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的中国“两会”闭幕后,一个有关媒体“两会”报道娱乐化的话题便浮出水面。“两会”报道中女记者拦腰抱住张艺谋央求给点儿“下锅菜”的出格举动,“中国人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的“雷人”说法,都成为媒体的两会“大餐”,这些无不显示出媒体在对待严肃的“两会”报道上的娱乐化做法和浅薄的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媒体关注,记者云集。对“两会”这样的重大报道的把握与操作水平,关系到舆论的作用能否正确体现,关系到媒体的特色能否得当显现,关系到整体宣传效应的强弱。而要做好“两会”报道,即使只是处理记者招待会这样一个具体事件,清晰明确的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3.
向秀  龙科 《新闻前哨》2023,(5):46-47
融媒体环境下,舆论生态的改变、新传播理念的引入、新技术手段的运用等推动了时政新闻报道的突破。本文以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2023年省两会报道为例,分析探讨湖北广电紧扣“讲好故事”这一法宝,辩证处理“深”“浅”文章,在广电媒体时政新闻报道领域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4.
“两会”记者抢新闻速写万京华/方小翔又是一年3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再次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据报道,今年参加“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共计2100余名,人数超过往届。有关媒体曾经做过一个对比,1992年3月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不到1000人,1993年...  相似文献   

5.
新闻策划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是依据报道者对新闻事件和活动的理解与参与,形成一定的报道思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事实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策划性报道,是主动式的客观报道,能够扩大报道的影响,把社会舆论的注意力聚焦到报道事件上,正确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甩,起到舆论的宣传、监督作用。像每年的“两会”报道,各家媒体都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会议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策划,让受众全面了解“两会”的精神,从而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两会”实质。  相似文献   

6.
<正>全国两会备受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主流媒体同场竞技、同题答卷,突出政治站位,坚持守正创新,将全国两会报道作为传播重要思想、展示民主成果的平台,使出“十八般兵器”、用足“十八般武艺”,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打造体现融合创新成果的融媒体产品。本文通过梳理盘点2021-2023年全国两会报道主流媒体融媒体产品创新的亮点、特点,总结提炼了融媒体产品创新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新闻策划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是依据报道者对新闻事件和活动的理解与参与,形成一定的报道思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事实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策划性报道,是主动式的客观报道,能够扩大报道的影响,把社会舆论的注意力聚焦到报道事件上,正确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甩,起到舆论的宣传、监督作用。比如每年的“两会”报道,各家媒体都会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综合、财经、国际、和新闻等各个频道,对会议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策划,让受众全面了解“两会”的精神,从而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两会”实质。  相似文献   

8.
鲁慧 《新闻世界》2013,(7):64-66
【摘要】主题性报道作为地方台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有较强的社会性和新闻性。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2013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就地方台如何精心策划、采编制作有地方特色的全国“两会”新闻,探讨如何强化主题性报道的有效传播,如何提升电视新闻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两会"一直是舆论和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在web2.0时代,"两会"报道的双向互动特性,通过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以及手机媒体等新型传播工具,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两会"舆论场的发展转变已为中国公共领域开启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0.
吴姗 《报刊之友》2010,(5):11-14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不但是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的盛事,而且是中外媒体的焦点,各大媒体纷纷开足马力,抢占舆论高地,其中,主流媒体的报道尤其值得关注。由于主流媒体的地位、资源优势,其报道往往全面、权威,能给受众一个清晰的政策风向标,帮助受众做出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11.
张倩 《中国记者》2023,(3):56-57
<正>创新是两会报道不变的主题,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入,主流媒体在内容、技术和话语风格方面着力推进,不断推出紧扣大会主题、紧跟大会议程,充分反映民主、团结、求实、奋进风貌的两会报道,有效设置了议题、引领了舆论。每年的两会报道都是当年舆论工作创新的一次集中体现,本文以近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主,从内容创新、技术创新、话语创新三个角度探讨全国两会报道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丁建雄  高建华 《传媒》2023,(8):27-28
<正>2023年,“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媒体融合的重要性。随着媒体融合的逐步深入,各媒体的工作重点已经从最初的“如何融合”转向需求端的“如何触达”,而全国两会的报道活动则是对这一思考的最佳回应。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做好全国两会报道,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甘肃广电”)提前谋划,不断增强产品意识,探索报道“新”思维,从前期策划到内容呈现,创新运用融媒技术,丰富报道形态,精心“智”作,写好“融”文,在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中展现了新作为,彰显了媒体融合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3.
毛索 《新闻窗》2009,(3):45-46
会议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热点和难题,做好“两会”报道是党报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各级媒体都将“两会”作为一个重大的“战役”来对待,“两会”报道已成为各媒体展示实力与特色的竞技场。以“两会”为契机,各媒体从报道内容、报道模式、报道手段等方面都不断地在进行创新和突破,亮点频出,而关注民生,追求鲜活生动的“三贴近”风格则成为众多媒体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可以说,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在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报道要求,紧扣大会主题和议程,正确把握导向基调,忠实履行了国家通讯社的职责使命,充分体现了新华社报道的思想性、战斗力、影响力,为“两会”召开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新华社共播发关于“两会”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网络、新媒体等各种形式报道1 5000余条;文字稿单篇最高被635家媒体采用,图片稿单幅最高被192家采用.对外报道被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海外媒体大量转发.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全国两会是本届政府任期内的最后一次两会,也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中国最重要的一次政治会议,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而信息的传播手段也正在完成从论坛时代、博客时代到微博时代的转换,处在这一特殊历史节点和传播时代的媒体,如何在两会中引领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又如何把握两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外宣时机?成为今年两会报道所必须肩负的职责.于是,中央媒体和各大报纷纷将“走转改”精神延伸到两会报道中去,为两会报道开辟了新的探索,提供了新的经验,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6.
王晓东 《传媒》2021,(9):8-10,12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它的报道历来都是各大媒体的重中之重.在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传播方式、媒体格局、舆论生态深刻变革的当下,全国两会报道更是成为各大媒体融合报道的竞技场和融合成果的展示地,诸多前沿技术应用、全新产品样态都会选择在全国两会报道中首次亮相.因此,全国两会报道也成为媒体融合研究的重要观察窗口和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17.
刘娟 《新闻世界》2009,(3):11-13
2008年全国两会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华文媒体《侨报》发表文章称,“两会”的召开,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是参政议政的重要日子;对世界舆论来说,则是关注北京、评说中国的时机。所以,笔者从对CCTV-4 2008年全国两会报道进行分析入手,研究国家形象与新闻框架。  相似文献   

18.
李楠 《记者摇篮》2004,(1):63-63
由“两会”报道想到舆论,是因为“两会”本身就是国家和地方组织的隆重的舆论收集活动,在开会期间,多种类型的舆论活动异常活跃。新闻报道就是对各种舆论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各家媒体的大考比武之时.但年年开会年年报.往往难以出新.有的记更是发出“两会报道创新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尽管存在困难.但媒体的报道还是每年都有新花样.让受众感觉每年都有新看点.这也是媒体对社会应尽的职责。 “两会”闭幕了.并不意味着“两会”报道就此终结了.记要做有心人.开创“后两会”报道的新天地。[编按]  相似文献   

20.
邢瑞 《青年记者》2007,(6):19-19
关注时政,关注大事是《新京报》的显特点,“两会”“预热”,独我一家——从3月1日“两会”开幕前三天起,((新京报))就开始做有关“两会”的报道,成为同城媒体最先报道全国“两会”的媒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