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洲文化是一个以他者身份为参照物来构建自身认同的多元文化特质共同体,它的建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界定其文化他者的过程,并通过不同时期的文化"他者"的塑造来完成对欧洲自身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语境中"他者"的双重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他者"是后殖民批评理论话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他的哲学渊源主要是黑格尔和萨特的理论."他者"的文化身份其实是一个双重的建构过程,一方面有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主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像中国这样的非西方文化他者的自身参与.因此,强调一种平等的对话态度,有利于双方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比较文学形象学关注他者形象与自我的关系.自我在言说他者形象时,也言说了自我的思想及文化.他者的"在场"与"缺席"和创造者对他者的狂热、憎恨都体现在两者的关系之中.如今我们要建构两者的深层对话模式,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者,审视他者的同时也审视"镜像化自我",并对自我进行深刻反思,实现文化的双向交流态势.  相似文献   

4.
以另类日本人——战争遗孤返回日本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告别丰岛园》通过在日华侨女性的另类眼光与真实叙述,对国家的"他者"、文化的"他者"、他者(男人)的"他者"进行探讨,将一个社会学命题转换成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文本,从而获得历史纵深与现实意义。文化的"他者"创造出"他者"的文化,这是一种多元的新型文化,为中华文化及现代文学提供了新的视界与空间。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日本美术一直对照着中国文化艺术的范本进行建构。近代“日本画”的确立,也是以西欧文化体系为他者进行自我形塑。然而,在以信息交换与经济网络架构的后现代文化全球化的讨论框架中,“他者”与“自身”的对立轴已经消失,当代“日本画”必须在全球一体化的文化空间中,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寻找自己的坐标。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之岛》书中,萨林斯用"并接结构"概念对结构与事件进行情境综合,结构是事件的根据,事件则是结构的体现,二者在并接中紧密联系在一起。结构作为文化秩序的象征性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历史事物,人们能够从历史中发现结构和从结构中发现历史。各种文化秩序有其自身独特的历史生产方式,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历史;用实践理性研究"他者"文化,并不能真正理解异文化的深层结构,反而更多的是西方本土社会观念的表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所面临的基本生存论境遇,是现代性的外在楔入所造成的中国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断裂。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关系所进行的百年求索,呈现为文化体用观上的某种"三一式"结构,即"道器一体"—"中体西用"—"体用不二"。其中心意旨是保守中国文化之"道",即捍卫作为文化基因的儒家传统,确保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价值立场,以期中国文化传统在其历史性此在中开出别样的现代新文化。较之激进派,保守主义者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体认显得更为深沉和成熟,他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性反思,以及对自身文化之"道"的奋力捍卫,将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李宗棠曾九渡日本,留下详细的东游日记及多首东游诗,对日本国民性进行了评判。他赞赏日本国民的热情友善、忠君爱国、勤劳善良等品质,批评他们歧视中国人、嗜利狡诈的劣根性。李宗棠通过对日本国民性的评判,重新审视自身文化,对"他者"与"自我"之间做出比较,并对自我文化进行反思,提出向日本借鉴学习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7,(3):117-121
恐怖小说在中国真正发展起来至今已有30年左右,在发展的同时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具有了与其他文化不同的审美。而其根本是具有"审丑"风格的类型小说,"他者"的存在性,让恐怖小说的"审丑"具有别样的特色。探讨恐怖小说的"他者"审丑,可以审视当前文化的审美走向,对于揭示"审丑"规律和"审丑"内容有极大的帮助。对当代恐怖小说在创作作品时应该如何将审丑的内涵扩大有一定的启示。并对当今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恐怖小说进行一个合理的归类和整理,以期让中国当代恐怖小说朝着一个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我的认知与他者的建构是形塑主体性形成过程中的两股重要力量。在全球化的语境中重新认识中国的比较教育不能陷于对自身特殊性的探寻,而是要通过关于他者的知识形成重新创作自身的知识,并且谋求如何在这场全球化的文化博弈中使自己的文化处于最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叶之前的中国与欧洲各自有其"文明"概念及其反映的观念.中文"文明"与西文"civlisation"在相遇之前是近义词,都是对自身行为及社会发展水平的一种认知与文化认同,表示各自文化价值所推崇的良好道德行为及以此为基础具有教化的社会;它与"野蛮"相对应,因而带有自我中心主义和种族中心主义色彩.但是,中国"文明"强调柔顺守正与文治教化,具有人际和谐与天人和谐的价值取向,主张对"他者"怀柔.欧洲人则在对外扩张中通过标榜"文明"而不断强化自我认同,贬低"他者",其文化与种族优越感成为殖民扩张的文化力,这种"文明"观念到19世纪中叶之后成为欧洲称霸世界的一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译者认为本国的文化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在文本的选择和翻译中倾向于用"改写"的翻译策略,挪用自身的文化对原文本进行改造。这是一种建立在文化优越性基础上的翻译策略,不利于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容易造成目标语读者对他者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13.
《法华经》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国内外学者对其英译本的研究则寥若星辰。苏慧廉是英国循道公会的传教士,同时也是山西国立大学西学总教习。兼具"传教士"和"大学学者"双重身份的苏慧廉在处理这部经书的翻译时必定有其独有的特色。本文以"自我"与"他者"为视角,对《法华经》的不同英译版本进行研究,进而揭示出"自我"重在守护自我,否定他者文化;而"他者"则更倾向于尊重他者,回归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张琦 《华章》2009,(10)
随着翻译的文化转向的深入,"文化他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探讨翻译中"文化他者"概念入手,探讨翻译实践中"文化他者"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5.
对外艺术教学作为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其本质是文化的输出。跨文化传播学理论观照下的对外中国艺术教学,文化是视野,传播是落脚点,艺术教学是媒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我者"和"他者"在交流沟通中,需要跨越分野带来的鸿沟,消弭"我者"和"他者"的对立。实现跨文化传播对外艺术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解除文化带来的潜意识心理上的、观念上的绝对边界,寻找"我者"与"他者"互为主体下的相遇时刻,促使不同文化体在双向互动中求同存异、相互理解、融合共享。  相似文献   

16.
追求邻里和谐历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现代性境域下传统伦理道德的式微与市场经济下市民社会的形成,个人主义乃至道德虚无主义盛行,他人成为自我实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他者哲学的代表人物列维纳斯在汲取现象学中他人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他者与自我非同一的绝对他性,从而将他者作为主体自由的基础与目的,建构起"责任先于自由"、"我为他者负责"的责任主体观。从他者视域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中调节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不仅有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对当代建构和谐社会、尤其是人际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凌宇 《海外英语》2013,(5X):216-217
《上海女孩》是华裔美籍作家邝丽莎2009年的新作,小说以珍珠和梅这对姐妹花的生活经历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早期华人移民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状态。该文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结合后殖民主义中有关身份认同的文学理论,对该作品中"他者"的身份认同问题加以解读和探究,他们经历了身份不确定时的迷茫和焦虑,最终意识到只有保持与故土文化的联系,消解传统文化观念中的东西方文化的二元对立,才能在"第三空间"中重新建构起自身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8.
影响研究主要以放送者或影响者的视角研究对他者的美术影响。其基本话语是以主体者的身份研究主体者美术对他者美术的影响,在研究他者美术的过程中,强调主体者的影响。由于影响论研究的话语者在进行中西比较美术学的研究工作中,其话语立场往往忽视"他者"美术自身的发展逻辑形成的美术形态的事实,而把这种"事实"作为主体者的影响,或者任意夸大主体者对他者的影响,形成一种"中心主义"的话语立场。因而,"影响论"在中西比较美术学的研究中,带有明显的缺失,而导致研究结论的失效或不准确。  相似文献   

19.
认同是对自我身份的寻找和确认。比较教育研究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认同"问题结下不解之缘。文化认同中"自我"与"他者"的互动关系是比较教育研究者必须面对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变迁反映了"自我"对"他者"态度的变化。根据取向的不同,认同分为自我取向和他者取向。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我国比较教育学者易陷入他者认同还是自我认同的两难困境。开展平等对话,进行"脉络化"的研究才是确立自我身份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主人公弗洛里的矛盾心理及行为,探析了弗洛里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小说中,弗洛里游离在主流文化与"他者"(此处参考后殖民理论中"他者"的概念:殖民地人民被称为"他者")之间,但他的游离遭到了同胞的排斥,甚至被同胞贴上了"他者"的标签;土著也没有接受弗洛里,不论弗洛里表现如何,在土著眼里他始终都是主流文化的一员。作为一个在两种文化里都找不到身份认同的人,很难在两种文化中间艰难求生,因此他的命运注定是悲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