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贠琪 《新闻世界》2023,(5):90-94
本文将非虚构写作这一新闻实践置于宏观的时空情境中,借用元新闻话语理论,以新闻社会学研究的文化路径,对非虚构写作的历史脉络进行了考察,认为非虚构写作反映了新闻一以贯之的文学性和故事性传统。通过超越客观真实以及重塑公共价值,非虚构写作获得了其文体合法性与文化权威。非虚构写作的盛行,代表了社会转型危机、新闻职业危机,以及后现代危机下的新闻范式修补。  相似文献   

2.
凭借细腻的文学性和完美的故事性,非虚构写作自进入新闻领域以来,已成为很多新媒体平台的核心产品,但非虚构写作也因其对真实性的界定不明,挑战着新闻文体应有的规范,引发学界诸多讨论。本文通过梳理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流行的路径,厘清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存在的争议,明确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应恪守的边界,从而促使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在符合新闻文体规定和新闻写作规范的前提下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是指新闻工作者运用非虚构写作方法基于新闻事实而开展的写作报道活动.①2003年,以《南方周末》记者李海鹏采写的《举重冠军之死》为代表,非虚构写作以“新闻特稿”的名义正式进入新闻实践场域.②在随后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虽不断遭受质疑,但借助新媒体发展的浪潮,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文体,不仅丰富和繁荣了我国的新闻生产实践,也为我国新闻文体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冉炎星 《东南传播》2022,(4):137-139
在非虚构写作中灾难作为重要的题材和元素,书写着个人、社会、国家等各个方面的真实和意义。新闻和文学的联结,使得非虚构写作在保留新闻价值的同时也具有了文学可塑性。通过对空间、情感、记忆的叙事,把握“灾难场”的人性精髓和思想价值。以“人”为核心讲述新闻的“故事”,把“众生相”体现得淋漓尽致,透过微观进行宏观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所谓"新闻叙事"就是"叙述新闻事件","叙事"包括两层含义:事件和叙述。新闻叙事是对现实中新近发生的有时间或因果关系的一个或一系列事件的再现。相对于文学叙事来说,新闻叙事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新闻叙事的"客观真实”性追求:新闻叙事的“事”应该是真实的而非杜撰或虚构的事件,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赖以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勇 《青年记者》2020,(13):11-14
当代中国报告文学、大特写、特稿、非虚构写作的发展历程,显示的不仅是文体名称的变换,更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21世纪以来,从文学界到新闻界,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介平台,从专业记者到普通公众,非虚构写作的繁荣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学界与业界对非虚构的解读不够清晰,很多问题缺乏更深入的阐释。譬如,"非虚构"概念引入新闻界的必要性何在?以真实为核心追求的新闻,难道不应该就是"非虚构"的?抑或还有新闻是"虚构"的?对于这些根本性问题,仅仅从理论、概念层面加以推演,难免望文生义,甚而谬以千里。  相似文献   

7.
胡建明 《传媒观察》2006,(12):55-56
消息体裁的新闻,目的在于客观报道事实,一般不允许作者在其中发议论,作价值判断。但是深度报道类写作需要较多的解释,写好这类报道很不容易,其关键是要把握力度与布局,在于思想深度的发掘。特别是非事件性的报道,必须要通过人的活动、思想展现事实。现在一些媒体一般化的长篇报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的挑战是受到客观性的挑战。新闻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客观性也常常受到挑战,但有挑战就有机遇。本文就新闻领域的非虚构写作这一新闻媒体的"新宠儿",分析其对新闻客观性构成的挑战和机遇,探索如何实现非虚构写作与新闻客观性之间的平衡,从而形成总的合力,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们都认为,新闻作为事实的报道和传播,借助的是叙事手段。任何信息都是事实的传播,对整个新闻事件,如果没有叙事就无法把信息传递给受众,所以叙事是构成新闻必不可少的体式。本文以"习近平访韩"事件为例,选取《纽约时报》、新华社和中新社的报道,从新闻叙事视角、新闻叙事顺序和新闻叙事表达,这三个方面比较中西新闻叙事方式的差异,以及探讨如何改进叙事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魏珑 《现代传播》2005,(4):120-122
纪录片之于现实社会和历史从来都有两条“线”:非虚构的“底线”和真实再现的“渐近线”。换而言之:纪实并不等同于真实,真实是一种风格化的影像和思维品格,非虚构才是纪录片的基本创作原则。“纪录片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图像和音响素材,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认识的纪实性电视节目。”①“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否能够“真实”表现客观事物?这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所说的“真实再现”并不是泛指纪录片与记录对象的关系,而是特指在纪录片和新闻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和策略:事件发生时,没有…  相似文献   

11.
新闻叙事学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之国 《青年记者》2005,(10):31-33
所谓“叙事”,就是对一个或多个真实或虚构的事件的叙述,它既离不开事件,也离不开叙述。根据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叙事学可以分为故事、话语、叙述三个层次。本也将沿袭这三个层次,以新闻事实为基点,对新闻叙事学的建构做一番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闻领域中的非虚构写作集文学性和新闻性于一体,有其独特的写作优势,改变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尤其是借助新媒体的发展和人们阅读方式的转变,给媒体注入新鲜的活力。但在看到非虚构写作给新闻领域带来的优势的同时,也要反思文学性和新闻性的融合造成的边界模糊的问题,以更好地促进非虚构写作在新闻领域的规范框架范围内的不断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素以真实、公正、客观地再现自然和社会事件为己任,长期以来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保持着清晰的距离.但是排除文学作品中虚构的成分,文学写作中的许多叙事手法被新闻从业者所接受和借鉴,在西方新闻写作报道的教材中,新闻常以"新闻故事"(news story)而代替,写新闻也被称为"讲故事"(story-telling),与此相关,一种名为"叙事新闻学"(narrative journalism)的概念以及围绕这一概念展开的新闻实践活动在美国的新闻界和学界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图像叙事的存在和意义叙事是对事件一切序列的再现。叙述者借助一定的媒介,根据某个线索或主题,通过对人物、事件、时间、环境以及因果关系的叙述,将事情讲述出来,形成一个具有完整结构的故事。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文艺形式,都是通过叙事手段,将作者心中的虚构事实变成文艺类作品。在这类作品中,作者的叙述可以在文本、表意、象征等多个层次上展开,产生出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结构严谨、具有重大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给人们带来了震撼心灵、高于世俗的情感和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5.
New Journalism有译"新新闻学"或"新兴新闻学"的,也有译"新新闻写作""新新闻报道"或"新新闻报道文学"的."新集纳主义"是音译,是介于新闻和小说之间的一种写作体裁,意译以"新新闻写作"较好.本世纪60年代,美国文艺评论界流行过"现实与虚构混合"的理论,认为要真正反映现实,最好是用新闻的形式报道真人真事,但可以采用形象化的艺术手法,即用虚构的手法来写,于是兴起了"新新闻写作".这类作品的作者,被称为"新新闻记者"."新新闻写作"是用小说的技巧、文艺的笔法,报告所见所闻,既采用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又允许作者在描写事实  相似文献   

16.
探讨“非事件性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5月,新华社开了国内新闻业务改革座谈会,其中一项重要议题是研究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此后,在新华社的业务刊物上,刊登了几位同志的文章,对非事件性新闻的作用、特点和写作要求进行了探讨。因为这些所谓的“非事件性新闻”,大量的是经济新闻,对这种新闻的探讨,对改革经济报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非事件性新闻”这个概念是寄晨同志最早提出来的。他在1963年第一期《新闻业务》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文学研究领域受到结构主义和普罗普民间故事分析的影响,逐渐酝酿形成了一种新的学科——叙事学。顾名思义,叙事学就是研究叙事的文学,叙事则是对故事进行叙述。而新闻,众所周知其定义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是概括性的叙述方式,因此新闻也是一种叙事。本文将从叙事学视角,对新闻写作视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谈新闻由头     
新闻写作中令人头痛的事很多,譬如,有些事件性新闻在事件发生时漏报,事隔一段时间后被记者或通讯员发现。报道吧,已是旧闻,不报道,又有些可惜;又如,一些非事件性新闻,有很多是报道实际工作、生产、经营或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获得或形成,写这类报道真让人有点“斗大的馒头不知从何下口”之感。 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新闻由头”。那么,何谓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包括两层意思:一、它是寻找一个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为由头,把旧闻赋予“新闻味”的借助手段;二、它是以借助一个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为由头,对一个专题或一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层次挖掘,进行综合分析,向人们揭示一个宏观事实或新的思想认识问题。 在具体的新闻写作中究竟如何寻找“新闻由头”呢?下面笔者就事件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分别谈谈“新闻由头”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非虚构作为文学创新的一种写作模式,自《人民文学》倡导以来,就引起了学界对其探讨的热潮.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其在当今的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传播学特征,分析非虚构写作利用这种融合趋势进行发展的特点对于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传播学的传者和受众角度对非虚构写作热潮进行解释说明,赋予其在传播学语境下新的含义.通过梳理非虚构写作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对非虚构写作意义层面进行了传播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新闻界发表了好些探讨非事件性新闻的文章。涉及非事件性新闻是不是新闻,它的特点、地位、作用和写作上的弊病、改革方向等等。多数文章认为,非事件性新闻同事件性新闻一样,都是新闻。这种新闻在我国报纸中占有重要地位。据黑龙江省新闻研究班第二期调查,黑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