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兴国三僚村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古村落,被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三僚风水文化史,源于唐末掌管琼林御库的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避黄巢之乱,携御库秘籍弃职隐居三僚开始。据史料记载,历史上三僚先后有数十人成为皇家御用风水师。  相似文献   

2.
萧绎一直被人们认为具有"倡导新变,推重情性"的文论思想,这一论点的确立多来自于其著述<金楼子>中的一段对"文"的阐释,但对这一论断的理解离不开整体内容的制约,通过对"立言"篇主旨的探求得出萧绎整体的文学观念是以崇古尚儒为出发点的,他真正看重的是立一家之言名树千古的著述事业.  相似文献   

3.
于慎行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史学家。他一生著述如林,而尤以史学著述为多。《读史漫录》是于慎行一部重要的读史札记,代表了其经世致用的史学的旨趣。本文考论《读史漫录》的版本、流传及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在史学史上的地位给予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李春密 《物理教师》2006,27(10):2-72,F0003
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杨宝山先生主笔的《高中物理教学评价》一书,是应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之邀,为新的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而作.该书作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有机融合体,其初稿基于作者近几年来在部分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和一些高校所做的报告或演讲.主要成果水平反映了作者多  相似文献   

5.
谢榛是明代“后七子”的中坚,著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但有关其生平的研究材料却不多。本文在继承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谢榛著述的梳理,并结合相关材料,得出谢棒生于1499年,卒于1576年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千顷堂书目》是明末清初黄虞稷所作书目.因以私家藏书楼名题名,所以多被当作是私家藏书目录.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它是明人著述目录,而且因为它专为修史志而作,故也把它归入史志一类.本文从《千顷堂书目》的成书过程及内容两方面讨论它的目录类型,得出它非私家藏书目录,而是史志目录,从内容上看也是明人著述目录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成,著述不是很多,流传至今的就更少了.就确凿可考者而论,其著述在竹林七贤中甚至要排在刘伶之后.从现存阮成著述及相关记载中,不仅可以发现阮成善于清谈、自然无为等性格特征的佐证,窥见阮成生活与性格的不同方面,而且可以发现阮成还是一个精通音乐、擅长书法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的原生样态和典范形式,徽派建筑设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观念和民族审美意识,而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堪舆意识在徽派建筑设计中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徽派建筑的村落选址、建筑造型、设计样式、室内装饰设计无不蕴含着深厚的堪舆思想,考量这些堪舆思想及其背后富含的生态意义对深化徽派建筑设计的价值认知以及建构新的建筑生态美学都具有颇为切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李东阳为主的茶陵派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已发表相关著作及论文多篇,对李东阳生平事迹及著述进行了疏证,对李东阳诗学理论有褒贬不一的评价,对他的诗歌创作也进行了初步探讨,但依然还有不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10.
风水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意藴的文化事象,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中,曾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风水文化的兴盛与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地处客家腹地的兴国县三僚村,相传是形势派风水祖师杨筠松定居和传道授业的地方,在风水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三僚风水术被认为是江西形势派风水的正宗代表。三僚留下了许多颇有价值的风水文化遗存,被学者们誉为"风水文化的博物馆"。它从一个侧面诠释了三僚在风水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也为人们深入研究"原生态"的风水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和重要实验场所。  相似文献   

11.
海盐腔创始年代及作者,历来众说纷纭。一说创始于南宋张鎡,一说创始于元代杨梓、贯云石,一说创始于明成化年间。从有关典籍的撰述年代及相关材料的考述中,可以认定海盐腔创始于元代的贯云石,而杨梓父子在海盐腔的传播过程中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明末大臣杨嗣昌,与同时代文人袁中道、钟惺、谭元春等均有交游唱和。其诗文作品内容广泛,以山水纪游之作成就为最高。其文学主张和作品风格接近于公安、竟陵派,但有自己的创作个性,这种个性与他终身勉力从政的人生道路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杨亿,北宋文臣,生于信州玉山县县斋。七岁能著文,十一岁时,太宗亲试而授官,自此一生以词艺进,官至翰林学士。然亿性刚劲寡合,仕途起伏跌宕,晚年被群小所攻,遂生挂冠归隐之思。天禧四年(1020),受宰相寇准密令,草表请太子监国,事泄受累,忧惧而终。而作为西昆体的代表作家,其文学作品由前期的终身立朝之志、爱国忧民之心到后期的唱和酬答、借古讽今。究其原因,与其生平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屈原作品曲折动人,部部是心灵的组曲,郁结纡轸,意象丰富而深远,他是第一个将意象思维系统化的人,一系列的“美人”题材,不仅表现对理想热烈追求的想望,语言情境结合真实与虚幻的遭遇和想象,情幻无垠,更启示宋玉《高唐》《神女》等赋的写作,汉代以后,贾谊、司马相如、扬雄等拟骚作家及其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与书写上,处处可见屈原作品意象思维的余影。  相似文献   

15.
台湾宋诗研究的现况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五十年来台湾宋诗研究之五项现况,包括:研究基地,以台湾大学、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东吴大学为主;研究学,为毕业于上述四校之老、中、青三代学人;研究选题,较集中于大家名家作品之考察,选择诗话笔记作学位论尤多;研究方法,大多采用归纳法、分析法,间有运用比较学、科际整合法;学术专刊,以成功大学主编《宋代学研究丛刊》、津出版社发行宋诗专最为大宗。复就目前研究现况之优长或缺失作检讨,提出展望意见,以策励来兹,自勉勉人。  相似文献   

16.
杨亿和西昆体是宋代文学史上有分量的文学人物和有地位的文学流派,本文主要围绕杨亿的词臣经历来清理杨亿四六文的创作情况。杨亿的一生以词臣自任,也以词臣显名。杨亿及其所代表的昆体四六对当时文坛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还对北宋中后期乃至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扬雄的文体实践涉及"书牍"、"箴"、"铭"、"颂"、"诔"、"对"、"难"、"赋"、"解"和"连珠"等。其中,既有独创性的"解"、"连珠",也有变革性的"赋"、"箴"等和沿承性的"铭"、"颂"等,具有广泛性和变革性的特点。创立和变革文体是扬雄消解其因西汉时期儒学精神流失而引起的忧患意识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王勃的文学史意义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述.结合相关史料,以王勃为切入点,观照“初唐四杰”其他诗人,条分缕析,去伪存真,对王勃及其他诗人的文学创作展开全面的比较评价,以突出初唐文学前承齐、梁,后启盛唐,处于中国文学转折之关捩的重要性.王勃诗文,兼融前代缘情绮丽与唐代新风慷慨雄壮于一体,既对前代文风删汰与选择,又对盛唐文风开启与呼唤.特别在五律、五绝、七言歌行等诗歌形式定型中,王勃是重要的奠基者、有力的实践者和大刀阔斧的开创者.此外,其文情感饱满、气势磅礴,非常人能及.唐代杜甫誉之为“王杨卢骆当时体”,明人胡应麟奉之为“唐人开山祖”,清代纪昀尊之为“四杰之冠”,充分显示了王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宋至清,对于曾巩文学创作和地位评骘不一。宋代文坛上,北宋六家及其弟子认为他是文德兼备的贤者,南宋理学家接受其思想的理学特质并造就其后世理学家的形象。元代总体上对于曾巩创作给予客观肯定。明代重“道”派推重其儒家正统之风,将其推至“圣人”地位;重“法”派追求曾文谨严法度;“反对派”反对曾文“说理”。清代“桐城派”承继和发展其“义法说”,也有批判曾文内容、形式、体制等的反对论调。通过梳理各时期对曾巩的接受评价,以期还原曾巩接受史之貌。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宋代爱国主义词人,他的文艺作品有诗、词、文,其中以词的成就最大.自他的作品产生以来,历代都有他的作品集出版.文章重点研究和介绍了由<稼轩词>与<稼轩长短句>演变而来的历代各种版本,同时也涉及到辛弃疾诗和散文的版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