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玉米作为东北地区种植最多的产物,除了提供能够供人食用的粮食之外还有着其他不同的作用,无论是用来压榨相比于大豆油更健康的玉米油还是秸秆的作为能源应用都有着许多其他农作物所不能拥有的特殊功能。玉米分为许多个种类,其种植范围也非常广泛,但是在东北玉米的种植应当说是最广的,一方面这与东北的自然气候有关,在东北最主要的三大种植物就是玉米、水稻、大豆,其中玉米的种植量每年都在持续攀升,且所种植的种类也在不断翻新。  相似文献   

2.
<正>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与命脉,让“中国饭碗”盛满“中国粮食”,盛满“龙江粮食”,黑龙江省的粮食自给率高达617.6%,高居全国第一。黑龙江省四大城市之一的佳木斯市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为玉米、水稻和大豆,尤其是水稻产量全省排名第一,且超过吉林、辽宁全省的产量,在东北三省中遥遥领先,被称为“水稻大市”,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佳木斯大米”在大米类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本省的“五常大米”。  相似文献   

3.
<正>从古至今,粮食安全生产都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事关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粮足则民安,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是民生问题的重要保障。“民以食为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都充分体现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粮食安全则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则人民安全。2022年吉林粮食再一次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816.16亿斤,稳稳地进入全国五强,粮食自给率达到了419.5%,全国排第二位。粮食单产940.53斤/亩,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58%,在前十名产粮大省中,粮食单产最高的是吉林省,全国玉米播种面积最多的也是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达到6 704.1万亩。2022年,吉林省玉米产量651.57亿斤,玉米单产再创新高,并一举拿下玉米单产“十连冠”,由此可见,吉林玉米有多强,在吉林粮食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玉米是吉林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占农业生产种植的2/3。  相似文献   

4.
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粮食供需缺口大,粮食安全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玉米和大豆年供需缺口分别为800万吨与4600万吨。西南地区传统的玉米套甘薯不仅不利玉米单产提高,产值低,劳动强度大,而且加剧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传统的玉米间大豆,大豆所占空间小,密度低,亩产仅30-50公斤,效益差,且收获不方便;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民渴望轻简的新模式和新技术。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形成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围绕模式的品种搭配、株行配置、播期协调、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机播机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5.
大豆原产中国,至今已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秦汉以前称大豆为菽,汉以后渐渐改称大豆。英语的soybean,俄语的соя,法语的soya等都是“菽”的译音。 1953年以前我国大豆的生产和出口一向居世界首位。后来强调种植高产粮食作物,大豆被列为低产作物,种植面积不断被玉米、高粱、水稻等取代,因而总产量降低很多。从1936年至1986年的五十年间,粮食总产量增加2.5亿吨,是1936年的266%,而大豆则减产230万  相似文献   

6.
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产业。我们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商品量、专储量均居全国第一。大豆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产业作为黑龙江粮食产业的四大支柱之一。但是在大豆的种植栽培过程中大豆会受到很多病虫害的侵扰,所以在大豆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我们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最终达到主次兼顾、病虫害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小,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稳定当地粮食生产;作者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成功摸索出玉米//大豆—萝卜—油菜一年四熟立体种植模式,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大豆种植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现阶段,大豆在全国都有种植,而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面积非常大,可谓是大豆的主产区之一。大豆具有广泛的食用、药用以及营养价值,深受广大人们的欢迎,极大地促进了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我省大豆的种植品质和产量,本文就大豆种植的价值、影响因素、种植技术等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我省广大豆农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的玉米和大豆在全国都赫赫有名,无论从种植面积、产量等各项指标上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实行大豆振兴计划以来,无论是大豆种植面积还是优质品种开发,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然而,我们所引以为豪的“金豆子”却没有发挥出完全的市场优势,另一方面,却给本地区的农民朋友带来很多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东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一直是国家重点商品粮食和大豆生产基地之一,其农业生产的发展不仅应满足本区人民达到小康水平,而且还要为国家提供更多的优势农、副产品。一、对该区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发展预测(一)社会需求发展趋势的分析社会消费需求水平和发展趋势主要受  相似文献   

11.
地处我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省,每年很早就进入了银装素裹、白雪飘飞的寒冬。这里虽气候恶劣、地广人稀,却也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尤其是东北平原肥沃的黑土地,更是上天赏赐给龙江人民的一份厚重礼物。它广阔辽远,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主要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粮食生产与供应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水稻种植用水越来越紧缺,全球粮食危机越来越加剧,如  相似文献   

12.
混播栽培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依据黑龙江省的自然特点和发展需求,通过对黑龙江省目前推广和应用的3个青贮玉米品种清种以及和半野生栽培型大豆不同组合混种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栽培方式对青贮玉米生育性状和产量形成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旨在探讨青贮玉米与半野生大豆混播效应,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推广种植最佳混播组合,为黑龙江省青贮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参考,为农业生产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推动和促进黑龙江省畜牧业的发展。试验结果表明,混播可提高或促进干物质积累;混播提高了生物产量;青贮玉米与秣食豆混播,提高了群体粗蛋白产量,改善了饲草营养品质;混播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东北春播大豆作为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大豆品种之一,黑龙江省大豆产区更是全国屈指可数的高产量区。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利用先进机械设备,科学的栽种技术,借助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克服现有的各种挑战,加强合作社经营,扶持加工企业,促进生产-销售-加工的良性循环,增加农户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1981年至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新科  刘洛  宋春桥  徐新良  游松财 《资源科学》2012,34(11):2164-2169
在1981年-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108个农业气象站逐年气象数据基础上,本文通过运用AEZ模型模拟其春玉米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变化过程,分析了其春玉米气候潜力年际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中以1年为单位的模拟实验减少了玉米气候潜力变化分析的不确定性,而全区尺度的模拟从宏观角度揭示了玉米气候潜力变化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年际变化大,标准差为3.05t/hm2,大兴安岭南部和东北平原西部为全区高值区。气候潜力年际变化大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分条件,其次是光照和热量。近30年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明显减少且减少趋势空间差异明显,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南部-吉林西部一带减少最快。气候潜力主要因降水量减少而下降,升温的作用较小。该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玉米种植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华夏星火》2016,(7):16-17
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改革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从财政部了解到,为完善大豆、棉花价格形成机制,我国从2014年起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启动了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并在新疆启动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16.
地处我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省,每年很早就进入了银装素裹、白雪飘飞的寒冬.这里虽气候恶劣、地广人稀,却也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尤其是东北平原肥沃的黑土地,更是上天赏赐给龙江人民的一份厚重礼物.它广阔辽远,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主要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粮食生产与供应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水稻种植用水越来越紧缺,全球粮食危机越来越加剧,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土地肥沃,盛产大豆、水稻、玉米等粮食。昔日的"北大荒",现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特别是农村土地税费改革以来,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户手中有了大量剩余粮食,有的农户为了能卖上好价钱,个体粮食储藏期要长达6个月以上。现农户储粮技术落后,粮食的虫蚀损失率高。农户如何采取科学、有效、安全的方法储存粮食,减少储粮损失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8,(11):5-5
一项基于优良种子基础上的玉米单粒种植新技术,正在吉林等我国玉米主产省份大力推广。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有效提升我国玉米单产,并节约农民种植成本。  相似文献   

19.
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黑龙江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区,一直实行"垄三"栽培、永常模式栽培、幸福模式栽培等栽培技术,并积极加强对窄行密植技术及由其衍生的大垄密、小垄密和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以增产、提质、节本为目标,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技术重点,实行大豆与玉米、小麦轮作,解决重茬、迎茬问题。使东北成为我国商品大豆与出口大豆的主要产区。  相似文献   

20.
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黑龙江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区,一直实行"垄三"栽培、永常模式栽培、幸福模式栽培等栽培技术,并积极加强对窄行密植技术及由其衍生的大垄密、小垄密和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以增产、提质、节本为目标,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技术重点,实行大豆与玉米、小麦轮作,解决重茬、迎茬问题。使东北成为我国商品大豆与出口大豆的主要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