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姜娟 《华章》2008,(19):145-145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还指出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平等的师生对话".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在对话中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用他们自己的眼去触及文本,用他们自己的心去和文本交流,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姜娟 《华章》2008,(20):145-145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还指出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平等的师生对话".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在对话中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用他们自己的眼去触及文本,用他们自己的心去和文本交流,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在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关系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核心.要做好阅读教学中的这一核心过程,学生需要"且读且思且感悟",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则需要通过"边导边引边点拨",来助力学生、文本之间的这一核心对话过程. 阅读教学说到底,就是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并将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文本的表达之中,进入到文本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通"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低年级阅读教学也需要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对话可以由浅慢慢入深,学生思维的火花可以被激发.教师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与文本对话呢?笔者以苏教版第三册课文<梅兰芳学艺>的阅读教学为例来谈谈.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对话教学":它是文本、师生、生生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交往的,它强调师生、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使师生的认知、思想、性感在互动、交往中渐进与提升;这种对话也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平等对话,又要让学生超越教材,培养创造性的学习意识;既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又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进行质疑和批判,使教学既遵循文本,又超越文本.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呢.  相似文献   

6.
张志公先生曾主张:"教师要带着学生从文章中走个来回,一篇文章就是一处风景、一处宫殿."然而,新课改实施以来,许多语文老师对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感到很迷茫.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继而在对话的基础上走出文本,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呢? 一、披文入情,感悟...  相似文献   

7.
罗莉 《快乐阅读》2011,(14):26-2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已经走向"对话式"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对话中,主线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围绕主线的则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这种多重对话关系的和谐生成通过教师这个媒介去实现,因此,对话阅读教学实际上明确了对教师的要求,明确了教师在多重对话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原来的学生、教师、文本间的"三维"变成了现在的"四维",这是因为潜心与编者对话是阅读教学变得更为敞亮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青 《教育艺术》2009,(8):65-65,6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与深层交流,不仅具有人与人的言语交际特征,而且突出地反映了人与文本的对话.因此,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魏星 《教学与管理》2005,(10):46-4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标准把阅读教学的本质界定为"对话",这就意味着,"文本"是一个特殊的对话伙伴.也只有通过深入的对话,达到"物我合流的交响",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赋予教材文本以生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善于和这个对话者"打交道",致使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游离主题的对话"、"不具实质的对话"、"互不碰撞的对话"等问题,造成了课程资源的流失、浪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对话"被认为是一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实现自我发展,彰显独特个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李永伟 《河北教育》2006,(10):27-2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师本对话以及学生的自我对话是阅读教学中主要的对话类型.  相似文献   

14.
陶燕珍 《江西教育》2006,(14):37-3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传统的课堂对话,往往是师生之间问答似的,而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是浅层次的,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表演性的.部分学生学会了,但看不到会学了,看不到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更看不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课前教师与文本对话不充分,课堂上缺乏师生对话的策略.总之,它严重阻碍了师生的发展.据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对话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在备课、进行教学预设的时候,首先要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也就是说,只有教师本身在课前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深入地挖掘文本,准确地把握文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对话,从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朱彩群 《文教资料》2012,(25):52-5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这一阅读理念,作者把阅读教学分为五个"对话"的阶段。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及评价性对话等,尝到阅读的乐趣,认识阅读的价值,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还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获得审美和精神的愉悦,提升自己的追求品位和生命价值,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呼声越喊越高,要求学生加大阅读量,加强语言积累的同时,语文教师有必要先静下心来与文本亲近,去深入地细细品味。在阅读教学中重视以文为本,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阅读、个性化建构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要落实到每次的阅读教学中,重视文本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出阅读教学是以教材为媒体,老师、学生、文本三方交流对话为载体,最终使得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学生情感和人格获得成长.那么该如何展开"三方"和谐、有效的对话和交流呢?笔者认为,交流和对话的根本要从抓好文本"题眼"人手,从阅读教学《诚实和信任》为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