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素质是一个很宽泛也很抽象的概念,从大的方面说有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具体来说则有学识、修养、作风、能力等等,难以一言以蔽之。本文仅就高校出版社所处的小环境对编辑工作的制约进而形成对编辑素质的特殊要求作一番探讨。1编辑角色与学者化定位高校出版社的编辑多有较高的学历,有一门牢固的专业知识,提倡编辑学者化似不成问题,其实不然,因为编辑角色要求编辑是杂家和通才,而学者则是专门家,纵然有心想鱼和熊掌兼而得之,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即使如此,这一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因为我们所说的学者化并不是要求每个编…  相似文献   

2.
去南极旅游     
2000年,中国第17次赴南极考察队员的队伍里多了6名特殊的人,他们是鹭江出版社出资组织的““人文学者南极行”活动中的人文学者,包括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伦理学家何怀宏、主持人兼学者邵滨鸿、鹭江出版社的策划编辑阿正、哲学家周国平和记者唐师曾。这是中国人赴南极考察历史上最接近普通人身份的一次。  相似文献   

3.
编辑,你的“上帝”是谁?──兼谈期刊编辑与作者、读者之关系黄样兴【南昌】“二为”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总的指导方针,并不是编辑这一行当独家尊奉的圭臬。读者?这似乎是正确的答案──期刊靠读者掏包方能生存,但请不要忘记“鼓天下之者存乎辞”的古训,抛开...  相似文献   

4.
我第一次接到编辑部约稿,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啦。心想,编辑找上门约的稿子,写了还愁不登?就是写得不好,反正有编辑帮着改呢。于是,乎乎拉拉,当晚写完就用挂号发走了。不料半月过去,竟无音讯。后来得知,稿子质量不过关,被“毙”了。“约稿”也遭此难,我如梦初醒。之后,每逢编辑约稿,我再也不敢马虎,总是认真采写,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达到编辑约稿的要求呢?我想,重要的一条是要吃透编辑意图,写什么类型  相似文献   

5.
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从事科技编辑工作已十年有余,十余年的经历使我体会到做好这一工作之不易。许多社科、文学艺术、少儿读物的图书编辑,做到了兼学者、作家、编辑于一身,而对于不在科技工作一线的科技图书编辑,做某一专业的学者或作者很难。与科技作者相比,你是外行。外行审读加工内行的书稿,肯定比较吃力。何况科技图书编辑要将有关计量单位、图、表、参考文献的规范,一点一滴地贯彻到书稿当中,不敢有丝毫怠慢,还担心有疏漏;更何况在考虑图书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时间效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界,有一些知名的作家兼编辑;在科技界,也有一些知名的科学家兼编辑,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周尧教授的编辑风格》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位长者,他为我国昆虫学发展而专心研究并辛勤编辑的大半生经历感人肺腑,令人景仰。  相似文献   

7.
上一代人反思,留有《思痛录》,抉心而食。我自己所属的一代吃狼奶长大,狼奶至今还在肠胃中发酵,就叫“狼奶反思录”吧?一口一口地吐,吐得一篇算一篇  相似文献   

8.
提倡编辑写书评·卢祥之·我们鼓励编辑练笔,练笔是拥辑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陈原先生说过:“一个编辑好比一个医生,他不但会确诊,他还得会用药或开刀。编辑不仅要判断一部稿子的好坏,有时他还必须拿起笔来帮助作者润色或者修改。因此,编辑必须统笔。”(《书林...  相似文献   

9.
2007年9月11日至12日,中国编辑学会第12届年会在贵阳举行。这次年会的主题是:“适应新形势,探究编辑新规程”。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德有、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袁良喜及参加学会四届四次常务理事会的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出版界、教育界的九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交流研究情况,探讨编辑规程,吸取学术成果,创新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制约编辑的要素分析刘金星说编辑只是做一些“剪刀加浆糊”的简单工作,未免太刻薄了些;但一味地强调编辑在编辑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淡化编辑的被动性和依附性亦欠妥。编辑工作是兼主动与被动、控制与制约于一体的一项工作。排斥编辑的创造性劳动,很难想象我们的出...  相似文献   

11.
编辑琐谈     
当了不少年编辑,应有许多“甘苦之谈”。但编辑工作头绪纷多,事务烦琐,个人感想和意见不免细碎可厌,所以,虽然不吐不快,还是说得简要一些好,特别是近来新闻出版界正提倡写短文。一、编辑人员的培养补充——这是一个老问题,近来似乎压  相似文献   

12.
有家报纸在《名人轶事》专栏里转载了清代大学士纪晓岚的几个小故事。这家报纸的编辑以为采到了几颗珍珠。可以赢得读者的青睐,不但用在很突出的位置,且标题做得特大方,却不知这几个小故事是移花接木、张冠李戴之作,读后令人哭笑不得,恰如咬了一口又酸又涩的果子,欲吐不止。  相似文献   

13.
走出编辑“学者化”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出编辑“学者化”的误区刘雪立【新乡】近年来,许多编辑同仁抱着搞编辑学研究的目的,就编辑“学者化”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使“学者化”成了编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今天我斗胆道一声,这些研究都存在方法论上的重大失误,真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相似文献   

14.
阳春三月,首届全国新闻图片编辑研讨会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发起、人民日报华东分社主办、江阴市委宣传部协办。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华东分社社长于宁、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曹焕荣、中共江阴市委书记王伟成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国部分报社的总编辑、摄影部主任、图片编辑和部分专家、学者共50多人参会,探讨图片编辑的突出作用及其职能和地位问题。会议上涉及的问题有:为什么召开图片编辑研讨会;报纸需不需要图片编辑;要不要设图片编辑岗位;图片编辑有哪些职能和权利;要不要设图片总监;图片…  相似文献   

15.
编辑工作中的“全程策划”理念,要求编辑对选题设想、选题论证、组稿、加工、校对、装帧、印刷规格、定价、初版印数、宣传方式、发行渠道、发行范围和发行方式诸多方面,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这一理念是对出版程序的完整描述,蕴含着较丰富的现代文化产业和现代文明信息。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史上确有兼编辑、学者、社会活动家或实业家于一身的知名人物,也是中国编辑史上的美谈。“全程策划”理念无疑是深刻的。但是,这一理念对编辑的文化素质的要求又有着一种遮蔽,也就是说,如果用这一理念对编辑职业作文化意义上的考量显得不足:《汉…  相似文献   

16.
一个有缺陷的口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者化”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任何有上进心的编辑工作者都不会对它无动于衷。对个体来说,一个人既能够是称职的游刃有余的编辑,又能够是知名的出类拔萃的学者,两副重担一肩挑,且都能挑出名堂,这无疑是值得骄傲的人生。对社会来说,如果每一位编辑工作者都能成为鲁迅、邹韬奋那样的精英人物,那将是民族的幸事、国家的幸事。因此,一个时期以来,广大编辑工作者对这个口号由关注而思考,由思考而讨论,各报刊也陆续发表了许多有关文章。然而观点并不一致。有的认为编辑必须学者化,不学者化就没有资格当编辑,有的认为编辑应该学者化,不然就不能提高编辑水平;有的认为只有学术编辑才应该学者化,一般编辑则可不必;有的认为编辑应另辟学者蹊径,还有的认为编辑重要的是“编辑化”而不是“学者化”……种种议论,各有各的视角、各有各的依据,至今仍在争论、莫衷一是,且看不出短期内能够统一认识的迹象。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6,(1)
如何理解学术编辑的基本素养文张积玉对于学术编辑的基本素养,人们的看法很不一致。一部分同志特别强调了作为学者的要求,另一部分同志则相反,着重强调了作为编辑的要求.我认为,要正确理解与把握学术编辑的基本素养,必须首先对作为学者的专职学术编辑与专门从事教学...  相似文献   

18.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孙子兵法》古代六艺中的"数",即算法、计数之学。历史上,"算圣"、齐人刘洪发明算盘,使人类计算能力完成了一次超越;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一手握《论语》,一手握算珠,缔造了日本崛起的商业神话。  相似文献   

19.
编辑前辈刘叶秋先生,是名重海内外的老学者,积几十年从事文史工作的编辑和教学经验,近年来他在杭州、天津、南开的一些讲习班多次提出了编辑语文修养三结合的观点,并且发表和出版了有关的文章。概括地讲,就是说作为一个编辑,其语文修养应该做到语言和文章的相结合,语言与文学的相结合以及文学与史学的相结合。能做到说写兼精、文辞并重和文史兼通的人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不乏其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每个编辑都有一把板斧。此言固是不谬,但有的编辑竟以此为荣,每每审稿,动辄左砍右伐,一阵狂杀。我既是编辑,也是作者,也许是自己斧斤不力之故,对砍杀无度者常是深恶而痛绝之。特别是自己身受其害,令人叫苦不迭。我曾写过一篇论文,编辑大笔一挥,一删就是十几页,最后把两个不同的少数民族竟误为一个民族了。倒是省了不少版面,但发表了,又何益之有!我曾为某晚报撰写过一篇满族民俗的文章,为了适应“晚报体”,我已将八百多字压至不足七百字,可此稿落在一位刚刚上任的编辑手中,他竟“斧”为二百八十字。他说,他主张文章就是要大改!我给另一家晚报写过一篇一百五十多字的稿子,若在此公麾下,可得一字上报乎?我的稿子每有此类厄运者,不得已,只好恢复原貌,另行发表。“斧子”总是要有的,但问题不在斧子本身,而在运斤者为何人:其为鲁班乎,尔乃鲁莽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