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平衡论”作为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是对其他学说的超越与发展。该论认为,现代行政法乃通过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协调运作,形成最佳的资源配置格局,从而凸显与展示了走向人本行政法的重要理念,即行政法经由制约与激励行政主体以及制约与激励行政相对方之路径达至实现“以人为本”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2.
控权平衡论从控权、制衡角度来阐述行政法的基本理论。本文以行政法的价值和目标为基点,从行政权的良性和恶性两个方面来分析行政机关和相对人权利义务不平衡的事实,进而论述新的平衡理论,即追求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5,(5):84-91
行政法理论基础作为行政法学界多年争论的焦点,已形成多种理论学说,如控权论、管理论,以及目前影响甚大的平衡论等。公私合作的兴起和发展,带来行政法理念、基本原则和主体制度等方面的革新,公共服务质量成为新关注点。公共服务质量作为行政法理论基础,满足行政法理论基础的三个条件,即能够成为行政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揭示行政法本质特征,并且在经济基础的变化之下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为中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复兴以及行政法制向行政法治的跨越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为行政法治开辟了广阔前景,<行政诉讼法>推动行政法全面发展,行政内部法制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今后的行政法在理念和具体调整范围等方面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平衡论正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基础;行政行为日趋多样化;行政程序的价值日益凸显;行政救济方式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为中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复兴以及行政法制向行政法治的跨越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为行政法治开辟了广阔前景,《行政诉讼法》推动行政法全面发展,行政内部法制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今后的行政法在理念和具体调整范围等方面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平衡论正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基础;行政行为日趋多样化;行政程序的价值日益凸显;行政救济方式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6.
控权,中国行政法应有的价值取向——“平衡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行政法学中,因为价值取向的不同,形成了管理论、控权论和平衡论三大学术流派。其中,“平衡论”认为应在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力之间进行平衡,这种主张与行政法的发展趋势、民主国家中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我国权利与权力关系的现状和要求等不相符合,在理论上存在很大的缺陷,我国行政法治需要的不是平衡论,而是控权论。  相似文献   

7.
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也形成不同的行政法理论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管理论、控权论和平衡论.不同理论模式演绎出不同的行政法体系,也决定着一国行政法治的水平和人权保障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平衡论解构     
"平衡论"只不过是管理论和控权论的调和论。如果说传统行政法的管理论和控权论存在价值选择方面的冲突的话,现代行政法的管理论和控权论已经实现统一,即控权是目的、授权是手段,控权与授权是统一的,区别只是控权力度和授权程度。"平衡论"讨论的是宪法问题而不是行政法问题,是价值选择(价值取向)问题而不是研究视角的问题。就价值选择而言,要么控制行政机关的权力,要么控制相对方的权利,平衡是不存在的。至于行政机关权力与相对方权利的关系,由于具体的行政权力没有与之对应的相对方权利,也不存在平衡问题;行政机关的权力作为广义权利的特殊表现形式,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与相对方的权利不存在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民权利和行政权力的关系是行政法领域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对它的认识构成了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关键问题。平衡论由于对两者的兼顾获得其理论上的立足点和影响力,但却因其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且难以实现而广受质疑。为解决这一困境,必须回到问题的源头,重新梳理权利与权力的关系。通过对两者的法律地位、来源、出发点和归宿在中国国情下的不同处境的分析比较,我们明确了权利相对于权力的优先和本质地位。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平衡论唯有以权利为本位才能在实践中更易操作,更具现实指导意义,也才能更好地完成其自身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下行政法的效率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界关于行政法的职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近年来涌现了一系列关于行政法职能的理论,各理论都有一定道理,然而,作为对现代行政权和现代行政管理活动起作用的行政法必须承担的效率职能却鲜有研究。行政法的效率职能要求行政系统确立新的价值体系、确立新的体制结构、确立新的技术知识分系统、确立新的行政过程、确立新型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丽 《教师》2008,(8):121-123
现代行政法的平衡论中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构建了公用事业领域激励性管制权力与权利制约的理论基础。而其制度依据在于激励性管制的权力和权利的制衡保障、程序制度保障、监督与救济制度。最后提出激励性管制的制衡机制是一个由立法主体、行政主体与市场主体三方制约所形成的权力-权利结构性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12.
行政相对人问题是行政法学上的一个新的课题,无论在行政法的学理上还是在行政法的制定上都是一个既成用语,但是由于学者的观点不统一,行政法学界对其认识常发生混用的现象。随着法治理念以及法治国家建立的提出,行政相对人的地位日趋提高,对其进行研究也是当务之急。通过对各国立法规定以及中外学者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对行政相对人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法上的行政法治原则因存在内涵空泛、适用性差、确立标准过于简单等致命缺陷,因而难以成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效力的贯穿始终性和内容的根本性是识别行政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标准,以此为基础。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可以重构为行政法定原则、正当程序原则以及行政效益原则等三项内容。  相似文献   

14.
布哈林的平衡论是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应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在理论上作出的回答,在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斯大林认为布哈林的平衡论是完全违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打击。时隔几十年,人们发现布哈林的平衡论对于如何在和平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为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与斯大林模式不同的另一种选择。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布哈林的平衡论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法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诸多方面在传统行政法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其结构性的变迁。主要表现为:行政法体系的变迁、行政法构型的变迁、行政法源流的变迁和行政法模式的变迁。行政法所发生的这种结构性变迁常常会使一国行政法形成新的时代精神。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对行政法结构性...  相似文献   

16.
吐鲁番出土回鹘文《七星经》回向文研究——兼论回鹘佛教之功德思想杨富学邓浩题解“功德”,回鹘文作buyan,借自梵文之puyan,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功”者,做善事也;“德”者,得福报也,谓念佛、诵经、布施等均可得到善报。慧远撰《大乘义章》卷9云...  相似文献   

17.
从辽庆州白塔所藏经卷,结合《辽史》,考证章圣皇太后建塔目的。同样,从雷峰塔砖孔藏经亦可结合新旧《五代史》、《宋史》探索吴越王钱建塔原因。之二人建塔刻经,都是通过做功德,企求佛主保佑度过难关。善男信女们广做功德,流行于南北朝。北朝以凿窟造佛像为主。唐代以后,转向刻印经卷,凿窟之举,渐趋式微。佛教功德观推动了印刷术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稍具史识的人都能感觉到唐、宋文化精神的差异。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唐、宋思想文化的嬗变,也许是最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人们大多认识到唐、宋文化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精神,前者常被视为古典文化的巅峰,而后者则是近代文化的滥觞。然而,从中唐到北宋这几百年间文化嬗...  相似文献   

19.
李白之生卒年,自清人王琦之后,今世之李白研究界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说法.本文以对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作年的考辨为基础,确认李白生于长安元年(701),卒于宝应元年(762),以明它说之不实.  相似文献   

20.
论行政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行政法有多种学说,本认为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法治理念、程序价值、行政效率机制是行政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法治是行政法的精髓,行政法治是法治的表现形式;行政程序是行政法的本质特征,它的出现是行政法真正形成的标志;行政效率机制是行政法运行过程中各种环节的效率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状态。本拟从上述三个方面阐述行政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