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并要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为国内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国际商用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解决了国际化融资的问题,同时它的执行也将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较大影响.文章针对这些改变,分析了它们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以便投资者对公司业绩有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已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会计是税收的基础,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也必然对税收有所反映和影响.税收筹划是在现有会计、税收等法律、法规的国家政策法律环境下,为实现节税目的而进行的财务策划.文章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以及税收筹划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规范上市公司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财政部便提出了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至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共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中国会计改革经历了借鉴国际惯例、国际协调、国际趋同三个阶段。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标志着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已经进入了国际趋同的阶段,目标是建立符合我国市场化改革方向和全球认可的会计标准。这将成为我国跨级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新旧会计准则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孙传芳 《职业圈》2011,(9):112-112
为了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规范上市公司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财政部便提出了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至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共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中国会计改革经历了借鉴国际惯例、国际协调、国际趋同三个阶段。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标志着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已经进入了国际趋同的阶段,目标是建立符合我国市场化改革方向和全球认可的会计标准。这将成为我国跨级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新旧会计准则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黄冬清 《职业圈》2007,(2):35-3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并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执行,中央国有企业于2008年年底之前全面执行。无形资产的新准则在关于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研究开发费用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章以新准则为依据,来比较分析新旧准则的差异,以期更好地理解新准则。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了38项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内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以下简称新准则)与财政部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 (以下简称"旧准则")在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大的修订.文章就新准则与旧准则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指出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卢亚迪 《职业圈》2013,(15):122-123
2007年1月1日。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开始在上市公司实行。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一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新准则的制定有了明显的“原则”导向的趋势,这无形中需要更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同时也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为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充裕的“借口”。对此,如何平衡会计职业判断同盈余管理的关系,成为亟待理论和实践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比较分析了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固定资产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的差异,并探讨执行新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执行,中央国有企业于2008年年底之前全面执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确实、计量和核算方法较以前的会计准则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在实务中,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于两种准则并行时期,本文结合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及固定资产核算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新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引用了公允价值计价模式,进一步明确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及其信息披露,对企业相关资产处理,特别是上市公司相关投资性资产价值和经营业绩将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带动对上市公司资产的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11.
公允价值问题近十几年来一直是国际会计前沿中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熟点问题.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方面,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也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文章分析了它在几个具体准则中的运用,以及在此过程中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合理运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规范上市公司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财政部便提出了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至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共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中国会计改革经历了借鉴国际惯例、国际协调、国际趋同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徐海平 《职业圈》2008,(29):168-169
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共38项具体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对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准则明确要求,企业除了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外,还必须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根据该准则,上市公司在发行新股、回购股份以及发行有可转债、权证时,每股收益的计算将产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李娜 《职业圈》2013,(3):80-80,82
2008年6月28日,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本文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出发,提出企业经营管理者应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学习和实践.从内部控制的各要素着手,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新审计准则开始实施,从理论上分析,新审计准则应导致审计收费增加.实际情况如何呢?文章运用SPSS统计软件,以我国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审计准则实施前后两年的审计收费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审计收费实际上并无变动.  相似文献   

16.
李清源 《职业圈》2008,(17):100-101
文章比较了国内外股票期权相关会计政策的确认规定,通过比较解释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股份支付的规定。在明确了基本概念的情况下,对我国A股市场上已公布方案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式以及行权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简单分析了股权激励相关会计准则新规定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新准则出台的背景和意义,企业应如何利用执行新准则的契机全面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建造合同准则>对建造合同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规范,同时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很多施工企业在执行该建造合同准则时还存在不少问题,文章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一次性发布了39项会计准则和48项审计准则.文章主要从金融资产、存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的计量及会计处理等方面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运用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刊执行总编辑、现代企业文化创新论坛暨国际MBA金榜案例竟标年会秘书长黄伟祥和年会战略合作单位恒源祥集团总裁刘瑞旗先生签约后的合影 本刊讯: (2009年2月18日发自上海报道)自北京大学国际MBA及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中国新市场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和<现代企业文化>杂志社于2008年正式结盟战略合作伙伴后, <现代企业文化>为腾飞2009,打造高端品牌刊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