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夫之诗学价值观中的“君子”与“小人”跟“华夏”与“夷狄”一一对映,“君子”等同“华夏”,“小人”等同“夷狄”。其等同依据在诗学上表现为经过儒家政教伦理浸蕴的“性情”,这种等同所体现出的文明价值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
晋中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勤劳智慧的晋中人民在自己繁衍生息的土地上,创造了独具特色、光辉灿烂的地域文化,其中尤以“诚信为本,以义制利”的晋商文化为世人所称道。秉承“进取、敬业、诚信”的“晋商精神”,晋中教育人奋发有为,敢为人先,在教育之路上艰辛跋涉,取得了丰硕成果。2009年,晋中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  相似文献   

3.
一“夷夏之防”是儒家的传统思想。它形成于先秦时期,并成为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准则。汉代以后,“夷夏之防”逐渐发展为大汉族主义的理论基础。由于华夏文明长期以来都是向外辐射的,外来“挑战”与“威胁”在文化上最终都同化于中国。这样,“夷夏之防”就成为中国自居于万国之上的“中国中心”意识和价值观念的理论基础,沉淀为支配  相似文献   

4.
马超 《家庭教育》2009,(7):32-33
星期天,儿子又在楼下与一群小伙伴玩。儿子是这群孩子中的“头头”。儿子之所以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把手”,可不是因为走了后门,靠了关系,而是靠了自己的正义——  相似文献   

5.
古诗文是我国的经典传统文化之一,是华夏五千年文明为人类留下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无疑。移动互联网给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让古诗文焕发生机与活力,让古老的文化鲜活起来,笔者认为“互联网+”将是有效、可行和必行的新途径,它必将让古诗“不古”。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是一个专有名词。在古代,它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京城,二是指华夏族、汉族居住的中原地区。华夏族、汉族多居于黄河南北,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华”含义相同。后来,把华夏族、汉族所统辖的地区,包括不属于黄河流域的地方,也全部称为“中国”。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一词开始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不作他用。文明古老的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美好的称谓。华夏:我国最早的代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说明中国在历史上就以疆土之广大和文化之…  相似文献   

7.
“河洛文化”辩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洛文化,素称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侨中广有影响①。精确界定和系统研究河洛文化,探求华夏文明之根,增进文化认同,强化民族团结,意义深远。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于此见述寥寥,且定义含混,殊称憾事。学术界公认:“河洛文化”是一个地域文化概念。“河”,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洛”,即今黄河中段南面之支流──洛水;“河洛”,泛指黄河与洛水交汇之流域。“河洛文化”正是在这一土地上孕育、产生、繁衍的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但是,事物的存在,不仅以空间为前提,且以时间为…  相似文献   

8.
午休。急切的敲门声。我忙起来开门。两个学生站在门前,其中一个叫张小兵,满脸是血,另一个同学扶着他“。怎么回事?”我睡意全消,吃惊地问“。张小兵刚才上厕所时不小心撞到了墙角上,额头上撞了条大口子。”“为什么不去医务室呢?”“老师,您不是讲凡事要先向您请假吗?”“别说了,快去医务室。”厕所原本离医务室很近,而我的住房却在半山腰上,离医务室有一大段路程。这时,张小兵已流了不少的血,脸已有点发白。来到医务室,医生责怪学生为什么不早来,我听了,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学校为了加强管理,推行了文明班级评比制度。为了评“文明班…  相似文献   

9.
“XIN”     
看到题目的你不要惊慌,它并非要考察你的英语水平,它不过是博大精深,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华夏文明的一小部分——汉语拼音字母。单单一个“XIN”有什么内涵?听我慢慢道来! ——题记  相似文献   

10.
机关干部“下海”,现在成了热门话题。认真追溯起来,这其实是古巳有之的。机关干部“下海”第一人,当属两千四百多年前的范蠡。 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当时吴国和越国结下冤仇,争战不休。吴工夫差胜越王勾践,越王困于会稽,死到临头,只是靠了范蠡的出谋划策,越王才保住了身家性命,并靠了范蠡和文种的忠心辅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一词作为农业文明所折射的国家观念和族体观念,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发挥了文化辐射和政治凝聚的作用,具有华夏中心主义的深刻内容,涵盖了华夏文明特质的“中国情结”,也深深融入民间信仰和大众化领域,表达了民族伦理价值与国家主体结构相符合的普遍认同感。随着和平统一祖国的时代大潮的到来,又焕出民族再崛起的极大热情,本文以“中国情结”为基本视点,借助国家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的理性成分的分析,强调中华  相似文献   

12.
文化既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推动力量,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主要内容之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其概念、内涵、外延,以及与其相关联的中原与华夏、中原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华夏族与中华民族、传承与创新等问题,都亟待从学理上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13.
说“汉”     
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融通黄河与长江文明的纽带,是南北文化转换的轴心,是汉族形成和得名的摇篮;传说时代的北国华夏部族、江淮东夷部族、南方苗蛮部族、西部氐羌部族,正是以汉水为纽带逐渐融通,形成了以华夏文化为主干、以龙凤呈祥为图腾的民族共同体;至迟到西汉时期,地上的汉水已与天上的银河结合,“汉”已被赋予了“吉祥、美好、盛大、精华”等美意,而“汉并天下”,四百年汉室江山,最终使世界上最大的民族获得了汉族的美名。  相似文献   

14.
思想上树立“教育文明”理念,行动上践行“教育文明”,“教育文明”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词.素质教育是实施“教育文明”的动力源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实施“教育文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华夏”是中国古代的别称,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的“武成”篇。具体地解释:“华”是指礼仪之盛, “夏”是国家之大。  相似文献   

16.
“舞动的北京”是一座奥林匹克的里程碑。它是用中华民族精神镌刻、古老文明意韵书写、华夏子孙品格铸就出的一首奥林匹克史诗中的经典华章;它简洁而深刻,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情怀。在通往“北京2008”的路程上,  相似文献   

17.
《治黄科技信息》2004,(5):14-15
黄河网报道9月25日,记者从正在黄委召开的“河流伦理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为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黄委确立的“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理论框架体系,使这条孕育了光辉灿烂华夏文明的母亲河生生不息,永久地造福于中华民族,黄委和与会专家共同呼吁推进创立一门崭新的学科——河流伦理学。  相似文献   

18.
在华夏文明起源问题上,学术界多以城市、文字、青铜器、大型宗教性建筑等物质指标作为评判文明形态是否产生的标准。这样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一方面,这些评估标尺无法体现华夏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特质,更不能对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作出动力式和结构式的诠释。从早期华夏文明演进规律看,原始礼乐文化的发生、发展,既是华夏文明得以盟生的动力,也使华夏文明形成“礼乐”文化符号表征的原因。从原始礼乐文化祝野去探讨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不仅可以克服传统研究方法所带来的缺陷,扩展研究者的思路和视野,而且也真正体现了华夏文明之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悠久而涵造宏博的华夏文明中,传统习尚之约盟礼俗,亘代承续,流布深广,经久演递为颇具特色的文化形态。而“盟”的古文字形构即取象于“盟”的古仪物形貌。显然,结合古文字“盟”与古文化“盟”讨索,便可交相参验,从而互为印证。关于“盟”字的结构,古《说文》学家据篆籀古文之“盟”而有歧解,古文字学家对殷虚卜辞之“盟”亦有异词。本文贯通文字、音韵、训治,追溯历史文化表现形态,结合文献学、民俗学、词源学、语义学诸相关学科进行探究,辨析了“盟”字的初始造型与衍生变体。而在考释古文字“盟”的过程中,则发掘其潜在的文化蕴涵,阐明了富有鲜明民族色彩的古华夏“盟”文化的渊源与流变。  相似文献   

20.
“诚信”二字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中国人的关注。“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既是华夏文明的精髓,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曾几何时,触目惊心的欺诈、失信行为成为我们社会的一大毒瘤。为此,有识之士极力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筑“诚信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