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每日译报>的前身是<译报>. <译报>于1937年12月9日创刊,由夏衍主持.当时上海已经沦陷,所有的中文报纸,除汉奸的<新申报>外都被停刊.为突破日伪的新闻封锁,方便报道有关抗战的消息,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便创办了这份专门刊载译文的小报.  相似文献   

2.
初试锋芒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传统,一大特点.尽管是"报屁股"、"龙尾巴",但不可小觑.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到北京的<京报>、<晨报>,再到<民国日报>,<时事新报>,以及后来的<大公报>,<文汇报>,无一家报纸没有副刊.这些副刊,有综合性的,有文艺性的,有综合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的--即综合性文艺副刊.言论是副刊的眼睛.鲁迅的杂文,大部分就是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成为副刊的火眼金睛,引起社会的震动.  相似文献   

3.
1897年上海英商中文报纸<字林沪报>随报赠送的"附张"<消闲报>问世,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副刊诞生了.  相似文献   

4.
上海<时报>[1]于1904年6月12日创刊.因报头印有"ESTERN TIMES"被誉为"东方泰晤士","老上海"常以"申、新、时"三大报并称[2].胡适认为<时报>之所以被人所"爱恋"主要有两个原因:短评和文学[3].在当代新闻史理论中,一般认为<时报>最有影响的,是它对报刊业务的改革,包括时评专版、新闻时效性、刊载小说以及版式印刷等[4].  相似文献   

5.
上海<立报>的发刊词<我们的宣言>中,清晰地显现着创办者、我国著名报人成舍我先生恪守的"报纸大众化"理念,表达着成舍我先生办报生涯中最为重要的报纸--上海<立报>与众不同的内在含义与社会背景.成舍我先生刻意追求的"报纸大众化"目标与其"二元化"的价值取向无疑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黄俊杰 《传媒》2004,(7):51-53
是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一张子报.该报纸前身是2000年春天集团办的<上海计算机>报.在进入地铁内成为"免费"报纸之前,在上海报业市场曾是一份受到冷落的报纸.定位男性读者的失误是导致该报无人问津的主要原因.直到进入地铁之后,它才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30年代,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发动"大肃反".这场运动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大批干部被杀.当时红军五名元帅中的三名也死于非命.日前,<上海译报>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作了详细的报道.报道中还直接披露说,斯大林发动这场运动的直接起因,就是"基洛夫谋杀案"的发生等.而详情到底为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8.
陈凯 《传媒》2010,(9):42-44
2004年我国第一家社区报<巷报>在长春市成立,此后全国各地又有几份零星的社区报诞生,但都以失败告终.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授权上海<新民晚报>集团<风尚>进行社区报试点,上海的社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报业集团的资源优势加上社会大环境的支撑,<风尚>的成功与否对未来中国社区报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指向性作用.3年来<风尚>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会成为未来中国社区报发展的宝贵经验,但受制于各方面条件,依然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9.
2008年7月3日,南京<东方卫报>与<北京娱乐信报>、上海<Ⅰ时代报>,广州<羊城地铁报>共同发起并成立了全国地铁报联盟,拉开了地铁报进入主流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新闻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我不记得什么人这样说过,拿它来形容今年的图书零售业倒是十分恰当.八月间<中华读书报>与<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山西省介休市新华书店向看书的读者收"看书费",每小时一元.九月初,<光明日报>、<北京晚报>报道北京中关村国营与民营两大书店的"折扣战"拉开序幕,书业界忧虑,读者高兴,引发许多评说.紧接着<中国新闻出版报>对久负盛名的王府井外文书店的"变脸",部分店面受到金银珠宝的挤压有一组文字,既报道又评论,跟着又有<北京图书节名社新书五折卖>(见<中华读书报>).如此种种,可以归结到一句话:图书销售走向市场经济这一回是真格的了.  相似文献   

11.
良师益友惠我良多 说起来,我跟穗芳兄有好几个"同".上文已经提到,我们同在新闻出版署直属的出版社做编辑工作,同应<新闻出版报>之聘做"评报"工作,还同为<新闻出版报>、<新闻之友>、<语文建设>、<中国出版>、<出版科学>等报刊撰稿.  相似文献   

12.
1933年8月7日,由上海中央局编印的中共地下党刊<斗争>第50期发表了署名狄康的文章,题为<关于<红色中华>报的意见>.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因患肺结核正在上海养病的瞿秋白.当时,他所看到的<红色中华>报,是通过中共秘密交通从中央苏区辗转运送到上海的.  相似文献   

13.
彭波 《传媒》2010,(10)
有这样一张报纸,居西南一隅,却创下中国传媒界多个第一. 它以国内最早抢滩"传媒借壳上市"第一报的概念名震天下. 它在全国最早试水跨地区办报,足迹遍布云南、天津、甘肃、江西、山东、浙江、上海. 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中国纳税百强系列排行榜>,它在全国单张报纸纳税排名中位居第二.2007年,它成为中国广告收入最高的都市报,从此一路领跑,预计今年广告额(实收)将突破10亿元大关,成为国内继<广州日报>(党报)之后第二份跻身"10亿俱乐部"的报纸.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2月3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新闻出版报>社主办的"党报如何应对市场"理论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专题研讨<新疆经济报>的改革经验.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赵利宁、国家新闻出版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以及北京、上海、南京的新闻界专家、首都各大报的负责人、高校新闻专业教授、中国记协、中国报协、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何谓黄色新闻 1897年间,纽约的<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竞争异常激烈.赫斯特不仅高薪挖走了<纽约世界报>星期刊的全部人马,而且还把<纽约世界报>星期刊赖以成功的滑稽连环画<霍根小巷>的主人公"黄衣少年"也放到了<纽约新闻报>的晚刊上.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后于<申报>21年创办,却能与之齐名,在销量上后采居上,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作者以新、申两报的竞争这一层面为出发点,从<新闻报>的经营管理分析其"受众即市场"受众观的意义与不足,这对我国当今新闻事业的经营与管理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于公元1893年2月17日正式创刊,比<申报>晚创刊21年.经过英国人丹福士和美国人福开森两任所有者近3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新闻报>、<申报>,<字林沪报>三足鼎立,到<申报>、<新闻报>并驾齐驱,使<新闻报>成为当时上海乃至中国数一数二的大报,其经营策略和活动很值得探究.综观<新闻报>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经营活动,可以发现<新闻报>的经营者在经营报纸的过程中,已经呈现出现代营销学的一些理念,这些现代营销策略和技巧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新闻报>的发展,使其影响和销售量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8.
<京报>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一份著名的大报,为日报,对开4版,由邵飘萍于1918年10月5日在北京创办.<京报>问世一个月后,销量从300多份上升到4000份.<京报>之所以有这样的业绩,是因为它与时代紧密结合,着重报道和评述政局、战事,讲求新闻时效和真实性,崇尚真理,反对军阀.  相似文献   

19.
从2009年3月开始,继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落基山新闻>和<西雅图邮讯报>宣布放弃出版纸媒后,又一家"百年老店"<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4月份也宣布放弃出版纸质报纸,只保留网络版形式供应读者新闻,<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成为美国首家以网络版替代纸质版的全国性日报.  相似文献   

20.
早报、晚报 目前上海有<新民晚报><新闻晚报>两份晚报,<新闻晨报><东方早报>和<青年报>3份早报,尤以早报市场的竞争最为激烈.相比北京的两份晚报、5份早报,上海早报市场留有的空间较大. 2003年<新闻晨报>广告收入升至4亿元,而<新民晚报>广告则由高峰时的8亿下降到6亿.复旦大学研究传媒经济的教师朱春阳认为,早报与晚报广告收入的此升彼降,实际上是报业主导权的争夺.报业市场细分后,晚报的市场在收缩,但有个基数,不会有太大滑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