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初中语文第二册 (人教版 )《数字杂说》一文中引用一副关于诸葛亮的对联 :收二川 ,排八阵 ,六出七擒 ,五丈原前 ,点四十九盏明灯 ,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 ,定南蛮 ,东和北拒 ,中军帐里 ,变金木土革爻卦 ,水面偏能用火攻。 (教材P2 6页 )这副对联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和东、南、西、北、中五方与十个数字相对 ,巧妙地概括了诸葛亮生前创立的丰功伟绩。对于未阅读过《三国演义》的学生 ,由于对诸葛亮生平缺乏了解 ,要理解这副对联内容却是一个难点。今结合《三国志》、《三国演义》等资料 ,对此联作一些补释 ,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上联 …  相似文献   

2.
以数字入联并不鲜见,但在一副对联里将从一到十的数字都用上,并且同时要注意对仗工整、平仄恰当,实属不易。贵州贵阳宏福寺有这样一副对联:先生算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任蜀汉丞相,后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励精图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他曾五次出兵伐魏,意图统一中原,未能如愿。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勉县境内)军中。诸葛亮死后,后人为了缅怀他的功绩,曾在他居住过的地方建造了武侯祠堂,以示追念。自西晋以来,历代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来此凭吊,留下了一副副脍炙人口的名联。在这些楹联中有一些对联巧妙地将数字嵌入其中,别出心裁,独具匠心。位于河南南阳的卧龙岗相传是诸葛亮当年躬耕之地,这里景色幽雅,建筑别致。武侯…  相似文献   

4.
数字对联     
古时曾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与众不同的对联: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下联:六六七七八八九横批是:二四七三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它是由数字组成的,而且是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十”,利用数字谐音连起来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则是:“儿(2)死(4)妻(7)散(3)”.原来这户人家在利用数字对联向人们诉说社会的黑暗呢?数字对联@苏新民  相似文献   

5.
巧补对联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曾有人综其一生作了一副对联,令人叫绝。下面就是这副对联,但漏掉了二十个字,你  相似文献   

6.
在《三国演义》阅读中,有一个环节我安排的是“对联研究与导读”。当学生了解了《三国演义》中回目联、回尾联、插入联的特点后,我重点聚焦插入联,从“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目标入手,解读对联的本义,还原故事场景,进行读写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徐庶评价诸葛亮对联导读”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一副妙联:露花倒影柳三变  桂子飘香张九成 这副对联有用人名对人名之妙,柳三变即柳永,是宋代名词人,张九成字子韶,宋高宗时人;还有在人名中以数字对数字之妙,以“三”对“九”;除此以外,这一副对联上联中的“露花倒影”是柳永的词句,而下联中的“桂子飘香”是张九成的句;再,“成”和“变”也可对,两皆为我国古代乐理名词,可知此联对仗是十分工整的。  相似文献   

8.
姓氏联理     
1.我们来看这样一副对联:绣阁团圆同望月;香闺静对好弹琴。这不是普通的对联,而是一副姓氏联。姓氏联是楹联百花苑中一个品类。上副对联就是清代才子纪晓岚祝贺表兄牛稔文娶儿媳的贺联,正是一副姓氏联。纪晓岚还特别注明,此联用了君家典故。原来这一联暗嵌牛家喜婚之意,用了犀牛望月和对牛弹琴的典故,堪称妙联。  相似文献   

9.
成都武侯祠里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清朝学者赵藩所题,世人称为"攻心联".该联名义上是总结诸葛亮治蜀的经验教训,实际上是劝谏四川总督岑春煊.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岑春煊冷酷无情,派重兵镇压.赵藩苦劝无效,于是创作此联.  相似文献   

10.
有一种对联,正读、倒读文句都通顺,意思都完整,这种对联称为回文联。例如桂林有一副风景联: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这就是一副回文联。又如,最近海南省海口市望海国际大酒店的征联也是回文联:  相似文献   

11.
合辙押韵是对联的基本要求,其中有一种对联用韵奇巧,称做同韵联,即对联中上联的字都押甲韵,下联的字都押乙韵,或两联的字基本都押同一韵。例如下面这副对联:  相似文献   

12.
有一年春节前,书法家王羲之先后写了几副对联贴在门上,都因为他的字写得好,对联的意思又新颖吉利,被人悄悄地揭走了。到了大年夜,门上仍空空无联。最后,他精心构思了一副对联,将对联拦腰剪断,先贴上半截:  相似文献   

13.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有不少与数学“结缘”的妙对佳联。我们在欣赏这些对联时,既能提高文学修养,又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真是一举两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一、数字入联有一副赞扬教师的长联是这么写的: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  相似文献   

14.
<正>基于某种需要,将某副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使联意发生变化,营造新的意境,组成新的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用加减法制作对联要求联意不做作,不牵强,字生趣,意通神。这种对联多含诙谐、戏谑、讽刺意味。1. 加字又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写了多副春联均被珍爱墨宝之人揭走,最后只得撰一联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相似文献   

15.
文人学者,总喜欢在自己的书房内悬挂对联,借以陶冶情操、赏心悦目。这些对联,不少体现了主人的情操、品德、修养、兴趣、抱负和志向。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老人于书斋内悬一副梁启超手书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她书斋内还有一副对联为: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此联饱含人生哲理,深谙辩证法之精义,既可作处世之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诗词和对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的瑰宝。在文学这个百花园中,有些诗和对联同数学时有联姻:如把数字嵌入诗、联之中;有的一副联、一首诗就是一道数学题。当你在读联吟诗时,既提高了文学修养,又学会了解题,还能得到美的享受。一.数字入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是宋代邵雍描写一路景物的  相似文献   

17.
高四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是谁写的呢?这副对联是明代著名学者解缙的创作。解缙是有三亿七千万字的巨著《永乐大典》的总编。他很小的时候就能吟诗作对,被誉为神童。上面那副对联是他同一位自视甚高的秀才要找他联对一比高下的戏作。这位  相似文献   

18.
对联与修辞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它来源于律诗中的对偶句。汉语中的许多修辞格都可以用在对联中,试析如下。一、对联中的谐音。如: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角亮;池中栽藕,节节太白理长根。上联谐含着诸葛亮及其字“孔明”,下联谐含着李太白及其字“长庚”。  相似文献   

19.
谈读书的对联 邓拓以知识广博著称,在他的《燕山夜话》中,就有许多提倡读书的文章,其中一篇《有书赶快读》,提到清代的一位著名学者包世臣,说“他曾经写过许多对联,一直流传至今。其中有一副对联,我忘了他写的上联,只记得下联是‘补读平生未见书’,这一句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是清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安徽泾县人。这副对联的上联我也记不起了,只记得他写的另一副对联,也是关于读书的,联云:  相似文献   

20.
记得《民间对联故事》中曾介绍过两联,一联是某地两位数学教师成婚之日,一位同事赠了一副大红对联,贴于洞房之门,引起大家的啧啧称赞,联曰:恋爱自由无三角;人生幸福有几何?“三角”与“几何”是数学名词,嵌入联中含义双关,既切两位新人的职业,又赞贺了他们的美满姻缘。某市中学有一数学教师,正当结婚之际,遇上十年浩劫,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