gV排和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 =F向上 -F向下以外 ,还可以用称量法F浮 =G空 -G液和物体浮沉条件法F浮 =G(物体漂浮或悬浮 )及二力平衡条件法F浮 =G。对于初学者往往很难把题目分析透彻 ,很难找到适当的方法尽快解题 ,现就几种情况分别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浮力的计算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全国各地的中考物理命题压轴题的重点和热点,主要命题型式:一是直接运用浮力的几种求法直接求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液体的密度;二是通过与密度联系,求物体的密度、体积、质量、重力及物体受到的浮力;三是与压强结合命题,如改变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计算液体产生压强的变化.所以浮力的计算学习对初中物理来说非常关键.笔者多年对全国各地试题的研究,总结归类得出作为中考压轴题的浮力计算大体分为二大类.浮力的四种求解法 1.阿基米德原理法公式:F浮=G排=m排g =ρ液gV排① 2.弹簧测力计法公式:F浮=G物-F拉(拉  相似文献   

16.
"浮力"知识复习梳理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我们在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理解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侵入液体里的物体的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其大小由公式F浮 =G排=ρ液 gV排,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 ,而且也适用于气体。 (2 )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 ,  相似文献   

17.
一、生搬硬套致误例1一桥墩在河水中的体积为20米~3,其所受浮力多大?错解F浮=ρ水gV排=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20米~3=1.96×10~5牛.剖析误解的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浮力的实质,生搬硬套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浮力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上、下两表面所受压力的差,方向向上.桥墩扎在河床中,下表面与河床紧密接触,不受水对它的向上的压力,因此不存在压力差,故所受浮力为零.二、主观臆断致误例2有一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铁块,浸没在桶里的水中,铁块受的浮力是多少?错解铁块在水中下沉至与桶底密接,下表面不受水向上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一、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比较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当ρ液相同时,V排越大,F浮越大;  相似文献   

19.
问:计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常常用到公式F浮=ρ液gv排,如何理解该公式中用到的密度是ρ液而不是ρ物?答:公式F浮=ρ液gv排是求浮力的基本公式。它的得出是以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为出发点,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问题转化为求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问题,即存在着研究对象的转移。根据普遍适用的重力公式G=ρgv,针对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则有G排=ρ液gv排,所以用到的密度是ρ液而不是ρ物。再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得到物体受到的浮力公式F浮=G排=ρ液gv排。公式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排开的液体密度及排开液体的…  相似文献   

20.
题目将一个实心物体先后投入到足量的水和酒精中,物体静止后,所受的浮力分别为6N和5N.则物体的密度是多少?(p酒精=0.8×103kg/m3,g取10N/kg) 分析根据p=m/V,要求物体的密度,应先求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如果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悬浮,根据二力平衡:F浮=G,从浮力的大小可知道重力,根据m=G/g,便可求出物体的质量m;如果物体在液体中被浸没,V排=V物,物体的体积可转化为求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P液 gV排,V排=F浮/P液g,若知道浮力的大小便可求出物体体积V.故关键是判别物体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状态.我们可以用假设筛选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