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快,党和政府很重视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目前全国共有800多个台办有电视新闻节目,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有8亿多人,这在世界上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而且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新闻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2.
岳淼  陈琪 《东南传播》2010,(3):76-78
本文采用编年史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电视新闻50年发展过程中的节目理念、节目形态、节目内容和体制的变迁等进行梳理,探寻其演化流变,进而揭示其内部的律动和外在的轨迹,推进对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规律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3.
彭海涛 《视听界》2005,(1):15-18
自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以来,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全国各电视台遍地开花,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得到了迅猛发展。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代表了新闻事业的新成就,而且也从侧面表明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及在此情况下的新闻观念的变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所特有的品质,是新闻在电视上的优良表现形态和类型。从新闻在各种大众媒介的发展历程和变迁来看,电视新闻节目向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转化首先在操作上起始于新闻语态的变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其新闻语态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重新建构了新闻的语态,展现了新闻的高端发展方向和未来。  相似文献   

4.
李秀红 《传媒》2015,(15):42-44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具有本土化特点,且内容亲民、形式多样,大都以百姓身边的民生问题为主要内容,因而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市场也越来越广阔,据统计,仅江苏的13个地方电视台中就有11档方言节目,广东的南方卫视更是成为中国唯一一家以粤语播出的卫星频道.然而,随着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迅猛发展,它所存在的弊病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是推动我国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健康长远发展必须思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991年,随着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栏目的开播,早间电视新闻节目正式走上了中国电视的舞台。1993年,中央电视台开办早间电视新闻栏目《东方时空》,更是确立了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在观众中的地位,无数电视观众从此有了早上打开电视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自《东方时空》起,我国各  相似文献   

6.
王启祥 《新闻传播》2006,(10):23-26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载体和表现样式,它的产生和变化与电视新闻的产生和发展,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单一还是多样,简单还是复杂,直接反映了电视新闻的广度、深度,乃至自由表达的程度。由于社会背景、技术手段、传播观念等的不同,中国的电视新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节目形态。在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中国电视新闻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慢、长、空”到“快、新、活”,节目形态也从最初的单一、呆板发展为现在的多元、鲜活,形成了电视传播中的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杨梓 《视听》2016,(7):91-92
美国是第一个开办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国家,几十年来其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已经发展成一种成熟的节目形态。中国的早间电视新闻节目起步虽晚,但结合自身环境及观众特点,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发展之路。本文以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为研究对象,以中美两国为范围限定,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2007年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新增加了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评选,至今,中央电视台的<沙祖康:我是中国派>等共15件电视新闻访谈作品获得殊荣.近年来,人们对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喜爱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中不少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已成为电视台的名牌栏目.依托电视媒体优越的传播手段,电视新闻访谈节目为其他媒介提供了一些新颖的采访理念,对记者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贾毅 《编辑之友》2016,(2):35-43
1980年至2015年,是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富,量、质并进的35年.文章以时间为纵坐标,以发展规律为横坐标,对这35年间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作出总结性回顾,重点讨论有重大创新和发展的八个方面,即:节目题材与舆论监督、报道与评论深度、评论时效、评论员制、多元互动、节目形态、大数据变革、节目主持人.这八个方面勾勒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全貌.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载体和表现样式,它的产生和变化与电视新闻的产生和发展,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单一还是多样,简单还是复杂,直接反映了电视新闻的广度、深度。由于社会背景、技术手段、传播观念等的不同,中国的电视新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节目形态。从1958年5月1日至今,在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中国电视新闻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慢、长、空”到“快、新、活”,电视新闻的节目形态也从最初的单一、呆板发展为现在的多元、鲜活,形成了电视传播中的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调查评论式电视新闻节目是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深入调查采访,认真分析论证,在摆事实讲道理中,由出镜记者或节目主持人代表传播媒介旗帜鲜明地表达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热难疑点问题的看法和认识观点,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重要形式,是电视新闻的延伸和升华。 调查评论式电视新闻节目由于影响重大,能展示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笔者频繁到南方出差.每到傍晚时分打开电视,就听到里面充满了喊杀之声.许多电视新闻节目变成了军事节目,而军事节目几乎成了战争节目.一些新闻媒体不仅反复渲染中国周边的紧张气氛,而且不断地报道世界各地军事冲突的消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电视新闻一线实践经验,综合考察多个相关节目,提出了当前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四个基本方向,即民生化、故事化、直播化与互动化.  相似文献   

14.
作为深度调查的电视新闻节目,怎样树立自身的品牌优势,扩大收视群体和社会影响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调查》节目为例,浅析了电视媒体如何打造深度调查节目,以及如何树立和维护栏目的品牌形象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形式、品质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即由叙事、新闻、题材、视听等元素构成的电视新闻节目设计模版.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具有可复制性、限定性和流动性三个基本特质.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元素包括题材元素、叙事元素、新闻元素和视听元素四大类.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形式、品质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即由叙事、新闻、题材、视听等元素构成的电视新闻节目设计模版.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具有可复制性、限定性和流动性三个基本特质.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元素包括题材元素、叙事元素、新闻元素和视听元素四大类.  相似文献   

17.
刘嘉 《传媒》2018,(6):60-61
在当前的媒介融合背景下,以电视媒介为单一传播方式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逐渐呈现出被边缘化的态势. 中央电视台根据媒体融合的时代要求,打破传统采编业务流程,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类型和生产流程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调整,推出了首档融媒体节目《中国舆论场》.节目以融媒时代传播内容与渠道的新变化为基础,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注重用户体验,是融媒时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一次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中美电视新闻节目有着很多相同的特点,比如,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立体化的传播模式;现场纪实的报道方式;节目功能的娱乐化;节目的品牌化等.而由于文化背景、国情、发展历程、传播体制等的不同,中美电视新闻节目又有着很多不同.比如,新闻价值的强调不同;新闻节目的个性化程度不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特点不同等.  相似文献   

19.
朱丽 《青年记者》2016,(2):49-50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原则 《新闻联播》是人们普遍认为的电视新闻,它就是典型的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由若干条长短消息组成.那么,如何将分散的、零碎的、一条一条的电视新闻串联成能够体现一定报道导向的节目体系,即成为凸显亮点、有详有略、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一档电视新闻节目?这必然要涉及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原则、编排技巧和编排手段等.  相似文献   

20.
常江  边思玮 《新闻界》2012,(10):31-35
本文对中外三档著名的日播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从编排方针、新闻主播、记者出镜、包装推广等角度阐释中外电视新闻节目在传播策略上的差异,并尝试结合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独特环境,从国际视野和比较视野出发,为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提供具有操作性的理论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