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记者在写作消息和专稿时,十分注意使用引语。新华社记者刘其中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曾通过新华社电脑系统对美联社和路透社去年10月1日的发稿作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美联社当天共发稿123条,其中有实质内容的稿件81条(其余为资料性、服务性稿件)。在这81条新闻中,使用了一至三段直接引语的有23条,使用了3段以上直接引语的有25条,两者合计共48条,占当天该社播发的有实质内容的稿件的60%。路透社当天共发稿238条,其中有实质内容的稿件共155条。在这155条稿件中,使用了直  相似文献   

2.
新闻写作中引语处理看似一件小事,但它关系到作品的可信性和可读性,不可马虎。在美国新闻界,记者几乎无一例外地热衷于直接引语的采访和使用。香港树仁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系主任刘其中曾就此对《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在2002年9月1日至7日刊登的新闻作过调查,结果发现:在新闻中使用了直接引语的占93%,其中使用了三条以上的也高达76%。(1)但在中国,由于各种原因,如要求记者采访的深入,文责自负,记者甚至杜撰新闻来源等等,稿件中对直接引语的使用有很多盲区和误区,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实,人物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代新闻研究领域普遍忽视对直接引语意义的研究,我国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也普遍忽视对直接引语的使用,而在西方新闻界,几乎到了没有直接引语便不成新闻的程度,西方新闻学者也普遍重视对直接引语问题的研究。直接引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许多情况下必不可少。直接引语是新闻中用引号引起来的新闻中人物(包括新闻人物)说的话,直接引语要真实、准确、一字不差,完全忠实于新闻中人物的原话。中西在使用直接引语方面的差距我国记者在重视使用间接引语的同时,普遍忽视对直接引语的使用,尤其是对于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常通篇采用间接…  相似文献   

4.
8月2日凌晨,伊拉克10万大军以闪电般的速度袭击科威特,一场空前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在海湾地区随之爆发。作为新华社驻中东记者,我有幸直接参加了这次危机的新闻报道工作,同时也有机缘从近距离对美国同行的工作进行观察和研究。全力以赴海湾危机爆发后,美国新闻界全力以赴投入报道,驻开罗的美国各新闻单位当然也是忙得不可开交。过去,美国之音每天对中东广播13个小时,从8月15日起改为昼夜24小时广播。一个多月中,美联社每日播发的新闻中有关海湾危机的内容至少占1/3,最  相似文献   

5.
以副社长曾建徽为首的新华社代表团,一行三人,于1986年12月中旬应邀访问了尼泊尔和孟加拉。这两个国家的新闻界人士都说,新华社的南亚地区新闻“已经超过西方通讯社”,或者可以同它们“展开有力的竞争。”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驻尼泊尔和孟加拉的记者,以及伊朗通讯社和印度报业托拉斯驻孟加拉的记者,也都认为,新华社新闻有了显著改进。美联社驻尼泊尔记者比纳亚谷鲁-阿恰利亚说:“我多年来一直注意着新华社英文稿,坦率地说,早些年新华社的新闻可读性不强,但近两年来,我发现你们的新闻有很大的改观。”他想了解其中的“秘密”何在,是不是由于前几年中国派往国外留学的人  相似文献   

6.
宋海霞 《新闻知识》2012,(8):110-111
新闻写作中使用直接引语看似枝节小事,却关系到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本文分析了新闻直接引语使用中失实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维护新闻直接引语客观真实的相应措施。从根本上来讲,记者的职业道德是新闻直接引语客观真实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12日,在成都举办了“世界女飞人”挑战赛,琼斯、李雪梅等8名中外选手在百米跑道上一决高下。新闻界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据悉,全国有100多家新闻单位的200多名记者汇集成都,12家省级电视台同时现场直播,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也派出记者前往...  相似文献   

8.
“引语是一则消息或特写的灵魂,它们能让无趣的故事变得有生命力.能使好故事变得更有趣。”在西方新闻界,能够巧妙地使用合适的引语——尤其是直接引语(direct quotations)——是一个好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巧妙地使用直接引语能为新闻报道增色,但是直接引语必须确保准确使用,因为“引号是对受众的一份誓约,它保证引号中的话是某人说出或写下的原话”。一旦使用直接引语,编辑、记者必须确保引号中的句子是来自当事人的原话,而非杜撰。  相似文献   

9.
使用了直接引语的新闻本身并不代表—种新的文风,但是,溶入了精彩得当的直接引语之后,新闻的文风就会变得清新而又自然,其现场感、可读性、真实性和权威性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注意采访并善于在新闻中写入精彩得当的引语,应该是我们改进新闻文风过程中的一种不可等闲视之的追求。 一、我国记者普遍忽视直接引语的使用 我国记者、编辑,以及主管新闻宣传的官员普遍忽视直接引语的使用。而且自五十年代至今这种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有所倒退。今年5月14日,笔者在天津采访李  相似文献   

10.
与西方新闻相比,直接引语的缺失是中文报纸普遍存在的问题。仅以辽宁地区的报纸为例,普遍忽略对直接引语的使用,间接引语的使用频率却相当高,记者转述的话语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一般不可能不包含有引语的内容。引语,在新闻写作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很有必要对引语的技巧做一番研究。引语,是指在新闻写作中精当的引用新闻人物的语言,或报告、演讲中的话语的一种写作技巧。是用客观报道手法写活、写好新闻的重要技巧之一。在1995年度的《人民日报好新闻集锦》一书中,编者辑录了当年刊发在人民日报上三十三篇优秀通讯,除《1994年全国获奖邮票赏析》的“前言”与((6亿美元外汇储备多不多?》两文,归于通讯略显勉强外,其余各篇均包含有引语的内容,其中用直接引语做标题,就有7件之多。这是偶然吗…  相似文献   

12.
新闻要求用事实说话,而巧妙地使用“直接引语”说话,便是用事实说话的主要方法之一。 直接引语指的是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引语已成为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随意翻开《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黑龙江日报》等媒体,都不难找到使用直接引语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军队维和人数目前占世界第一,为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贡献,可在一些西方媒体上更多的却是中国的负面报道。有人对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俄塔社、共同社和台湾中央社一年间刊发中国军事新闻情况作过统计,其中正面的仅占7%,中立的占46%,而负面的高达47%。面对愈演愈烈的全球化大趋势,一些西方国家正在有意识地通过媒体传播自己的价值观等来增强软实力。然而,我们的一些军事媒体仍停留在自娱自乐和相对封闭的泛政治化的宣传状态,对外传播的功能很弱,正如新华社一位记者所讲的那样,目前中国军事新闻传播还处在一个有全球化眼光但缺乏全球化意识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杨慧芸 《新闻界》2005,(6):121-123
记者在新闻写作中使用直接引语,能够作为支撑调查的有效证据增加报道的可信度,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增强新闻的人情昧,体现人物个性,改变新闻的节奏和韵律。同时,新闻媒体可以利用新闻人物之口说出媒体希望表达、但却不便公开表达的观点和立场。但是,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媒体(报纸)的直接引语使用情况仍然不尽人意。本文把直接引语的问题细化为若干假设,用选取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检验。  相似文献   

15.
1992年9月21日至24日,由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是对全国新闻界新闻改革成果的又一次年度性大检阅。广播电视系统共有55件佳作获奖,其中,一等奖:广播、电视各3件;二等奖:广播、电视各8件,三等奖:广播15件,电视18件。本届评选活动,是在1990年和1991年两届“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参评的作品是1991年7月至1992年6月播发或刊出的现场短新闻。20多位评委在总结时认为:本届参评和获奖作品质量较高,比前两届有明显进步。表明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对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转变作风、改进文风、  相似文献   

16.
飞花拾零     
第一个报道西安事变的记者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第一个报道的是赵敏恒。当时他一身兼任包括英国路透社、美国美联社在内的世界著名七家新闻机构的特约记者。1936年12月12日上午9时半,国民党当局打电话问赵敏恒,西安有无电报?路透社驻西安有无记者?有无电台联系?赵敏恒一一作答。放下电话,记者的敏感使他深感其中蹊跷,立即拿起电话向交通局询问,得知陇海路列车只通华阴。于是赵敏恒断定西安出事。遂于当天向伦敦发出“西安兵变”的电报。  相似文献   

17.
新闻直接引语可以改动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部分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正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新闻观念导致了某些失实新闻的产生。新闻直接引语可以修改,即是其中一种为中国新闻界不少人习焉不察、见怪不惊的错误新闻观念。  相似文献   

18.
石坚 《当代传播》2005,(3):70-70
妙用直接引语,是法新社记者采写的消息《“我们的心在哭泣”》的一大亮点。这条300多字的消息,从标题到结尾,使用直接引语竟有7处之多,由此可窥出西方记者热衷于使用直接引语之一斑。相形之下,我国记者对使用直接引语却“敬而远之”。在我的案头有一份资料统计数字表明:美国三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事实的载体,是信息的外在表现,是新闻报道的直接表现形式。新闻报道的语言是否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将直接影响对事实的表达,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可读性。西方记者在漫长的新闯实践中,潜心摸索适合于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西方记者的语言风格可归纳如下:一、具体。西方新闻著作强调,新闻用语一定要具体、实在、言之有物,绝不能做空洞无物的空泛描述。《美联社日志》上的两段话,可以代表西方新闻界对语言具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最近的20多年中.世界舆论格局呈现出以美国为主导的“西强我弱”的态势。全世界每天传播的国际新闻中.96%的新闻由西方5大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塔斯社、法新社和合众国际社)发布,而其中仅有10%至30%的新闻用来报道发展中国家。美国、欧盟和日本控制了全球90%的信息资源.美国还控制了世界电视节目流通量中的75%。可以说,西方主要跨国媒体集团决定着国际舆论的报道议程和议题设置.控制着国际新闻的解释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