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对网球很感兴趣,因此也就把自己的专题集邮内容定为网球。曾在《上海集邮》上了解到我国有一部名为《网球》的青少年级专题展品,获得过亚特兰大国际奥林匹克邮展大银奖加双特别奖、全国邮展的大银奖。而且,这次又参加了中国1999世界邮展,获得了青少年级A组镀金奖,以及国际奥委会为这届世界邮展的最佳体育展品临时增设的特别奖。  相似文献   

2.
李明 《集邮博览》2018,(3):48-52
笔者在贵刊上发表了两篇涉及《朝鲜战争》专题展品的文章—《西安2016全国邮展观后之思考》及《从一部专题展品在一年内两次邮展上的获奖“落差”谈起》(简称《落差》)之后(参见2016年第6期和2017年第4、5期),该展品的参展者在贵刊2017年第6期以《专题邮集〈朝鲜战争〉,一直在路上》为题,针对上述拙作进行了回应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头饰之美     
我在收集帽子专题邮票的同时,发现表现头饰的邮票与邮戳也不少,足有几百种。完全可以组织起一部内容充实的邮集来(编者注——澳大利亚伊恩·博瑞的专题展品《头饰》曾获悉尼“太平洋探索者2005”国际邮展镀金奖;香港纪觉英的极限展品《头饰》曾获2004年广州第三届全国极限邮展大镀金奖和2005年香港地区邮展镀金奖)。  相似文献   

4.
瑞典集邮家Jonas Hallstrom编组的专题展品《横帆船的历史》,曾荣获2005年布尔诺欧洲国际邮展金奖加特别奖、2006年华盛顿世界邮展金奖,早已闻名于我国专题邮坛。尤其在中国2009世界邮展中,全新改版的《横帆船的历史》以95分获得大金奖,终于登上了世界邮坛最高领奖台,成为世界专题展品的典范。通过解读《横帆船的历史》,笔者觉得该展品的成功,有  相似文献   

5.
专题邮集在现代邮展特别是基层邮展占有相当的比例。一部优秀的专题邮集以丰富多彩的邮品、奇思妙想的故事、赏心悦目的编排,带给观众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而现代集邮的专题展品,由于规则的宽泛包容吸引更多集邮者加入组集、参展的行列,从中得到乐趣。以《北京市现代集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为例,涉及专题展品的,主要有一框展品、开放类和节俭类。  相似文献   

6.
2001年全国邮展时,我开始编组印花税票邮集。2005年其中一部,《长城图印花税票》展品,在悉尼国际邮展上获得金奖,成为我国该类竞赛项目的零突破。回顾近年来先后参加国际邮展,积累了一些还不成熟的经验。在此,抛砖引玉,作一肤浅的介绍并与同好探讨。国际集邮联《印花(税票)展品评审专用规则》规定,印花(税  相似文献   

7.
在2001年全国邮展上,我的专题类展品“蒸汽机车自述”获得了大银奖,这对首次参加全国邮展的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惊喜了。  相似文献   

8.
2001年10月15日在西班牙通过的最新版FIP专题类展品评审规则及其指导要点将专题素材分成七大类别:邮资票品类、邮政特权类(即减免资邮品)、邮戳类、签条副戳类、画稿印样类、错变体类和印花类。其中的“邮戳类”,就包含了我们收藏和研究的对象——风景邮戳。本文现以曾在伦敦2000世界邮展(8框·大镀金奖)和南京2001全国邮展(8框·金奖)获奖的专题邮集《风》为例,一起来看看风景邮戳在专题展品中的运用。(右为这部展品在南京邮展上使用的纲要)  相似文献   

9.
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上,我的专题邮集以《自行车》为题参展获镀金奖。之后,经2002年北京平谷邮展高级培训研讨班学习,我对展集作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在2003年重庆全国邮展上以《自行车文化》为题再次参展获金奖。在这一过程中,我对专题集邮又增加了不少体会,现谈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内,专题集邮的发展较之其它类别更快。现在,世界(国际)邮展的专题集邮类展品数几乎占15~20%,还不包括青少年专题展品,在各类别中它所占比例仅次于传统集邮类和邮政历史类。“中国’99”中,专题集邮类展品数约占16%。我们全国性邮展的专题展品比例是近一半,而全国职工邮展中达90%左  相似文献   

11.
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编印的《国际集邮联合会(FIP)竞赛性邮展规则暨邮集制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一书中,对2000年新修订的《FIP专题集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中的“创新”是这样表述的: 创新表现在: ·新专题的引进。·一个已形成或已知专题的新方面。·已知专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篆刻     
唐和臻 《上海集邮》2007,(2):F0003-F0003
搞专题集邮的人可能都知道,澳大利亚有部名为《胡须》的邮集十分出名,已是亚洲国际邮展的锦标赛级展品了。  相似文献   

13.
邮友初识经常会问道,你收集的是什么选题?根据FIP专题集邮评审规则:"题目与副标题共同界定了展品的范围。"当你决定了收集题目,也就界定了展品范围。关于题目叙事的建构,以及类、型、元、域等概念,笔者曾经有专文论述(见《专题邮集题目的建构一以2015欧洲邮展专题类展品为例》,  相似文献   

14.
我的极限类展品《建筑造型》在去年全国邮展上以80分获得镀金奖。我以为奖牌不仅是一种荣誉,一种对我此前努力的肯定,更是我今后争取更好成绩的原动力和新起点。  相似文献   

15.
朱文龙 《上海集邮》2002,(10):30-32
在去年南京全国邮展上,我的《国庆》邮集获得试验类二等奖,本是自己组编这部开放类展品的随记。  相似文献   

16.
万史玉 《上海集邮》2000,(10):23-24
为适应国际邮展活动的新趋势,以及2001日本世界邮展将设开放类的需要,日本邮趣协会把开放类作为其年度小规模专门邮展的内容之一(参见本刊今年第3期)。 今年5月举办的第一届开放类邮展上,共有28部展品。只设1个大奖及9个特别奖。展品中专题式占绝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上海城市排水公司的退休工人,主攻极限集邮,自2003年开始,先后组编有多框的《水的自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奥林匹克运动的轨迹》和《博物馆》,以及一框的《百年博览会》等邮集,分别参加过在重庆、太原、潍坊、南昌和杭州举办的全国邮展或选拔展,以及无锡亚洲邮展和不久前的珠海东亚邮展等,其中《博物馆》、《奥林匹克运动的轨迹》两部展品分别获得杭州国展和珠海东亚展的镀金奖。通过多年多次组集参展,自己也从中参悟到组编邮集过程的一些奥妙与体会。如我的《奥林匹克运动的轨迹》邮集在2006年初开始组编时,题为《体育运动的轨迹》,并经上海市体育邮协报名参加了当年为北京奥运会邮展在盘锦举办的国内选拔展。当时,展品的主要章节包括:人类  相似文献   

18.
一部集邮展品如果要想在邮展上获得大奖,其邮品的珍罕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珍罕性"对展品是否获奖、获奖大小的影响,我于2017年参与某省的邮展"驿路·丝路·复兴路"全国集邮巡回展,能够参展非常高兴,进入展厅,可以发现高手如云,作者中有许多都是老前辈。再看看邮集,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如《黑便士》等邮集,还有一些高价购买的"成品",  相似文献   

19.
罗琳 《上海集邮》2003,(8):30-30
FIP有意把一框展品列为正式竞赛类别,在"曼谷2003"世展设一框类,计划在"新加坡2004"继续增设,同时在会刊《快报》第83期上披露了《FIP邮展一框展品评审专用规则》初稿及《一框展品指导要点》,并将在试行后正式提交2004年FIP大会通过。  相似文献   

20.
专题集邮的产生1928年,著名的卢森堡集邮家巴那德·费塔在欧洲举办的一次国际邮展中,展出一部与众不同的“荒诞”展品(即专题雏型),令评审员瞠目结舌,茫然无措。在此之前的邮集都是仅按国别和发行年代顺序收集整理成集的传统邮集,突然冒出一部将邮票图案和主题为中心的展品,令人大吃一惊。但鉴于费塔在国际邮坛的地位,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别出心裁的展品,并认为这种收集方式值得尝试。此后,国际集邮联合会(FIP)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把专题集邮确定为邮展的一个重要类别,正式纳入竞赛级国际邮展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