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弋 《视听界》2010,(2):42-43
媒介融合时代,电视现场直播已成为电视与新媒体竞争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2.
李弋 《声屏世界》2010,(7):11-12
和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劣势是时效性差、传播空间受局限和互动性不强,但电视现场直播让电视媒体的这些问题有所缓解。伴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现场直播是提升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3.
早期媒介、印刷媒介、电视媒介、数字媒介在疫情期间的传播中都有所体现,反映了技术进步、社会变迁和媒介多样性。同时,我们要防止媒介弊端,鉴别虚构和非虚构,避免被假新闻误导,这是公众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电视媒介运用声画、快速传输的能力是表达单一的传统媒介和技术专业性不足的网络新兴媒介不能望其项背的,因而,电视媒介在新闻现场直播,尤其是重大仪式性事件和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我国电视媒介对于新闻现场直播的观念、制度、队伍建设、技术等方面仍存在缺陷,我国电视媒介整体的新闻直播现场感不强。本文以较成功的新闻直播案例为基础,总结和阐释增强电视新闻直播现场感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5.
徐进 《新闻窗》2008,(1):75-75
现场直播是电视新闻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将电视媒介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的表现方式,现场直播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转变,更是新闻本质的飞跃。面对互联网和手机等传媒新贵,电视新闻想要在未来参与竞争,就必须将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常态化。  相似文献   

6.
万浩 《新闻知识》2012,(7):87-88
从1992年丹尼斯·戴扬和伊莱休·卡茨提出"媒介事件"的概念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它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具有非常规性、高关注性等特征。"加冕"、"征服"、"竞赛"三种叙述形式,电视媒介独有的传播特性及其在大众传播中的地位,使这种"历史的现场直播"得到受众及社会各个领域"节日性"的瞩目,对社会产生了景观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媒介事件”的概念在传播学中由来已久,丹尼尔·戴扬和埃利胡·卡茨在《媒介事件:历史的电视现场直播》一书中将媒介事件定义为“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遂个“戴卡”定义,其中有两个关键词:“电视”和“历史事件”,而电视无疑在该定义中处于核心地位。事实上,所谓“媒介事件”在这里就等同于“电视事件”了。  相似文献   

8.
彭正媛 《新闻世界》2012,(7):100-101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媒介的融合,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形式和愈加激烈的传媒竞争,报刊媒体纷纷走在了媒介融合之路的前列,而电视媒体却起步较晚,在视频优势资源不再独享,媒体格局巨变之下,如何认清业已变化了的媒介生态环境,在全媒体时代重新定位自己,扬长避短,走出一条电视媒介技术融合道路,是电视媒体应对挑战、开拓发展的首要议题。  相似文献   

9.
李霞 《新闻爱好者》2008,(12):39-40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最初人们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地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但此后,先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形式开始向数字媒介转变,所有的传播技术都快速地融合成了数字形式,互联网逐渐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融合。此后,网络技术的推动,又使得媒介融合得以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0.
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特点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媒介技术孕育了公交移动电视这一电视新媒体。但对于受众来说,技术是其次的,他们最关心通过这个新媒体是否能看到更新更好的电视节目。“内容为王”是媒介市场竞争中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受众为本”是生产媒介内容产品的指导原则,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制作必须基于自身的受众特点。与传统电视受众相比较,公交移动电视受众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22,(3)
开国大典广播实况转播超越了电视现场直播作为媒介事件的预设前提,但具有媒介事件的其他典型特征和社会功能,主要属于庆贺新政府成立的“加冕”脚本。西方学界对媒介事件理论的突破和超越主要体现在从“仪式性”向“破坏性”的转变,但破坏性事件并没有完全取代仪式性事件,二者为并存关系。鉴于事件与新媒体之间呈现的新的互构关系,国内学界赋予媒介事件理论以媒介抗争等新内涵。媒介事件理论是电视媒介文化的产物,在全球数字媒介文化环境下,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因为社会生活离不开仪式,仪式性媒介事件和传统意义的国家级媒介事件依然存在,同时,媒介事件部分特性和功能发生了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12.
在跨媒体时代,一切以技术为基础的改变都不是孤立地发生在某一个媒体内部,而是一个媒体融合的过程。电视作为主流媒介,自然也受到了媒介融合的冲击。对电视技术的认知,决定着电视节目的制作形态、运作方式及传播效果。技术事件造就了新的电视理念从而深刻影响其  相似文献   

13.
在现场直播中,媒介自始至终有属于自己的运作空间,有发挥主体性的必要和可行性.媒介在现场直播中的能动作用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的出现,促使人们关注媒介形态的变化。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是媒介形态的物质基础和变化前提。基于电视和网络技术,数字电视应运而生。数字电视的出现,既是电视媒介在后信息时代,主动向网络靠拢的结果;也是媒介之间的借鉴和融合。数字电视的出现不仅意味着电视传播技术的变革,更是电视传媒业在内容生产、经营模式和消费方式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徐红 《新闻爱好者》2010,(10):99-100
就影视艺术来说,媒介融合除了指电影和电视媒介自身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之外,还指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影视艺术正在超越银幕或荧屏的媒介形态,而融入了一种由DVD、数字光盘、互联网、计算机、电脑游戏等其他数字媒介组成的更宽泛的媒介环境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大众传媒得到长足发展,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媒介也将其娱乐功能充分发挥。受众享受电视媒介带来的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在过度的娱乐消遣当中放纵沉溺,渐渐失去了理性的、富有逻辑性的思考能力,这一切都似乎预示着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语言将或成真。本文分析电视媒介娱乐传播现状,探究电视媒介过度娱乐化背后的原因,以期对电视媒介娱乐传播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媒介事例为切入点。将媒介融合分为融合肇始、终端转向和外延拓展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媒介融合浪潮下的电视发展。针对数字电视和IPTV两种未来电视走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进而分析了媒介事例对于媒介化社会的社会意义和个体意识的建构。展望了未来的Web3.0时代媒介融合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广告媒介的变革从印刷术的发明,到无线电技术的运用,再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的普及,广告媒介经历了纸质媒介(报刊)、电波媒介(广播)、图像媒介(电视)、字节媒介(网络)等的一系列变革。在这些翻天覆地的变革中,科学技术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东办活字印刷术传入西方,1455年德国人谷登堡创造使用了铅活字印刷术,首开了两方印刷广告之  相似文献   

19.
电视现场直播,是指电视机构在事实发生的新闻现场,运用特定的技术,使信息采集、信息生成、信息传播和信息接受完全同步的一种电视报道手段。现场直播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新闻与事实的同步。电视现场直播实际上是利用电子媒介实现了对人的眼和耳的同时延伸,电视观众就像平时观察身边的事物一样,获得了远处的信息。直播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信息传递格局,刷新了古老的新闻观念,使人们开始用新的时空观念来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在传播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电视新闻媒介也在竞争中谋求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卫星技术的进步,为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受众新闻欲、知识欲的增强。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在观众心目中的认可,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使更多的观众喜欢观看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这就决定了电视新闻直播从诞生第一天起就蕴含着强大的影响力。本文就电视现场直播的作用、问题,以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