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数字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数字的禁忌崇拜,本文尝试探讨中国人与西方人对数字崇拜和数字的禁忌和情感,帮助理解英汉文学学习中和生活中碰到的有关数字的翻译等问题,以便消除英汉文化交流中的理解障碍。  相似文献   

2.
语言禁忌是禁忌的一种,包括语言的灵物崇拜(语言拜物教)和语言的禁用和代用.语言禁忌是人们在低下的生产力状况下,对大自然的某些现象不理解而产生的.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语言与文化是共生共存的.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禁忌,而语言禁忌中又渗透着人们不同的文化心理.语言禁忌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语言禁忌会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以存在下来.  相似文献   

3.
语言禁忌的社会语言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禁忌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禁忌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在言语活动中因参与者、场合、话题的不同而出现变异。语言禁忌具有普适性、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传承性的特征。它的产生离不开语言的灵物崇拜和人们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习中,联系文化学习语言这一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脱离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掌握英语,我们必须探索产生与使用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说到数字,世界各国民族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审美观念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数字被赋予了各种神秘的褒贬凶吉和象征意义,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数字崇拜或禁忌文化,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从宗教神话、隐喻含义差异、历史文化价值观和谐音、谐义等方面剖析了形成中英数字文化差异的不同原因。  相似文献   

5.
汉语语言的忌讳、崇拜和谐音的关系密切.利用谐音表意形式可以具体反映汉民族趋吉避凶的文化内涵.谐音禁忌与谐音崇拜的产生有汉语本身的原因,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相关.  相似文献   

6.
幼儿成长视野下的禁忌避讳词语是幼儿成长环境与语言相互影响的产物,并且,作为禁忌语中的一个子系统,幼儿禁忌语主要源于语言灵物崇拜、封建迷信思想和巧合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中外禁忌语与避讳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今中外,各个民族,各种语言都有许多语言禁忌和避讳.言语不当,轻则失礼失志,重则人头落地.这种现象起源于原始社会中语言灵物崇拜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科学文明的时代,由于迷信而产生的禁忌词语逐渐消失.然而,新的不同类别的禁忌避讳语又产生了.在语言交际中,使用委婉词语以替代人们不愿直说某事的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中外不少语言学家曾从修辞、民俗、社会、心理等不同角度对语言中禁忌避讳词语的形成、替代和发展作过分析和研究.本文试图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观点对禁忌避讳词语的形成和变化作一粗浅探讨,希望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8.
儿化是大同方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通过比较大同话和普通话,使我们认识到大同话儿化的特点是基本韵母儿化后趋于相同,儿化韵母比普通话少,儿化词比普通话多,儿化在方言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方言是属于特定社会阶级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变体,社会方言的研究关系到言者群体语言使用中的各种参数,诸如年龄变体、性别变体、社会地位变体,此外,社会方言的选择也将俚语、禁忌语及委婉语的选择联系起来了.  相似文献   

10.
汉语禁忌地域性很强,不同地域禁忌不同.究其原因,有地域文化的差异,有方言用词和方言谐音的不同.揭示汉语禁忌的地域差异,无论对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还是对各地区人民的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方言作为民族语言的地方变体,既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丰城方言是汉语赣方言的一个分区,属赣语宜浏片。丰城方言中关于死亡、疾病、性、孕育、污秽之事、不齿之事、数字等八个方面的避讳语,很有地方特色,亦有赣方言的通性,同时也能反映赣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方言俚语是民俗文化的载体,本身也是一种民俗事象,都可以从某种角度反映一定的生活习俗。在河北石家庄地区传统的婚姻习俗中存在着丰富的方言俚语,这些方言俚语一方面反映了婚姻形态的变化,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事象。另一方面,在河北婚姻嫁娶风俗中还有大量因语言崇拜和语言禁忌而产生的民俗现象。  相似文献   

13.
对于避讳语的研究或记载 ,历来都有著作涉及。但至今未有专文重点探讨方言避讳语。而方言避讳语不仅异常丰富 ,而且根深蒂固 ,对它的重点的全面考察 ,不仅能加深对方言区人文现象的认识 ,而且能提高对人类语言避讳的认识。本文专门考察方言中的避讳语 ,包括避讳的对象、心理、类别、方式、特点等。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入声一直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存在于大同方言之中。"圪"词缀和"忽"词缀是大同方言中的一种能产性强、使用频率高的入声词缀。本文描述了"圪"词缀和"忽"词缀的早期形式和构词方式,以展示大同方言词汇的部分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从迷信禁忌、动物禁忌、颜色和饰物禁忌三个层面出发,分析人类社会复杂的文化心理,从而说明非语言禁忌符号与灵物崇拜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朝山会是大通地区的一大民俗现象,本文从大通老爷山朝山会的规模与仪式出发,透视出了人们在朝山会中的心态,阐释了老爷山朝山会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大同方言中有许多惯用语性的四字格,这些四字格惯用语与四字格的成语有相同的平仄搭配形式,把两者对比可以看到四字格(包括惯用语和成语)平仄搭配的一些规律:平平仄仄是一种主要的搭配形式;声调搭配拗者占少数;变式更符合自然语言的习惯。大同方言四字格惯用语平仄搭配与四字格成语搭配的不同又可以看到"×平×仄"是四字格一中主要的形式,这种格式更符合汉语实际运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礼俗与禁忌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中西方灵物崇拜与忌讳之物不胜枚举,择吉避凶则自然成为人际交往的一个原则.只有交往中注意不触犯对方禁忌,才能获得相互间的尊重与信赖.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主要功能是用于交际,用于信息传递。但对于巫术而言,语言被赋予超强的文化功能,具有超自然力,被神秘化和神圣化。语言崇拜和语言禁忌是巫术语言崇拜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它具有崇高力、控制力和道德力,这些力量的形成源于恐惧、崇拜、暗示、诱导等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0.
社会特性是语言的本质特性。大同地处塞外高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与普通话相比,其发音习惯在词汇、语法方面差异不大,但在语音方面则有明显不同。在声乐教学中要使学生字正腔圆,非常有必要对方言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