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移动设备正在成为信息检索的一个主要平台。移动应用是移动用户检索信息的主要工具。用户进行信息检索时会面临过载问题。推荐技术通过收集用户行为数据、建立偏好模型、选取个性化内容的方法来改善信息过载带来的负面影响。移动领域具有同样的信息过载问题,融合推荐技术能提高移动应用的效率。移动推荐系统技术综述将会介绍移动推荐系统应用方面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2.
郭少友 《情报杂志》2003,22(6):50-51,49
分析了一般的分布式信息检索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可用Web服务解决这一问题;论述了基于Web服务的分布式信息检索系统的建立方法和工作原理,并就分布式信息检索方法与基于Z39.50协议的分布式信息检索方法做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黄崇本  程光华  龚松杰 《情报杂志》2007,26(12):127-129
当今社会,各种各样信息都有向互联网聚集的趋势,使web信息量戍几何级增长,信息量大而且格式各异,在这种网络信息环境中,要检索出需要的信息难度很大,因此,基于Web的信息检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RDF数据空间的网络信息检索智能化系统架构,利用XML/RDF技术将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组织形成一个RDF数据空间,利用移动Agent技术进行信息检索,提高网络信息检索的智能化程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网络环境的异构性、动态性、连接的不可靠性、资源的局限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信息检索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勇 《现代情报》2006,26(4):63-64,67
信息检索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网络信息检索的出现不仅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面对信息检索的发展,图书馆信息服务应开展变革和创新以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陈庭生 《知识窗》2013,(8):10-12
本文通过对用户信息的调查分析.对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检索服务进行了研究,从分析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检索关键词要恰当、处理检索结果、检索结果的整理与评价这四方面指导用户检索信息,以提高用户的信息检索技巧.最后还提出了开展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点建议,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网络信息检索落后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焦微玲 《情报科学》2001,19(6):657-659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在网络信息检索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并对未来中国的网络信息检索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阐述了三个问题:一是现代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二是网络环境对档案馆信息服务的影响,三是档案馆信息服务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可视化技术在网络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传统信息检索系统的不足及可视化信息检索的优势,介绍了一种将信息检索与信息可视化集成.用于网络信息资源可视化检索的新工具——WIDAS,并与其它几个可视化检索系统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对信息检索可视化的发展及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智能搜索引擎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崇学 《现代情报》2006,26(11):16-18
智能搜索引擎具有独特的信息检索优势,可以实现自然语言检索、并行检索、分布式检索和移动代理。智能搜索引擎在数字化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必须加强知识决策服务.有效利用问题库技术.发展集成元搜索功能,提高对元数据、元知识的判断与认识水平,研究多用途、多检索点的搜索引擎模式.全面强化知识语义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0.
信息提供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周宁  刘玮  赵丹 《情报科学》2004,22(3):257-260,275
从用户角度看信息可视化主要就是信息提供的可视化,也就是信息服务界面的可视化,本文分别讨论了原始信息提供的可视化与信息检索结果提供的可视化,其中信息检索结果可视化从数据库检索和网络检索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马永强  路媛媛 《科研管理》2019,40(5):134-144
本文以2007-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泊松回归考察了内部控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从产权性质、研发强度和规模等企业异质性特征进行分组检验,还进一步分析了内控五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创新绩效越好,尤其在非国有企业、低研发强度和大规模企业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来看,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要素对创新绩效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为内部控制的经营性目标、适用性原则提供了经验证据,这对我国当前全面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洪海  王慧  隋新 《科研管理》2020,41(8):240-247
针对现有因子分析及相关分析两种方法在指标筛选与赋权方面有待完善之处,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贡献率的评价指标筛选与赋权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因子方差贡献率和因子载荷构建评价指标的信息贡献率,以此反映该指标解释原始指标集全部信息的比例,然后在现有相关分析法中引入病态指数测度指标集的信息重叠水平,进而实现评价指标的系统筛选与赋权。本研究认为评价指标的信息贡献率越大,其解释原始指标集信息的比例越大,因此该指标越应予以保留,其权重亦应越大。此外,研究亦发现因子分析法易误删信息解释能力强的指标,相关分析法筛选指标易不充分,而本文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reports an experiment that investigates how feedback about co-worker's performance and anonymity affect a team member's performance in an idea generation task conducted asynchronous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no main effect of anonymity: anonymity by itself did not affect group performance. Receiving information about co-worker's performance increased group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perceived level of co-worker's performance did not affect group performance. Participants who perceived that their co-workers had high performance experienced significantly more social comparison with identified input than with anonymous input. However, this motivation gain did not translate into a performance gain.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粟湘  郑建明  吴沛 《情报科学》2006,24(5):691-696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广泛应用,对信息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出信息的价值,特别是那些过去被认为无用的数据有可能会发挥出其巨大的潜在价值。本文分析了信息生命周期的概念、特点,提出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模型,该模型描述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三个层次(包括存储层、管理层、应用层)和六个阶段(从信息的创建、采集和组织管理、开发、利用到最后清理),最后提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The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hyoliths has long been unsettled, with recent discoveries of a tentaculate feeding apparatus (‘lophophore’) and fleshy apical extensions from the shell (‘pedicle’) suggesting a lophophorate affinity. Here, we describe the first soft parts associated with the feeding apparatus of an orthothecid hyolith, Triplicatella opimus from the Chengjiang biota of South China. The tuft-like arrangement of the tentacles of T. opimus differs from that of hyolithids, suggesting they collected food directly from the substrate. A reassessment of the feeding organ in hyolithids indicates tha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 lophophore and our analysis of the apical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some orthothecids show that these represent crushed portions of the shell and are not comparable to the brachiopod pedicle. The new information suggests that hyoliths are more likely to be basal members of the lophotrochozoans rather than lophophorate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Phylum Brachiopoda.  相似文献   

16.
赵兰香  姚萌  吴博 《科研管理》2019,40(11):32-42
信息化技术加速发展使信息技术由教学辅助手段向主导性资源演变,催生一系列教育模式变革。本文以国际新涌现的教育变革为出发点,总结教育现象背后所代表的四类培养模式,并基于知识管理理论,构建了“显性知识学习模型”与“隐性知识学习模型”。通过案例分析、政策梳理及模型对比研究发现:1 教育新模式的出现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及政策激励;2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不应局限在“工具”层面,而应是教育改革层面的问题;3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并非偶然,其实质是对隐性知识的重视。隐性知识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研究旨在为未来教育变革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Matsuyama与 G-S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金融错配等变量,系统考察金融错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并予以模型刻画,进而提出核心命题。利用2003—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在测算金融错配指数的基础上,从政策扭曲与金融摩擦双重视角对上述核心命题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金融错配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尤其是对企业“创新质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检验揭示,金融错配会通过政策扭曲和金融摩擦这两条路径影响企业创新。本文研究意义在于不仅从微观层面揭示金融错配抑制创新的内在逻辑,同时从双视角进一步剖析金融错配的影响渠道,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哲学认识论研究对于"技术哲学"与"哲学认识论"均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对现代信息技术朝着一种"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智力支撑。国内外学者基于信息技术哲学来探讨当代认识论的研究路向大致有三种:一是从信息技术哲学出发引申或拓展到对当代认识论问题进行探讨;二是从作为哲学元理论的认识论出发拓展到信息技术哲学的研究;三是将认识论哲学与信息技术哲学作为并列重要的理论基架"直接"研究信息技术的认识论问题。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系统探讨中国与西方的信息技术发展史,强化信息技术哲学认识论的历史维度;进一步打开"技术黑箱",基于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纲领,全面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各子领域诸多更"具体"的认识论问题,丰富信息技术哲学认识论的现实维度。  相似文献   

19.
Given the number of vertices only, we provide a uniform upper bound of the second largest eigenvalue (SLE) of stochastic matrices induced from rooted graphs under the equal-neighbor rule, by acquiring a tight upper bound of its scrambling constant (SC). Furthermore, with the concept of canonical form of rooted graphs, we find the least connective topology of rooted graphs in the sense of SC. When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graph topology is available, a more accurate bound is also provided. Our result i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convergence rate of consensus protocols studied in system and control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20.
模块化、信息包裹与研发风险的分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柳 《科学学研究》2006,24(1):112-116
本文沿着青木昌彦的思路研究了模块化演进的本质———信息包裹对于分散企业研发风险的作用和机制。从十八世纪斯密的古典分工理论到当今信息革命的硅谷模式的历史演进中可以发现,模块化思想高级化的过程即是信息逐渐包裹在模块之中的过程。近期国内对于模块化的研究多侧重在对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意义上,但事实上,模块化信息包裹的重要功能更体现在具有分散企业研发风险的内在机制,同时这也为我国企业实施创新战略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