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做韬奋式的新闻工作者吴冷西今天,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邹韬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我怀着十分钦佩和景仰的心情来纪念韬奋同志。我是受韬奋同志主办的《大众生活》的启蒙而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一代人中间的一个,尔后又踏着韬奋同志的足迹投身新闻事业。韬奋同志是...  相似文献   

2.
不朽的韬奋     
一九八一年,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我接触了韬奋,并奉命与另一位同志编写了一本《韬奋与出版》的书。从此,韬奋和他创办的生活书店成了我心中的楷模。  相似文献   

3.
巢峰 《编辑学刊》2006,(1):18-19
1997年12月9日,在第五届中国韬奋出版奖颁奖大会上,我曾以这个题目发言.今天,我仍以这个题目在上海纪念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大会上发言.在韬奋先生逝世以后,1944年10月11日,周恩来在延安主持召开了专门会议,制定了<纪念和追悼韬奋先生办法>,周恩来同志审阅时在稿旁亲笔写上:"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这个<办法>在送给毛泽东同志审阅时,毛主席亲笔批了四个字"照此办理".韬奋先生是中国出版界的楷模,这是周恩来同志提议、毛泽东主席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我这个人可以说是与韬奋有缘。 1981年,我从上海市出版局机关的理论研究室“划”到新成立的学林出版社,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编写一本《韬奋与出版》的书。当时局里对此十分重视,局长宋原放同志、副局长吉少甫同志和生活书店的老同志方学武等亲自给我布置任务,联系作者,并且参加提纲的拟订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钱小柏、雷群明同志编写了《韬奋与出版》,将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原稿寄给我,请我写篇序。我从三十年代起就是《生活》周刊和生活书店出版物的经常的、热心的读者,对韬奋同志从来都是敬佩的,但可惜一直没有认识他的机会,和他没有个人接触,对他了解不多,请我写序本来是并不合适的。但我通读全部书稿之后,感想甚多,不能已于言,很愿意笔之于书,至于这  相似文献   

6.
韬奋图书馆是为纪念邹韬奋同志而开始筹备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均保存在上海韬奋纪念馆。事情已经过去了三十余年,此中经过,常常有人问起而不知其详,今就《图书馆杂志》出版之际,特将韬奋图书馆筹备始末加以叙述,为图书馆事业史提供一份资料。韬奋逝世后,于一九四四年十月十一日在革命圣地延安由周恩来、吴玉章、博古、邓颖超等十三位同志发起而举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韬奋精神?毛泽东同志1944年给韬奋的题词作了最好的概括:"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1995年,在纪念韬奋诞生100周年的时候,江泽民同志的题词也强调要"继承和弘扬韬奋真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此,可以说,韬奋精神的本质或核心,就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韬奋精神,也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韬奋楼     
这幢雄伟壮丽的古楼,耸立在华东政法学院校园内。它建造于1897年,原为圣约翰大学的“怀施堂”。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邹韬奋同志于1919~1921年曾在这幢楼里学习。为了纪念邹韬奋同志,1951年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将“怀施堂”改名为“韬奋楼”。这幢百年古楼曾一度失修,在十年动乱中又遭到严重破坏,就连“韬奋楼”三个字也被搞得无影无踪。现已修复。原司法部部长、华东政法学院第一任院长魏文伯同志重新题了“韬奋楼”三个字。邹韬奋同志与世长辞已40载,这座楼作为纪念文物,时刻激励着后人。  相似文献   

9.
6月25日下午,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韬奋基金会”成立大会,首都新闻出版界新老同志济济一堂。在诸多老同志中,夏衍同志被人搀扶着走进来,我想起他的《懒寻旧梦录》,书中写到他同韬奋曾合作办报的可贵经历。夏衍与韬奋,一人已逝,一人尚健,但他们的办报经验却是永远值得汲取的。记得夏衍同志在香港曾问韬奋办刊物有何经验,韬奋回答,他的经验是“抓头尾”。“头”就是社论,“尾”就是读者信箱。读到这里,我似乎大有所悟,不但认识了韬奋办报思想的精华,而且这“抓头尾”三个字也触动了现在我们新闻工作人员中的某些痛处。 50年前,我是韬奋所办刊物的读者,他所辛勤培植的那些刊物的坎坷经历,我至今还能记得很清楚。他那些多次改名换姓的刊物,大多是周刊,每周一本,而编辑者却只他一人(后来事业扩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读了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的一本新书—《韬奋与出版》(钱小柏、雷群明编著)。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读了这本20万言的书,我倍觉亲切,深受教育。正象王子野同志在本书《序言》里向读者郑重推荐的那样:“我敢说,任何人读了这部书都会受到教育,得到启发。”韬奋同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和评论家,而且是一位十分出色的编辑和出版家。出版工作的全过程,从选题到组稿、从审稿到改稿、从编排到校对、从装帧到设计、从印刷到发行,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今年11月 5日,是“出版事业模范”韬奋的105周年诞辰,我们特发表甘奉先同志辑录的这份韬奋有关编辑和编辑工作的论述供大家学习参考,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12.
韬奋是出版事业的模范,是革命知识分子的典范.我小时候,在知道鲁迅名字的时候,就知道韬奋的名字.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韬奋作了讲演,只有一句话.  相似文献   

13.
韬奋轶事     
翻阅一九六三年六月出版的《湖南文史资料》第四辑,上有刘恭所作《我所知道的中统》一文,其中记载了邹韬奋同志面斥特务头子徐恩曾一段故事。曾任国民党中统局副局长的徐恩曾,与邹韬奋同志在南洋公学同过学。有一次,徐邀邹到中统局谈话,在座的还有国民党中宣部长潘公展。这个杀人不眨眼的特务头子装出满面笑容对韬奋同志说:“老朋友,你有你的政治见解,我完全同情你的苦闷。这年头谁满意  相似文献   

14.
1944年,周恩来同志在延安纪念与追悼韬奋办法中亲笔加上"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毛泽东主席批示表示同意,表明了党中央对韬奋的高度评价.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也先后为韬奋题词,对韬奋继续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20世纪90年代,国家又设立了"韬奋出版奖"和"韬奋新闻奖",作为对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最高奖励.这些都说明韬奋在新闻出版界的崇高地位,向"出版事业模范"韬奋学习是每个出版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段话,是我国著名出版家韬奋(原名邹恩润)逝世后,毛泽东同志对他的崇高评价。韬奋一生从事编辑出版,自始至终把“服务精神”奉为信条,并把“发展服务精神”作为他领导的生活书店的三大目标之一,可以说,“服务精神”是韬奋编辑出版思想的精华。 一  相似文献   

16.
我是在不经意间,知道韬奋图书馆这个名字的。那时我刚到人民出版社工作,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平时无事可做,就钻进资料室里找书看。发现许多旧书上都印有一个椭圆形的蓝色的图章,刻有“韬奋图书馆藏书”几个字。我并没有在意,仅想到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图书馆而已。谁知道在三十年后,我竞和这个韬奋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四年夏,纪念了韬奋同志逝世十周年。当时由沈钧儒先生邀集了胡愈之、胡绳、徐伯昕、范长江、柳湜、史枚等韬奋的生前友好,组成了《韬奋文集》编辑委员会,商讨编辑出版《韬奋文集》的问题,曾在东总布胡同沈老家里开过几次会。当时决定先请范长江同志负责审阅韬奋所有的著作,提出编辑计划。长江同志接受了这个任务后,在他繁忙的行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韬奋先生逝世50周年,三联书店北京联谊会编的《联谊通讯》第37期特约张锡荣、胡耐秋、薛迪畅三位同志撰写了纪念文章,同时还重新发表了徐雪塞同志《临终前的韬奋先生》一文。上海出版工作者协会、韬奋基金会、上海联谊会、韬奋纪念馆、上海三联书店、沪港三联书店等六单位将于今年7月20日在上海韬奋基金会召开纪念大  相似文献   

19.
有人问,在信息高度发达、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邹韬奋的办报思想是否已经过时?作为一个报人.我们今天怎样学习韬奋?我想,韬奋的办报思想是:为大众利益服务,为读者利益服务,这种思想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以受众为本的传播理念依然需要坚持。  相似文献   

20.
“敌后的民主政治能办得这么好” 1942年10且,韬奋在上海新四军办事处同志的掩护下,经江阴、靖江、泰州到达了苏中根据地的骑岸镇,歇息在一座四合院里。骑岸是一个不大的镇,韬奋到来的消息一下就传开了。居民们纷纷赶去看望韬奋。四合院的东厢房半掩着门,西斜的太阳把一束金黄的光照了进去。韬奋裹着一件蓝黑色的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