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通过多遍的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大致的了解,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段.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五柳先生的?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作者开篇就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既然写传,应当交代姓名籍贯,而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呢?1.与结尾照应,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结尾曰:“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作者在引典中巧妙地把自己说成是无怀氏与葛天氏的百姓。“无怀氏”与“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传说在他们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那么,开篇就说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  相似文献   

3.
1.《五柳先生传》这篇纯文学性传记真的是陶渊明的自传吗?答:我国史书比较发达,传记一类文字也出现较早。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史书中都包括大量人物传记,而这些史传,尽管也具有文学性,可以称之为“传记文学”,但本质上属于历史。《五柳先生传》不同,它是纯文学性传记,不等于人物的纪实。说《五柳先生传》是作者的“自传”(“自况”)也只是在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五柳先生传》所写的一些五柳先生的生活情态的事,都可以从史传和《陶渊明集》有关作者的记事中得到印证。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说《五…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所写的一篇自传。于是爱屋及乌,对文中的五柳先生也就称赞交口,褒誉有加。教师则如流水线上的指导工,带领着一班学生不停地把一张张大大小小的道德标签往五柳先生身上贴。课文学完,五柳先生已俨然成了一尊无血无肉呆滞死板的纸造神像。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常常难以预料,对于学生突发的异想,如果处理得及时除当,会给自己的教学过程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会让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在学习《五柳先生传》一文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学生利用工具书翻译完课文后,我提出一个问题:“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五柳先生是个不求上进的人!”一男生大声说道。“为什么说五柳先生是个不求上进的人呢?”一时间,我感到有些诧异,声音有些大地看着他问。“你看,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期在必醉,这多不好啊!家住着破房子穿着破衣服却不感到可耻。这不是不求上进吗?”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常常难以预料,对于学生突发的异想,如果处理得及时除当,会给自己的教学过程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会让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在学习《五柳先生传》一文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学生利用工具书翻译完课文后,我提出一个问题:“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五柳先生是个不求上进的人!”一男生大声说道。“为什么说五柳先生是个不求上进的人呢?”一时间,我感到有些诧异,声音有些大地看着他问。“你看,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期在必醉,这多不好啊!家住着破房子穿着破衣服却不感到可耻。这不是不求上进吗?”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我来自湖北省宜昌市,家住三峡,与南京一水相连,改用一首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宜昌南京情谊长,共饮一江水。”一直期盼着与同学们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之旅。今天就让我们从结识一位特立独行的东晋大文人五柳先生开始吧。请翻到第129页《五柳先生传》(师板书)。二、研读课文1.自读质疑教师引语: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8.
梁代萧统《陶渊明传》称陶渊明“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自况”“实录”之说诚可信。然知世方可论,观照“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之晋宋社会,《五柳先生传》不仅应视为安贫乐道的述怀之作,也应视为刺世嫉邪的针砭之。钱钟书先生评日:“‘不’字为一篇眼目,……重言积字,即示狷之有所不为”,“‘不’之言,若无得而称,而其意,则有为而发”。钱先生之论,是解读《五柳先生传》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
星期三我们学了陶渊明写的《五柳先生传》,文中的五柳先生实际上是陶渊明的自画像,文中说到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相似文献   

10.
读书应重在会意,不能为语句所局限,“言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魏晋人读书,大率以己之意会书中之意,对字不甚注重,而力求身心的参与。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说“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所谓“不求甚解”是指读书不可执着于字句的讲解,这同现代人次“不求甚解”为肤浅草率之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 (人教版 )里有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 ,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所写的一篇自传 ,是陶渊明“归隐”思想的反映。但是 ,依愚之见 ,《五柳先生》这篇文章并不适宜作为初中语文教书的范文。这主要是出于下面几点考虑 :  一、文章的主题思想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  《五柳先生》一文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等的描述 ,表现他清高洒脱、安贫乐道的思想。可是我们看到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更多地创造财富 ,令自己生活富足。如果人人都像五柳先生那样安贫乐道 ,我们哪里还用得着改革开放 ?我们国家…  相似文献   

12.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短短不足二百字,逼真传神地把陶渊明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展现了出来。语言朴素洗练,寓意深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报》2013年第14期第7版的《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一文这样写道:“甚至旷达的苏东坡.遁入桃园的五柳先生……”。刚读到这里时,我不禁心生疑惑:五柳先生何曾遁入桃园?细细一想,觉得此处“桃园”应为“桃源”。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断:本以为,这是一个简简单单课堂问题设计,却没有想到一"问"激起千层浪,像请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当时正在进行《五柳先生》的第二课时,我在和学生一起分析完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后,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即你们是否欣赏"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按照我原先的备课,我想学生多会说"欣赏",会说"五柳先生"他  相似文献   

15.
张淑红 《现代教育科学》2010,(7):158-158,153
《五柳先生传》是新选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名篇。它是我国晋朝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之作。作品选自《陶渊明集》,《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通过此文的学习,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陶渊明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使他的形象更充实丰满,人物性格更鲜明,更突出的蕴藏在我们每一个读者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极有自传性质的文章《五柳先生传》,塑造了一位贫困潦倒,却又能安贫乐道的读书人形象——五柳先生。陶渊明在文中借黔娄之妻的话称赞五柳先生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加之在各种教参和教师的讲授中也都是称赞他,而对他的精神没有丝毫的否定,这种称赞便给了我们这样一种思维:五柳先生德高品沽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他能安于贫穷。于是在这里贫穷似乎代表了崇高,代表了光荣。相反的追求金钱与财富似乎成了为人所不出的行为。这种思维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1.流利朗读课文,顺畅直译课文。2.了解“史传体”体例特点,理解作者用这种体例写文的目的。3.赏析“五柳先生”,品味作者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杨子江 《学语文》2000,(3):14-15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留给世人的两篇传记文学作品之一,是一篇别开生面的以虚构人物为传主的传记。另一篇《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为他的外祖父孟嘉立传,从被立传者的姓字和籍贯说起,然后说及身世、经历、事功、品德等等,处处写关,立传的方法颇受传记体史书的影响。《五柳先生传》为五柳先生立传,通篇以虚摹代实写,写得比较随意,不拘泥于细节的真实,饶有趣味与深意。  相似文献   

19.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 ,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短短不足二百字 ,逼真传神地把陶渊明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展现出来。语言朴素洗练 ,平淡而寓意深刻 ,最大的特点是用了带“不”字的否定句。钱钟书先生说 :“‘不’字为一篇眼目。”一语道破 ,恰如其分。一个“不”字言浅意深地概括了陶渊明的为人、志趣、生活、人格 ,不愧为本文的一个传神之笔。其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第一句即把陶渊明排除在名门贵族、显赫家门之外 ,不仅不知出身 ,又不知籍贯。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 ,魏晋时期崇尚玄学 ,清淡是…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所写的一篇自传,于是对文中的五柳先生也就交口称赞。但在一次教学中,一名学生却突然说不喜欢五柳先生,而且有根有据,第一,整篇文章充斥了写作者一种自视清高的态度。第二,五柳先生作为读书人,生活却过得穷困潦倒,岂不成了宣扬“知识无用论”的活生生的教材?第三,“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会给自己及家里带来多大危害和苦恼。第四,作为一个中年人,五柳先生应该像《散步》中的“我”一样,肩挑四方,勇于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但是他只顾自己,完全不顾别人,是一个自私的人。听了这位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