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茵  鲁昱晖 《声屏世界》2016,(10):37-38
《开罗宣言》以开罗会议为创作背景,是一部史观正确、制作精良的抗战类型的主旋律影片.与众多集中表现战争场面的同类型影片不同的是,《开罗宣言》以情报战为线索贯穿全片,建构了三条清晰的叙事线索,营造了层次分明、节奏紧张的叙事氛围.  相似文献   

2.
乔永 《出版史料》2009,(1):121-124
《辞源》是借鉴国外辞书编纂工艺首创体例的第一部新型辞书,被誉为第一部中国百科全书。《辞源》编写体例奠定了现代汉语辞书编纂体例和基本格局。《辞源》编撰与出版已有百年历史,回顾《辞源》百年编纂和修订的历程,对现代辞书编纂与修订和我们《辞源》新的修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体例》关于“人物设条”的条款规定:“重要人物,特别是近代、现代人物生卒日期可考的,力求精确到年、月、日。”这个规定是必要的。纵观世界上重要的辞书,对上书人物的生卒日期都是“力求精确”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科学家生平词典》等,都尽可能精确地写明列条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汉书·艺文志》结构体系的分析,探讨了其对目录学的类型、体例、目录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以期对现代目录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最蓝的眼睛》以来,莫里森在作品中叙述黑人背负沉重历史创伤记忆的同时,也一直探索黑人如何在当代的主流白人文化中重建历史、寻找文化身份与个体存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爵士乐》延续了黑人族群遭受集体创伤的主题,通过乔与维奥莱特的婚姻危机加以呈现,并使之延展成为被都市文化蛊惑、进退两难的当代黑人群像.莫里森以爵士乐为叙事线索,巧妙地融合了黑人创伤历史、家庭伦理、消费文明的异化作用等重大命题,在音乐的点睛作用下还原了黑人在历史场景与现代环境中的生存困境,并整合成为一幅震撼心灵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6.
中国启蒙美学崛起于明中叶的万历年间,从当时商业资本主义的萌芽到随之而来的外族入侵、西学东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一系列缀满历史时间链条的大事变,一次次打破了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固有格局。于是在启蒙美学和近代美学的舞台上,展开了古与今,中与外各种美学思想的对峙和冲突。这一系列的冲突构成了《美的冲突》一书中,近三百年的美学历程所面临的总的背景。《美的冲突》紧紧抓住了两条线索,一个是外在的各种美学力量相冲突的背景史,一个是内在的美的精神形态因冲突而不断生成的历史,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从杂多的理论现象中发现理论嬗变的有序性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李颖 《兰台世界》2008,(9):63-64
以《西学书目表》为例,介绍梁启超近代目录学理论和书目工作实践。梁启超对图书著录内容、图书著录体例、图书分类体系进行了创新,为我国近代目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增版东西学书录》和《译书经眼录》是近代学者顾燮光编纂的两部晚清新学书目。两书在编纂体例和图书分类方面创见颇多。此外,还记录了大量反映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并以书目提要的形式重新评介了诸多晚清以来兴起的新学科和新思想,学术价值甚大。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船政学堂》首次以编年体与共时性兼备、中西文化学者共同讲述的国际化视角,从"人"的角度切入,来讲述船政学堂以及船政毕业生鲜为人知的故事。其叙述特色与旨归主要体现以下几点:一、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互结合,再现了"船政学堂"办学的艰难历程与不俗成就;二、以人物叙事为中心,彰显了"船政学堂"为代表的近代精英的民族情怀;三、以史鉴今,透过"船政学堂"的办学历史探索近代中国图强的经验与教训。这种三种叙事手法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开发了历史纪录片的叙事本领,增加了纪录片尤其是历史人文题材纪录片的叙事魅力,为大型题材的纪录片在与其他电视节目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之路提供了可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10.
从《史记》成书到《汉书》问世,两汉历史叙事的视角,经历了由第一、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双重视角向单一的第三人称视角的转变,此后,《汉书》的叙事视角随同其他体例一起成为断代正史的定格,而《史记》及其续补之作的叙事视角,也相应地固定为西汉中后期特有的时代风尚。《西京杂记》文本明显的《史记》型叙事视角和选材取向,不仅与《汉书》以后《后汉书》、《三国志》等断代正史的叙事视角绝不相类,而且与《汉武帝内传》、《汉武故事》、《博物志》、《搜神记》等汉魏六朝笔记小说的叙事视角明显不同,所以其原始文本的写作时代,应该就在西汉后期。这一结论与考古发现对《杂记》内容的印证等其它证据相结合,说明葛洪关于《杂记》文本源自刘歆的说法能够成立。  相似文献   

11.
一定时期内主要社会媒体刊载的图书广告是反映整个出版业发展趋势的缩影,论文以1937—1945年《大公报》刊登的3095条图书广告为线索,用历史叙述和数据呈现的方式,揭示此期出版业发展变化的规律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创始之作。所谓纪传体的“纪”就是指本纪。《史纪》共有本纪12篇,以历史上的帝王为中心,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依次记叙了他们的言行政迹,同时也记载了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可以说,本纪就是一部按年代次序编写的帝王简史或系统的编年大事记,在纪传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该说本纪的这种或以朝代为中心或以人物为中心的编年叙事体例,在先秦的许多史籍中都有反映,但最终这种体例能够进入司马迁的视野并被作为纪传体中最重要的体例编排史事,却是与这种体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关系甚大。  相似文献   

13.
早期《申报》与近代大众阅报风习浅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申报》对中国近代大众阅报风习的深刻影响,是在《申报》兼容并蓄的经营理念基础上,通过与各社会阶层受众的分层融合,在对近代报业的行业示范性中得以体现的。《申报》本土化的用人机制、综合性的体例模式和政治保守主义,体现了其现代企业精神和成熟的商业理性,是保持基本受众群体的前提;《申报》对上海城市平民阶层、各类官绅、新旧知识群体的逐层渗透过程,是其打破传统阅读方式、培养现代报纸受众的过程;《申报》的报业示范性由其行业坐标角色、对上海市场的开拓和对现代新闻权益的维护所决定,并通过上海文化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典范性,对中国近代大众阅读风尚具有启蒙、培养、深化三层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心巧 《今传媒》2012,(12):150-152
长篇小说《白鹿原》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作家们新的创作思路和还原历史原貌的欲望。《白鹿原》在整个文学史的革命叙事中处于关键的转折阶段,呈现出与红色经典﹑革命历史小说等不一样的风貌,在政治层面是对革命话语的翻转和颠覆,体现出消解神圣﹑解构既有历史观念的立场。本文将从阶级模式、革命对象、革命政党、革命者形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陈忠实用他的笔,建构了一面反观现代革命历史的镜子,超越了当代文学史上传统的革命叙事话语体系,使得《白鹿原》成为一道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5.
张心巧 《报刊之友》2012,(12):150-152
长篇小说《白鹿原》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作家们新的创作思路和还原历史原貌的欲望。《白鹿原》在整个文学史的革命叙事中处于关键的转折阶段,呈现出与红色经典、革命历史小说等不一样的风貌,在政治层面是对革命话语的翻转和颠覆,体现出消解神圣、解构既有历史观念的立场。本文将从阶级模式、革命对象、革命政党、革命者形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陈忠实用他的笔,建构了一面反观现代革命历史的镜子,超越了当代文学史上传统的革命叙事话语体系,使得《白鹿原》成为一道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浴血荣光》不是以时间为线索的编年体式党史专著,而是对党史的另一种表述。它梳理分离出来具有关联性、相似性的党史人物和故事,进行比较与考量。我们从作者富有哲理性的叙述中,获得的是超越一般党史叙事的启发和思考。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建国大业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有其必然性。从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1936年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相似文献   

17.
我在《中国图书馆学史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史论》两文中均已写明:所谓中国图书馆学史,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图书馆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我们把中国图书馆学史按照中国历史的分期,划分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史(1840年以前)、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史(1840~1919年)、中国现代图书馆学史(1919~1949年)、中国当代图书馆学史(1949年以后)4个时期。由于中国的近代与现代时间不长,为方便叙述,我们将其合为一节,称为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史。本文所探讨的,便是这一时期图书馆学的历史。一中国在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之后,终于被(?)所需资金,原则上由事业单位自筹解决。自筹有困  相似文献   

18.
闫静  陈坤 《山西档案》2023,(3):5-12
以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中国档案学发展进入新阶段为背景,运用科学技术哲学的内史、外史以及库恩内外史结合的科学史观,从内部表现为理论问题、外部表现为学科建制出发,分别对中国(特色)档案学历史叙事呈现出的特点进行阶段性分析,对中国档案学的学科叙事以及其特色、话语是如何构建演变的进行讨论,总结出中国特色档案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走向独立、学科自省、学派自信。最终得出中国档案学科叙事演进规律:中国档案学在自我更迭的过程中,新的研究内容和领域不断出现,最终演变成了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建构了相对完备的学科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19.
《风云1911》(以下简称"风")演绎的是中华民族从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段时期神州大地上重大历史事件迭出,人物传奇纷纭,《风》剧在叙写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革命进步的真谛。但《风》剧的特别之处在于,剧中个体生命的情感并没有被宏大叙事的壮阔旅程所淹没,而是得到了重点关注和有力表达。这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感人至深。《风》剧通过抒写该时代背景下蔡振声与郭景文两大家族之间的悲欢离合,及由其衍生的家国情、友情、爱情、  相似文献   

20.
亦舒的小说往往以特有的女性叙事视角塑造独立自强、追求本真的现代都市女性形象,近期热映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正是由亦舒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文章以这部作品为例,探寻小说的影视剧改编的规律和方法,总结得出叙事造型化,主题体现时代特征,情节和人物的设定既要符合影视剧创作的规律,又要贴合实际,才能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