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图书馆》1978,(2)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春秋时的《诗经》我国第一部地理志是战国时的《禹贡》我国第一部兵书是战国时孙武的《孙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我国第一部农书是后魏高汤太守贾思勰编的《齐民要术》我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是南朝梁昭明太子编的《昭明文选》我国第一部绘画批评理论著作是南北朝谢赫著的《古画品录》我国第一部类书是三国时王象等编篡的《皇览》我国第一部史评是唐代刘知几著的《史通》我国第一部植物学辞典是南宋陈景沂编的《全芳备祖》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是明代永乐元年编的《永乐大典》我国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是清康熙时编的《全唐诗》我国第一部最大的丛书是清乾隆年间编的《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2.
1987年,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论说大国之道的《大国的兴衰》一书曾轰动学术界;2006年,同样探讨大国之道的十二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轰动了整个中国。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数据显示,《大国崛起》首播平均每集收视量400万人次,这对一部纪录片而言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国崛起》应观众强烈要求在中央电视台连播3轮,这在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3.
“举撮机要”是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时的编辑思想。《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系统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294卷,约300余万字。记载了上起战国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的最后一朝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包括16个朝代共1362年的历史。建国后,国  相似文献   

4.
《档案管理》2007,(5):85-87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战国以来,七十子后学者和汉代学者在传授《仪礼》的过程中,积累起大量的说解材料.汉宣帝时,戴德、戴圣叔侄二人分别辑录成两部《礼记》,其中戴圣所辑《礼记》四十九篇,经东汉末郑玄作注,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5.
马莉 《传媒》2012,(8):17-24
当前,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又一次点燃了观众的热情。与此前《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热播不同,此次的热潮是"自下而上"被掀起的。纪录片是电视节目类型中品质相对较高的产品,一直瞄准的是高端受众。《舌尖上的中国》一片则是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晚年所作《读通鉴论》是一部史论作品,根据《资治通鉴》中所记载史料,对战国至五代时期的历史进行了评价,表达了王夫之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史学思想。本文,即对《读通鉴论》与王夫之的民族观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他的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总结先秦诸子思想学说的专著。本文对《吕氏春秋》中的农业生产经验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些生产经验对当时农业进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他的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总结先秦诸子思想学说的专著。本文对《吕氏春秋》中的农业生产经验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些生产经验对当时农业进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管子》记录了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养生等诸多方面。其中,在《内业》、《心术》以及《白心》等多部篇目中,可窥见管子一些主要的养生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15):18-25
《战国纵横家书》是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代纵横家苏秦等人的书信和说辞。本文认为《战国纵横家书》中的上行文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新闻信。《战国纵横家书》上行文书具有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等新闻价值属性,"5W"要素较为齐全,同时还体现了中国早期的劝服传播理念以及两面提示、恐惧诉求等传播技巧。本文认为,《战国纵横家书》的上行文书已初具现代新闻故事结构,孕育了中国的早期新闻文体。上行文书的传播活动推动了策士与战国各诸侯国君间的信息交流,是唐代进奏院状的先声。  相似文献   

11.
《新闻实践》2011,(9):77-77
据《光明日报》8月1日报道,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的《剧领天下——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报告指出,2010年我国电视剧的产量为436部、1.47万集,每天生产约40集,平均每部约34集,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我国电视剧的总投资额约为51亿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全面考察《山海经》中的基本词汇、语法特点,根据有断代价值的语言现象在汉语史中所属的历时点,探讨《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即以汉语史的多重证据考证:《山海经》内部《山经》、《海经》(含海内外经)、《荒经》(含《大荒经》和《海内经》)三部分语言面貌及其年代特征有何不同。《山经》成书年代最早,在战国中晚期,处于《墨子》至《吕氏春秋》成书之间。《海经》成书在战国末秦汉初,在《荀子》成书之后,《淮南子》成书之前。《荒经》成书也在战国末秦汉初,与《韩非子》成书时间接近。  相似文献   

13.
导言《穆天子传》是一部描写周穆王巡游的先秦古书,但先秦时期并未广泛流传。战国魏襄王以其随葬,世间遂成绝响,至西晋武帝时出土,其间近六百年,未见论说或著录是书者。晋武帝太康二年,汲县民盗发古冢,得古书竹简,《穆天子传》得以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一部伴随中国人成长的古典神魔小说。2001年,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NBC)以《西游记》故事为原型改编并拍摄制作了一部7集的美国版《西游记》  相似文献   

15.
大国霸业的兴废,许倬云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任何事物都有始有终,包括国家在内的组织实体也一样有兴衰,这是决然不会避免的。许倬云先生在本书中提到过两本书,其一是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其二是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这两本书虽然只在本书的后面才出  相似文献   

16.
武新宏 《青年记者》2007,(18):58-59
中央电视台历时3年,倾力打造的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是一部系列文献纪录片,第一次用纪录片的形式,将500年历史长河中,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过程,立体、直观地展现给观众。《大国崛起》不以呈现一个国家的历史全貌为目的,也不拘泥于历史的枝节和表象,而是更加注重发掘表象背后的本质,注重历史带给现实的思考。在视觉效果上营造吸引力、冲击力,用多元化的叙述手法,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拥有电视机人数最多、电视台最多的电视大国,电视人口覆盖率较高,2001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统计为93.41%,电视台数量也超过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说国内电视媒体林立,市场竞争处在一种“战国群雄纷争”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央视“如虎”,省级(含直辖市)众多上星电视台“如狼”,在群狼包围一虎的对峙中,其他市县级电视台(所谓的“小台”)的生存发展空间极其有限,甚至受到地缘、投资、设备、体制、  相似文献   

18.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从教材出版的角度研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联大国文选》和《部定大学国文选》两种大学国文教材的编写过程及具体内容,探讨围绕其展开的有关大学国文教材价值取向的论争博弈,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后者的“复古”倾向,扭转学界对这部教材的一贯看法。一方面,教材承担着知识再生产的重要价值,古文更为成熟,适合用作范本;另一方面,战争频仍之际,《部定大学国文选》解决了教材短缺、选讲不一等问题,为延续中华文脉、统一思想提供了物质支撑。近代大学国文教材的编选出版及其意义影响,对当今我国大学语文教材改革和创新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民族志是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类型。最近20年的纪录片创作逐步加强这方面的尝试。本文在对《大国崛起》和《中国崛起》两部中外同类型纪录片进行文本、镜像层面横向比较的同时,也对民族志在纪录片创作中的表现和启示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12,(25):22
本刊讯(记者缪立平)8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美国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联合为《大国竞争的金融战略》(陈雨露)、《世界经济中的中国因素》(黄卫平)、《中国人的价值观》(宇文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