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读书的人     
现在因为有英特网,阅读常常不必通过纸质媒介。、所以有人说,买书这不是傻吗?网上什么没有,还用花那份冤枉钱!但其实不是这样的。真正的读书不应该在网上,真正的读书人不可能是一个整天挂在网上的人。读书,就是读书,而不是浏览网页。即使你下载电子书,阅读效果仍然无法跟阅读纸质书籍相比。这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挑战阅读力     
亲爱的咖啡们,读书难吗?不难,有人举手说,随便什么书,拿来就能读。难,又有人说,我一看书,就打瞌睡。哈哈,其实,读书也是我们阅读力的锻炼与提高的过程。我们的阅读力越强呢,读书自然就越轻松了,不仅容易,还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3.
<正>师:当看到我这个陌生人站在讲台上,同学们会想些什么呢?生: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会怎么上这堂课?师:有好奇、有期待、有思考、会提问是优秀学习者的标志。我曾经在这里上过课,你们相信吗?生:不相信(有人说相信)。师:2009年的9月,我就在这里上过一节阅读探究课。同学们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你  相似文献   

4.
挑战阅读力     
亲爱的同学们,读书难吗?不难!有人举手说,随便什么书,拿来就能读。难!又有人说,我一看书,就打瞌睡。哈哈!其实,读书也是我们阅读力的锻炼与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4.3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一段时间以来,这个论断被各种媒体反复引用,说它令我们感到振聋发聩甚至痛心疾首,并不为过。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我国当真已经成为"世界上年人均读书量最少的国家之一"了吗?有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2011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传统纸质图书4.35本,这是我  相似文献   

6.
“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引用这句话,不是说读书要放弃经典,而是说阅读不必拘泥。我买书读书,属于那种很杂的人。2009这一年买书大约花了近两万元,新书老书,真是乱七八糟,买得太杂了。读得太乱了。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为,读书是不需要姿势和环境的。不是吗?古人马上读得,如厕读得,我们又何必奢望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呢?真正的读书,是心灵的沐浴,用不着装腔作势,怎么痛快就怎么读。这样的心态,不适宜端坐而读的传统读书,大概只适宜读些枕边书。说到枕边,似乎有别样的意味。但  相似文献   

8.
与朋友们交流,听到许多关于读书的议论:有人说,在中国,那一群最应该读书的人,就最不读书;有人说,现在有许多“三本书”老师,意思是仅仅靠着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和一本教辅资料就可以对付老师的工作了.这些说法显然偏激,不过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教师阅读不多的事实.当然,我还看到有些读书不可谓不多的人,但他们对社会生活、政治经济问题、教育问题包括语文教学问题的认识和看法,简单、肤浅、片面,有时很极端、愤青.我常费解:不是说读书使人明智吗?怎么会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这里说及的读书,不是赶考升学求职升级的那种应试读书,而是广开视听增长见闻陶冶情性侍俸爱好的阅读。阅读和什么有关,和功名直接挂钩吗?和虚名实利直接划等号吗?  相似文献   

10.
人被技术改变了吗?人难道能被技术改变吗?技术是人发明的,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人永远是主体,这是我们的常识。如此说来,似乎只能是人来改变技术,而不是被技术改变。但是,在被各种技术包围的今天,我们却总感觉到,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正在逐渐被技术改变着。譬如,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电子阅读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现如今,不论是用互联网还是手机,电子阅读大有超越传统的纸质阅读的趋势。这类阅读的碎片化、图像化特征带来的是以效率、直观为主要目的的信息获取方式,这让坂本和阅读相伴的深度思考变得困难了。甚至有人发出了这样的呼喊:“我再也没法儿读《战争与和平》了,我已经不具备那种能力了。  相似文献   

11.
陈喆 《家长》2008,(4):6-6
2008年4月23日,第18个"世界读书日"。犹太人说:"书本是甜的。"阅读,这一古老而神圣的精神活动永远散发着它独特的芬芳。爱书吗?孩子呢?你知道他现在在读什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与读书     
当年若是有人问我“:文化人之中,什么人读书最少甚而不读书?”我会说“:至少包括教师。”有人会认为我的话自相矛盾。理由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教书必先读书,怎能将教师归在读书少或不读书那一类呢?我说的教师读书少或不读书,主要是指:教师除了必须去读所教科目的课本、教材以及该科目的参考书之外,几乎很少去读或根本不读与之“远缘”的“杂书”。举例说,理科教师中没有读过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史学读物、哲学常识的人大有人在。文科教师中连起码的科普读物也没有读过的人尤其多多。即使是文科教师本身,虽然向学生讲过语文课本中某些古…  相似文献   

13.
正①若说国人越来越不喜欢啃大部头著作,这是事实;但若说国人不喜欢阅读、阅读率低下,则未必与事实相符。阅读并不一定是捧着经典著作细嚼慢咽,"浅阅读"也是一种阅读;阅读并不一定是阅读纸质图书,网络阅读、手机阅读、PDA阅读、光盘阅读同样是阅读。在这个网络兴盛、新媒介兴起的时代,仍将阅读定义为阅读纸质图书、经典著作,恐怕是一种夹杂着傲慢的偏见。  相似文献   

14.
或许有人要问阅读难道还有"伪阅读""假阅读"吗?是的,面对浮躁的社会,繁重的教学任务,有多少教师能够沉下心来潜心阅读呢?有的只是功利性地读,为读而读。那么,什么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  相似文献   

15.
在流行网络阅读、电子阅读的今天,人们认识到了纸质阅读的重要性,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拿出了批注式阅读的这样一个读书“利器”,希望能够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瓶颈,并为此精心研究出了一些批注方法,展示了部分批注案例。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但如何让批注式阅读发挥最大效能?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教师主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一、农村孩子阅读兴趣不足的原因读书是一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修炼,是"积学"的捷径。尽管当前社会传媒的形式多样且发展迅猛,但据统计,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种信息约有85%以上仍然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图书文献,可见阅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讲,阅读更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最简便的方法。然而,农村孩子大多数阅读兴趣不足,不想读书,不爱读书。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不良现状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你喜欢读书吗?你经常读些什么书?读书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会使我们受益终生。这是古今名人们共同的深切体会。关于读书的格言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  相似文献   

18.
读书对于一个人就像吃饭穿衣一样重要,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很顺利地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也和其他家长一样,根据孩子年龄特点不停地给孩子买书,但慢慢地发现,无论我们怎么引导孩子,孩子就是不喜欢看书,无论我们采取什么办法,孩子总有不读书的理由来应付我们。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一本冗长、繁杂的书,有人读出困窘,有人读出幸福,有人读出希望,有人却毫无收获。何必一定要规定一个明确的阅读答案呢?我们每一个人不是都用一生诠释着自己的答案吗?风真冷,你能告诉我你的感受吗?有人说:“天凉好个秋,这是秋天的赠礼呢。”有人说:“迎风散步,多好的情调,这是冬天的前奏呢。”有人说:“这是象征着衰败和萧瑟的风。这是远方人们的离愁别恨啊!”没有人能说他们哪个想法不对。因为  相似文献   

20.
阿甘、许三多、李云龙……这些著名的人物做人做事好像都显得有些"傻",但他们取得的成就却又那么杰出,这是为什么呢?在公司和企业里,老板对员工的最根本要求是什么?如何能在职场中迅速脱颖而出?为什么有些人似乎不聪明,却升职很快……有人说成功靠能力,有人说成功靠的是机会,也有人说靠的是职场技巧和智慧……这些都有道理,但又都不是根本和全部。阅读这本书,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