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朱总理学识渊博,回答问题反应灵敏,下面就让我们见识一下他精湛的回答问题的艺术。一个年轻的日本女子问“:昨天我家被贼偷了,有人说是中国人干的,你怎么看?”答“:南桔北枳: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中华民族是知书达理的民族,人民勤劳、善良,在华夏大地创造出了璀璨的中华文明,贵国的先民早在唐朝就曾经拜谒过中华帝国,学习过礼仪和文化。但我想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洗礼以后,贵国在礼仪上已经遗忘了许多,以至于生长于礼仪之邦的中国人,来到贵国就有可能迷失本心。我记得战国时晏子出使楚国,曾经说齐国人可以在故…  相似文献   

2.
晏子使楚     
晏婴 《现代语文》2004,(4):10-10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於淮北则为枳(zhǐ)。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於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第七册《晏子使楚》一文中有“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则为枳”一说。它用以比喻不良环境可使人品质变坏。但是如不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解释起来又会贻笑大方。  相似文献   

4.
百花园     
语文教学与手工制作在进行《小桔灯》一课的教学时,我给学生留了一个家庭作业:按课文的提示制作小桔灯。第二天上课,我对制作精巧的学生提出表扬,对制作不理想的学生帮助分析原因。有的小桔灯用棍挑时向一边偏坠,说明读课文时忽视了“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中的“相对”一词,或是穿桔灯麻线长短不一;有的小桔灯,点燃后却烧着了麻绳,说明忽视了“短短的蜡头”中的“短短”;有的小桔灯不够亮,说明忽视了桔碗是桔子“一大半”。由此,学生总结出:读课文不细,做小桔灯不认真,这样做出的小桔灯是不能“照你上山的”。然后,我又…  相似文献   

5.
真理与谬误往往只有一步之隔。不作辩证的分析,理性的思考,机械照搬,一味套用,甚至断章取义,那么,只会出现“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结果。 只有笨老师,没有笨学生。这句并非原创的话最初不知出自哪位教育或教学管理者之口,但它的蓝本其实产生已久,即“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老师”的说  相似文献   

6.
草原行     
在内蒙生活了整整十六年了,或许是出于对这块土地的热爱,我有一种作为内蒙人的由衷的自豪感,更何况我又是个蒙古族姑娘呢。然而由于生长在大城市,我从没见过千里草原、大漠风沙,不曾骑马牧羊、打草挤奶,这又成为我这份自豪中的遗憾,我能算真正的内蒙人吗?但我知道,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这里是我可爱的家园,于是我便久怀了解这块土地的渴望了。父亲很理解我这种心情,他曾说:“真正了解一块土地,首先要了解她的人民。”我对此似懂非懂,而今我却真的要到草原去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原遍地花……”带着美好的梦想,我跟随草原…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在课题研究中与同仁们一道对全省28位名校长名教师开展个案研究,回眸他们成长的轨迹,总结他们奋斗的经验,剖析他们成功的特点,探寻他们成才的规律,对教师成功有了更深切的体验和认识。美国学者阿瑟·库姆斯等在《学校领导新概念》一书中指出:“有活力的组织对教育者的个人和职业成长有重要的贡献。”这一观点告诉我们,教师成功之花植根于成功学校的沃土之中,任何教师的成长与成功离不开特定的学校组织,离不开特定的学校组织文化。古人说:“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学校是教师立业之基,成才之本。学校赋予教师职业角色特  相似文献   

8.
伦敦腔     
《海外英语》2012,(2):18-18
在英国,由于不同地域口音不同,英国人可以依据一个人的口音迅速辨认出对方的成长地,甚至社会阶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用的类似于牛津腔,是所谓英国上流社会的标准英语。而伦敦腔(即河口英语)则被认为是“社会阶层相对较低的人”的口音。而伦敦腔究竟有什么发音特点。你了解吗?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演讲界,我所结识的朋友,多属北京人、东北人;也有原籍浙江的,却长年居住北方。这些朋友具有渊博的学识,雄辩的口才,再加上高大的身材、标准的口音,真令我这“南蛮之人”羡慕不已! 我生在湖南,长在湖南,一出洞庭湖就去了戈壁滩,在塞外度过人生的春天和夏天,直至八十年代重返“芙蓉国”,重新体验家乡的风土  相似文献   

10.
水土与标准     
昔者,晏子使楚,曾发表过『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於淮北则为枳』的『水土相异』说。桔枳之异,是否尽在水土,笔者从未深究过,以为那是植物学家的事。倒是,近来有一种新『水土』说,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五年初,新华社报导了一则消息,《徐州日报》转载的标题是:《桔到淮北仍为桔》,副题:宿县发现一棵大桔树。文章说宿县城东北栏杆区石相集村农民张道营的院子内,有一棵大桔树,树身高四点二米,树冠复盖四平方米,枝茂叶盛,果实满枝。属柑桔类大桔红品种。这则消息动摇了人们头脑中早已形成的“桔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其实,古人早有疑议。明代农学家徐光启,根据引种甘薯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化史上,“童心”始终作为一个哲学观照的名词存在着,其至真,至诚,至善与儒家的一脉仁心相契,而其“万物有灵”的童心底蕴,则恰和道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深思相通,儒道互补,共同形成了中国人的人格底蕴,构筑了共通的民族化的诗心,“童心”即诗心。  相似文献   

13.
邝子廷 《新作文》2010,(12):40-40
我的家乡正是沙糖桔之乡--佛冈。我自幼就生长在这“桔乡”中,深深地感受着浓浓的“桔香”而爱上“桔乡”的极品--沙糖桔。  相似文献   

14.
有一则神话,讲的是茅山老道有“穿墙之术”,该法术可以让人视墙壁为无物而随意进出,门窗就成了摆设,读了这则故事的人未免会心生遐想:如果我有了穿墙术,就会……我们相信每个人的想像力是无穷的,不过本要说的是数学中有“穿墙术”的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5.
起初,每天早上,我赶在班主任张小勇老师前头,走进教室督促学生背英语单词,同事们说我要抢班主任,从同事们说话的口音判断,不知情的人会认为我在抢个什么官儿似的,挺尴尬的,渐渐地,同学们也不说我姓什么,只说“班副”(副班主任)来了。  相似文献   

16.
冰心的脍炙人口的散文《小橘灯》,选入初中第二册语文教科书时,“橘”字统统印成了“桔”,标题成了《小桔灯》。查《新华字典》,“桔”字读 jié,有“桔梗”、“桔槔”等词。还读j,“‘橘’俗作‘桔’”。我想,“桔”既然只是“橘”的俗字,不属于国家正式公布的简化  相似文献   

17.
我系于91年3月10日从绵阳狮子山村购回红桔实生苗(六年生)150株,并于同年10月7日从眉山县“眉山9号脐橙”母树上引回种芽,嫁接于红桔砧上.经过两年的精心管理,采取了“控梢加920提高座果率”综合管理技求,取得了第二年开花试果、树冠直径达到平均1.5m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你道是“为马开户口--打一字”,我说是 “一‘驴’字”,你道是“马到芦边草不生,--亦 打一字”,我说“还是一‘驴’字”。主客二人,一 道一说之间,可谓闲人有清福,“驴”字有雅趣。 然而生活中怕不是这样的。夫妻相骂,一 方说另一方不听忠言相劝,则往往说:“你耳朵 塞了驴毛了?”忘本就说成:“把好心当成驴肝  相似文献   

19.
冰心的著名散文《小桔灯》,作于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九日,内容是对一段往事——“小桔灯”的来历的回忆:十二年前的春节前夕,“我”在重庆郊区的一个山村,偶然中结识了一个“只有八九岁光景”的小姑娘,分手时天已黑了,小姑娘亲手制作了一盏小桔灯送我上路。从那时到现在十二年了,“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想起小姑娘和她的父母。一次邂逅而短暂的相遇,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一盏很不起眼的“小桔灯”,为什么竟然使“我”如此难以忘怀? 十二年前的春节,正是日本帝国主义濒临灭亡的前夕。蒋介石国民党虽然被迫与共产党组成抗日  相似文献   

20.
一次闲聊中,同事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前不久我去外省开会,十几个省的教师代表在会上做报告,其中至少一半的人操着东北口音,当时,我还纳闷,为什么这么多教师代表会有咱们的口音呢?会后我一问,他们果然大都是黑龙江人,而且都是从咱们这儿被‘聘出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