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融入长三角、加快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实现安徽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关键一步,必将掀起皖江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高潮。在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中,旅游往往起着重要的先导与推动作用,因此皖江城市带的旅游产业也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背景下阐述了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性,提出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3,(A3):194-195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给安徽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必然性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并从安徽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为安徽的崛起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整合区域旅游发展要素促进旅游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皖江城市带旅游业正处在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表明.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和挑战共在,要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呆取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优化旅游空间结构、依靠产业聚集发展、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具体战略,促进区域旅游政策、旅游企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一体化.最终把皖江城市带建设成完全无障碍的旅游区。  相似文献   

4.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不仅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契机,也对职业教育办学思路提出新的要求。安徽作为职业教育大省,要抓住产业转移机会,积极探讨和部署新的职业教育战略,推动职业教育重心下移,实现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无缝对接,形成职业教育社会化体制。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办学条件、教育内容、评价体系等视角探讨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社会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特别是安徽崛起的重大战略.皖江城市带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诸多优势条件,但同时在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也将面临一些问题.文章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克服这些问题需要:科学处理承接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化自然、劳动力、科教等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起来,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6.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职教育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在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职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示范区高职教育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也是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崛起的重要支点.如何更好地实现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台湾宏基施正荣先生的“微笑曲线”理论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微笑曲线”理论从国际产业分工的角度,形象地揭示了“技术、品牌、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的创新对于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及获得更多利润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此提出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安徽皖江城市带的设立和承接产业转移战略的提出,安徽省的产业经济和城市群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而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支撑现代物流业,也将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必将会给皖江示范区域内的现代物流业提出新的要求.文章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首先概述了皖江城市带的情况,然后对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的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涉及到了产业转移理论以及与区域物流发展之间的效应等诸多理论,最后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角度下给皖江物流业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提出皖江物流可以通过在基础设施、人才、服务等方面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方兴 《安徽教育》2010,(5):22-23
<正>前不久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铜陵位于皖江中部,是皖江城市带的中心点和汇集点,铜陵本身工业基础雄厚,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技  相似文献   

10.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也是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崛起的重要支点。如何更好地实现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台湾宏基施正荣先生的"微笑曲线"理论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微笑曲线"理论从国际产业分工的角度,形象地揭示了"技术、品牌、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的创新对于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及获得更多利润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此提出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各开发区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皖江城市带开发区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皖江城市带主要开发区应在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集约度、企业发展、产业集聚、人力资本等方面与示范区全面耦合,迅速提升皖江城市带开发区建设水平,把开发区建设成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
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下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战略与对策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12月18日在合肥召开,会议由安徽大学与安徽省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多所著名科研院校学者以及留美经济学家和省内区域经济问题专家与会,共商皖江城市带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皖江城市带是安徽重要的城市经济带,发展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可以有效促进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目前,皖江城市带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专业人才短缺、意识落后、缺少龙头企业、缺少电商服务企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大力引进电商专业人才,鼓励本地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鼓励外地电商企业来本地投资创业,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4.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国家战略正式发布后,对安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从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落脚点、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果为目标、以创新高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为保证等3个方面提出了安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些思路和想法.  相似文献   

15.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注重提高产业转移承接效率,避免走以往的高投入低收益的粗略式发展道路。以2010年皖江城市带各地区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部分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运用DEA方法对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效率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但是大部分地区还是非DEA有效,并处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皖江城市带应实施产业链招商,培育产业集群;立足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  相似文献   

16.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国家战略的发布实施,为安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契机.在此背景下,安徽高职教育要从"找准办学定位"、"对接人才需求"、"提高人才质量"3个方面着力,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身改革和发展的落脚点:从"校企合作突出互利共赢"、"校地合作突出主动服务"、"校校合作突出协作提高"3个方面入手,把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与效果作为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和目标指向.结合国家赋予皖江城市带的先行先试权.提出要创新安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并从"建立以高职教育为龙头的大职教格局"、"完善以公共实训基地为基础的大实训体系"、"探索构建以职教集团为依托的大合作平台"3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复,为安徽,特别是皖江城市带区域的体育赛事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该文采用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引入体育赛事的意义和赛事选择的原则,并以波特五力模型作为思考工具,结合皖江城市带区域现状,重点分析该区域引入体育赛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认为以皖江城市带双核,合肥、芜湖为突破口,引入全国性、地区性或洲际性单项体育赛事是可行且迫切的.  相似文献   

18.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难以对接,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难以同步,师资队伍与教学要求难以融合,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难以适应,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难以契合等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在发展观念上,推动思想大解放;在发展战略上,建设改革试验区,构筑职教板块,推进重点建设;在发展策略上,变革发展方式,改革教育体制,创新运作机制,优化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区域经济产业转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安徽作为中部省份,有着承东启西的特殊作用。本文在分析安徽所具有的产业转移优势的基础上,考察安徽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探讨安徽承接产业转移所实施的策略措施,期冀对皖江城市带发展方略的思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皖江地区近20年来的开发开放,使得皖江城市带逐步形成并初具规模。对皖江地区和皖江城市带的研究成为热点,有关皖江地区和皖江城市带空间结构研究的代表性文献从皖江城市带的空间范围、格局、廊道及其整合等方面对皖江城市带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皖江城市带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是安徽崛起的关键所在,大力提升皖江城市带的层次和经济实力是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