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闻报道注重客观性,靠事实说话,并不意味着在采编稿件时与情感远离。而批评报道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情感更常常表现出种种不同的色彩。笔端带情,可以攻心;笔端带情,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但这种情感的把握却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把握得恰到好处,可收到相得益彰之效,极大地增强宣传效应,使受众受到深深的情感激荡;相反,如果这个“度”在把握上出现偏差。失衡,则会出现误导误引,使宣传效应大打折扣。依据不同的批评报道内容,让感情或浓重或轻淡、或猛烈或温婉、或直接或间接,是一个应该十分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报纸宣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颇费思忖的问题:某项政策是早点宣传好还是晚点宣传好?某个热点问题是从宏观角度报道好还是从微观角度报道好?某种社会现象是一般议论好还是深层剖析好?某篇批评稿件是来文照登好还是有所保留好……凡此种种,归根结底都有一个如何把握好“度”的问题。把握好报纸宣传的“度”,不仅仅是稿件处理技巧问题,还是关系到舆论导向、宣传基调的政治性、政策性问题。因此,把握好“度”是报纸宣传中必须看重和练好的基本功。根据大局需要确定宣传节奏的急缓与报道材料的取舍。我们的一切工作包括报纸宣传,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如何加快与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如何维护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所暴露的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这也是我们搞批评报道的初衷。为此,我始终认为,在从事批评报道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先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从整体利益出发,从全局观念着眼,紧紧地把握好批评报道的“度”。这个“度”把握得好自然就会达到批评的目的;“度”要是把握不好,要么激化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要么不痛不痒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4.
周瑞 《今传媒》2011,(9):55-56
负面新闻会产生负面效果,而大量报道负面新闻,会使民众对这个社会的某一个方面失去信心。比如:某一个城市大量出现刑事案件的报道,受众就会对这个段时间段的城市安全产生怀疑。很多时候,负面新闻并不负面,它具有比正面新闻更强大的正面影响力。作为党报新闻人,要把握好负面新闻正面报道的度,要发掘挖掘"负面"新闻的正面细节,引导正面情感,调动广大受众的正面阅读情绪。  相似文献   

5.
电视作为当今社会的主传播渠道,具有非常强大的传播力度和十分广泛的影响.作为大众媒体的节目编排人员,要时刻注意把握好节目编排中"度"的问题. 舆论引导上的"度" 编排人员从报道内容的选择上,既要与党委、政府当前的工作重点相配合来作相应的宣传,又要在报道中充分体现和反映群众的呼声;尽量选择那些既与当前形势需要相吻合,又能从某个方面或不同角度反映群众生产和生活的稿件.看问题时要客观、全面、准确、深入、公平,看待问题不能"过",不能对问题作夸大宣传;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也不能当说不说,"不及"也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对公众话题也应给予必要的报道力度,及时正确地反映社会各领域和群众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  相似文献   

6.
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如何看待批评报道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的必要性?我以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应该把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与以正面宣传为主时该不该重视批评报道分开;把批评报道的属性与批评报道的作用分开;把宣传报道分类与宣传报道艺术等人为因素分开。《正确的新闻批评也属于正面宣传》(见《新闻战线》1991年第4期)与《批评报道不能列入正面宣传》(同上)两文,从题目来看是对立的,但从内容上看,所引论点、论据却基本相同,只是各自作了不同的发挥。前者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问题就出在没有注意上述三个“分开”。  相似文献   

7.
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如何看待批评报道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的必要性?我以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应该把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与以正面宣传为主时该不该重视批评报道分开;把批评报道的属性与批评报道的作用分开;把宣传报道分类与宣传报道艺术等人为因素分开。《正确的新闻批评也属于正面宣传》(见《新闻战线》1991年第4期)与《批评报道不能列入正面宣传》(同上)两文,从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中央制定了明确的方针,这就是:第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原则;第二,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那么还要不要批评报道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好的批评报道对于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必不可少的。问题在于,批评报道应该遵循怎样的方向,把握在什么“度”上。近几年来,我连续发表了10多篇指名道姓的批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起到了较好的舆论监督作用。学习中央的方针,总结自己的实践我认为,批评报道要取得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就必须服从于三个“有利于”的大局,即: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有利于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扶正压邪,化瘀活血,使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为此目的,记者需要做到六个  相似文献   

9.
选择题材要有"度"社会是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舆论监督所承担的责任就是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力的批评,并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工作得到推进。新闻媒介面对社会上的各种消极现象和工作中的失误,在对其进行批评时,首先要分析,看其是否有批评的价值。事件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是否要对其进行批评却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如果这个"度"把握不好,那么整个报道就会失之偏颇。为此,在考虑对事件进行批评时,除了必须顾及国家的政策、法律,顾及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顾及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之外,还要考虑到事件曝光后,对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利,对工作的推进有无帮助。特别是记者要努力提高法律水平,使报道有法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中央制定了明确的方针,这就是:第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原则;第二,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那么还要不要批评报道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好的批评报道对于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必不可少的。问题在于,批评报道应该遵循怎样的方向,把握在什么“度”上。近几年来,我连续发表了10多篇指名道姓的批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  相似文献   

11.
王勇 《新闻传播》2010,(6):68-68
时下,很多媒体都很注重舆论监督,做批评报道。但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把握得好,可以促进有关部门改进工作,为人民群众造福:把握得不好,就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事与愿违。在操作过程中,怎样才能把握好这个“度”?本文就鸡西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栏目的实例,谈一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艺  王珩 《记者摇篮》2012,(3):24-25
新闻批评是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把握好新闻批评的"度"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观点把握、事实选择、报道时间、报道技巧四方面论述了新闻批评的适度性。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批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所披露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杀伤力"强,经济类批评报道尤其如此.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主体都有明确的自身利益,多个主体利益间又有类似于"生态群"的紧密相关性,如果对经济批评报道把握不当,就有可能因媒介的"放大"效应而累及相关联的经济主体.而负面效应的突出表现为"株连"无辜和因小伤大.  相似文献   

14.
凡是优秀的新闻作品总是以情感人.这个"情"来自报道中对人物言行、心态以及情感的开掘. 电视突出优势在于声画合一,新闻报道中的情体现于声画之中,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要有观察判断和应变能力,及时准确地抓拍到真实动人的现场画面和感人的同期声,从而使报道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报纸的批评报道无疑要抨击黑暗,鞭挞落后,揭露腐败。那么,它如何真正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这里应该把握好五个“点”。 一、明确的出发点 这里所说的出发点包括采制、刊播批评报道的主观愿望和对批评报道效果的预见。我们搞批评报道,主要是帮助党和政府做好工作,反映老百姓的呼声和愿望,促进问题的积极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对批评报道有一个较准确的预见,以免事与愿违。如对当前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和再就业等问题的报道,新闻媒体应积极地正面报道在再就业问题上出现的新典型、新经验、新方法、新措施和为促进再就业工作制订的有关规定和优惠政策,不能过多地批评职工下岗带来的种种负效应,特别是在不能较好地解决再就业问题的情况下,我们更要谨慎下笔。如果我们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目前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上,只能使读者徒生不满乃至怨恨之情,不能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也容易使人误以为你不是在“擦灰”,而是在“抹黑”,甚至怀疑你搞批评报道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问:“党的十三大提出舆论监督,请你说说批评报道的重要性在哪里?”答:“这个问题很重要。批评报道有人爱,有人怕,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离不开它。报纸开展批评不会使共产党的威信下降,正说明党有力量解决自身的腐败现象。报纸批评带不来消极东西,也否定不了大好形势。比如在十三大召开期间,有的同志提出,不要在这期间登批评稿,要多从正面宣传,怕消极东西影响会议气氛。我认为这种思想是不对的。全国党代会期间,报纸有批评声音,正说明党内民主空气浓。如果说,照过去旧例宣传,元旦前后大好形势;春节前后形势大好;每年三四月召开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也是取得成  相似文献   

17.
与一般表扬性、成就性、工作性报道相比,批评报道在选题、时机、分寸、效果的把握上更见难度.搞得不好,往往事与愿违,作者还可能"引火烧身".因此,批评报道的采写不仅需要记者无畏的勇气,还需要有审慎的态度,更需要有一定的采写技巧.从实践中可以总结出,要搞好问题性报道,应该把握好三点:  相似文献   

18.
批评报道是整个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主要手段。因此,写好批评报道,并使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统一,是党报记者的一个基本职责。笔者认为采写批评报道如何做到“无懈可击”,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并就此谈点实践体会。 一、从宏观上准确把握被批评事件(人物)的典型性是批评报道有否说服力的关键。 写批评报道难,不仅仅难在被批评单位或个人对记者的调查采访往往采取不合作态度,如敷衍搪塞,冷眼相对,推托躲避乃至拒绝阻挠等等,更难在如何对所批评事件(人物)的性质作准确的宏观把握,如果批评对象  相似文献   

19.
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怎样把握好批评的时机?怎样把握批评的方式策略?怎样把握好度?这是搞好批评报道的关键,如果处理不好,批评报道往往虎头蛇尾,收不到预想的效果。近年来,深圳特区报在这方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打了一些漂亮仗。抓住时机———抢时...  相似文献   

20.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橱窗。这话道出了标题的重要性。而作为舆论监督主要形式之一的批评报道,由于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极大关注,成为受众的焦点,其标题的重要性也就更加突出。探析一下批评报道标题的特色,应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场鲜明,直抒胸臆。批评报道或纠偏,或修正,或清除不和谐杂音,或鞭挞丑恶及不良行为,虽然针对的问题不尽相同,但都需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对于认准了的问题,必须明确告诉受众,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孰是孰非.体现出强烈的思想和感情。这类标题带有明显的倾向性,情感往往直泻笔端,力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