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代学者虽然未专门研究离合,但在汉字修辞研究中涉及到离合,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学者对离合的认识:把汉字的离合与名词的离合区别开来;在析字的研究上,缩小了范围,突出了离合;把离合所概括的修辞现象区分为拆字、并字。但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大多数学者没有正确认识离合既包含“作者离、读者合”,也包含“作者合,读者离”,因此无论在定义还是在例句的分析上,都存在相互纠缠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字谜中的拆字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字谜中的拆字可分为两大类四小类:直接拆字和间接拆字;直接拆字又可分为直接拆成汉字的拆字和直接拆成笔画的拆字;间接拆字可分为运用比喻构成的拆字和运用描绘构成的拆字。四小类拆字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字谜中拆字的修辞作用主要是含蓄曲折,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3.
和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方法浅析——从“羊大为美”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许多和其他民族文字不同的特点,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音韵和谐、声调平仄、谐音双关、多音字词运用、锤炼用字、拆字、合字、拆合字共用等修辞方法就是与汉字特点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陈望道的离合研究,是与其析字研究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析字体现了他重视汉字修辞的理论主张。以析字命名来源于顾炎武,把析字分为三大类来源于王观国。在此基础上,他广集例证后归纳了九个小类,离合则成为其中的一类。陈望道第一次明确地揭示了离合与析字的关系,而且他所列例证及其分析体现了离合中“作者离,读者合”的结构形式,同时也指出了离合的替代功能。但是,陈望道关于离合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把离合看做析字的一个小类,把《郡姓名字诗》这首综合运用离合与减笔的诗作为离合的典型例证,没有体现离合的另一种形式“作者合,读者离”。  相似文献   

5.
古代学者关于离合的只言片语,表达了他们对离合的基本看法:提出了离合起缘于谶言的观点。虽然未明确地提出离合的两种不同形式,但叶梦得等学者的观点使我们有根据认为,他们曲折地表达了离合的两种形式:“作者离,读者合”,“作者合,读者离”;用析字来概括“作者离,作者合”这种离合现象。  相似文献   

6.
楹联是应汉字外形的齐整和内在的节奏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楹联中运用汉字的修辞,包含了符合汉字六书和脱离六书的汉字字形修辞,详细分析了楹联中拆字、并字、损形、增形、联边等常见的修辞手段,并总结了字形修辞在楹联中的主要功用。  相似文献   

7.
字谜中的拆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汉字修辞格的拆字,在字谜中被广泛运用;字谜中拆字的特征与非字谜中拆字的特征基本相同:汉字形体的拆分可以不拘于“六书”的约束;字谜中的拆字也有两种类型;理解字谜中的拆字,从解读字谜的角度看,关键是要将拆分后的汉字合成一个字。  相似文献   

8.
探赜汉语修辞,理应重视汉字。因为汉字的形、音、义三者,莫不与汉民族的修辞特点葆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修辞的“自转”规律正是建构在汉字的“形美”、“音美”和“义美”之上的。自形体而言,除了分解字形并重新组合的“拆字”格外,还有一种以形体示意传情、摹形状物的修辞现象(姑且标名为形示格)很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是一部运用汉字修辞方式很有特色的古典名著,它运用了拆字、并字、增笔、联边、借形等五种汉字修辞方式;《三国演义》中的汉字修辞具有鲜明的特点:所使用的汉字修辞方式比其他古典名著更为丰富,具有含蓄、形象具体、强调突出等多样化的修辞效果,还有塑造人物性格,艺术地推动情节发展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0.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与谐音连用主要包括减笔与谐音连用、拆字与谐音连用和借助减笔的拆字与谐音连用等三种类型。汉字修辞与谐音连用的主要特点是:汉字修辞与谐音没有直接联系;谐音从另一个角度锁定谜底,既提示猜谜者,又增强了谜面的艺术性;与谐音连用的汉字修辞常常借助方位法。  相似文献   

11.
在汉字演进的历史中,“口”字是一个活跃的构件,也是构形功能完备的构件,分析“口”字的构形功能对认识汉字构件的构形功能具有典型意义。“口”字的构形功能有五种:一是做象形字的构件;二是做会意字的构件;三是做形声字的形旁;四是做形声字的声旁;五是做形声字的标记。前四种是一般的构形功能,第五种是特殊的构形功能。  相似文献   

12.
点是汉字楷体中最灵活的笔画,各种不同的点有不同的来源和演变过程。通过四点“(?)”的来源和演变的说解,总结出两条字形演变的规律,并以之讨论了四点“(?)”的一些现代字形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必须从汉字本身的特点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揭示汉字丰富的化内涵,创造性地对汉字作深入浅出的趣味性解说,还可引进字谜、析字联等,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形式中全方位地把握汉字,既把它当作语工具来学习,又把它作为民族化来继承,在这样认识基础上的识字兴趣才会是持久的,甚至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家"的形体结构,前人的研究主要是从考古学与文字学角度出发,考察"家"字的发现情况和古文字本身的渊源。文章从新的角度给予了全新的见解,即从它的原始意义出发,把"家"拆分为"宀"和"豕,"分析"宀"时,着重从中国古代干栏建筑的发展史还原它;分析"豕"时,具体从中国古代牧畜业的发展史中人类与"豕"之间的关系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汉字的系统性与汉字认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有其自身的系统性。探求汉字的系统性,并力所能及地对其加以利用,在汉字认知上具有显而易见的意义。汉字的偏旁不但具有构形的功能,而且具有表示音义的功能,因而合体汉字偏旁之间不仅有外部结构关系,也有内部结构关系。汉字的系统性体现在形、音、义3个方面,汉字的字形系统因外在的形体联系而形成,汉字的读音系统因内在的读音联系而形成,汉字的意义系统因内在的意义联系而形成。汉字虽然繁难,但认知得法也可以化难为易,至少可以减轻难度,提高效率。所谓得法,就是了解汉字内在的系统性,然后循着汉字的系统性去进行认知。为了减轻汉字认知的难度,提高汉字认知的效率,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其一,以必要的汉字的理论知识为指导,提高学习者汉字认知能力;其二,以偏旁为纲,把一个个汉字放到整个系统中去学习,力求取得纲举目张的效果;其三,通过结构分析和字族字系联来培养汉字系统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古老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许慎的《说文解字》通过"据形释义"的方法对古老的汉字进行解读,为我们探究汉字中蕴藏的文化和古人的思维意识、心态观念开辟了道路。本文对《说文解字》"囗部"字以及和该部有关的字进行分析,从不同的侧面来理解我国社会的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字研究的历史并不长,"现代汉字"这个术语最早见于20世纪50年代。我们这里定义的现代汉字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用字。近年来对于现代汉字的研究逐步深入,涉及方方面面。但对于现代汉字的类型研究似乎比较少见,本文结合现代汉字的教学实践,对现代汉字的类型提出拙见来探讨这个问题。现代汉字是经过规范化和整理的汉字,对它的研究应着重于现状。所以现代汉字的分类研究就要分别从字形、字音、字义、字频四个方面入手考察。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字独体与合体划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体与合体“是汉字结构研究中的传统命题,历史汉字学主要从“六书“角度进行分析.与古代汉语用字相比,现代汉字的形体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现代汉语通用字的形体结构出发,探讨“独体与合体“的划分.  相似文献   

19.
汉字学界通常认为:一个字在最初造字的时候只有一个本义。而通过对《说文解字》进行研究,发现这个结论适用于大多数古汉字.但对少数的古汉字无法解释。对此.从这些“少数的汉字”入手加以探讨,以补上述结论之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