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今年是全国新闻战线连续第二年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也是自2011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继续和深化。“春运”、“物价”、“讨薪”、“留守儿童”、“食品安全”、“新农村建设”……在走基层接地气过程中,编辑记者们如何深入一线、如何有效抓“活鱼”、如何与百姓相处融洽引起话题,成为新闻工作者在工...  相似文献   

2.
李幽幽 《军事记者》2012,(11):16-16
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编辑记者们踏人火热军营,感知官兵情愫.记录基层点滴,采写了一大批文风朴实、感情真挚、清新脱俗的好文章、好作品。实践汪明,广大编辑记者只有切实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写出的新闻作品才能贴近实际、符合官兵口味、满足受众需求.采写的新闻才能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因此.只有在走基层中走得自觉、走得长久,改文风才能改得全面、改得彻底。  相似文献   

3.
2011年8月以来,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按照中宣部的要求,纷纷开展“记者走基层”活动,在新闻界刮起“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阵阵热潮。  相似文献   

4.
成嘉廷 《新闻窗》2012,(5):23-24
“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开展以来,全国新闻战线的同行们积极响应,切身实践,深受教育。作为一名省级党报的驻地记者,笔者长期身在基层一线,经常赴县下乡、进村入户,直接和基层广大干部群众打交道。“走转改”活动以来,笔者更加主动地深入基层一线,还参加了报社组织的“走转改”小分队,对基层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走转改”也有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2011年8月9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新闻实践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全面启动以来,作为基层的区县级新闻媒体,重庆市《江津日报》推出“记者走基层”、“百姓故事”、“记者进社区”等栏目面向基层,新闻工作者们深入一线蹲点了解,坚持采访写作,关注民生、关注变化、以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字为特征,在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下足气力。  相似文献   

6.
冗长,是当下新闻作品在文风方面的通病.以长为荣、以长为美,直接影响了受众的有效阅读,新闻传播力也大打折扣.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经说过:“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2011年5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提倡的文风是“短、实、新”.它的对立面就是“长、空、假”.中宣部2011年7月起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明确提出,在新闻报道中大力倡导“短、实、新”的清新文风,切实提高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有一位新闻界前辈说过:“记者是采购员,出门就是跌一把跤,也要捧起一坯土。”作为一名地市级党报青年新闻工作者,在2011年全国新闻系统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笔者和新闻界同行一样,积极响应号召,在做好日常时政新闻的同时,尽可能更深入地走下去,更深入地了解基层群众的现况,更好地了解基层的所求,以使党报记者采...  相似文献   

8.
正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大家族中的一种新兴文体,于1990年前后在新闻界普遍兴起,因其可见、可闻、可触、可感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空间。自新闻界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山东日照日报社在报纸重要位置推出"践行三贴近,记者乡村行"、"新春走基层"、"走基层百村行"、"我在现场"等现场短新闻栏目,刊发了大量来自基层、生动鲜活的新闻,使现场短新闻成为"走转改"活动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取得良好效果。现场短新闻的特征由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评委会在《现场短新闻评奖办法》中明确  相似文献   

9.
2011年8月初,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布置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段时间以来,记者走基层如火如荼地展开。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鲜活的新闻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全国各级各地的新闻媒体按照中宣部的要求,纷纷开展"记者走基层"活动,黄冈日报记者也当仁不让地加入到这一滚滚洪流中。其实,早在1998年,黄冈日报就拉开了"记者走基层"大幕。14年来,黄冈日报记者活跃在基层这个大舞台,从未离开,而且乐此不疲。因为我们的记者知道,新闻的营养来自于基层,鲜活的素材取自于基层,情真意切的优秀作品埋藏于基层。  相似文献   

11.
最近新闻界开展“走转改”活动.目前新闻界确实问题较多,要求到一线采写东西是应该的.但用“走转改”来要求党政机关是适当的,而媒体不是党政机关,记者不是领导干部.专业新闻传播是一种社会职业,其特征如马克思所说:“报纸的一般性质——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记者到一线不是领导干部体验生活,而是要能够抓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而且新闻有强烈的时效性特征.这些是不能通过简单地要求“走基层”就能做到的.当然,先从“走基层”做起,也是好的.  相似文献   

12.
五年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百名记者在基层”系列活动,坚持不懈,工作作风扎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阅读了记者们的作品文本、调研报告以及经验体会后,本人感受颇深,收获很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广大新闻工作者纷纷走出办公室,身入基层.心贴群众.采写出了一大批透着泥土芳香的新闻作品。那些记者亲历式的稿件因文风朴实、简短鲜活、紧贴基层,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许多战士说:叶艮纸上刊登的这些新闻,就像发生在我们单位一样!”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2014,(11):I0003-I0003
宁波广电集团新闻综合广播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化推进“走转改”活动。2014年,先后开展了《广播记者走基层——改革宁波行》《广播记者新春走基层》《深化走转改,五水共治我们在行动——保护母亲河纪行》《行进亚非欧,寻访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宁波人》《广播记者走基层——来自高温一线的报道》《深化走转改——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申遗城市纪行》等一系列主题采访活动,累计采制播发稿件近200篇,很好地提升了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锻炼了采编播队伍。  相似文献   

15.
源头有新闻报道的"活鱼",基层是记者的广阔天地。目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记者们能反映我们的生活,拉近了我们和新闻的距离,很温暖、很贴心。"  相似文献   

16.
围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嘉兴日报策划推出了“民情新闻日记”专栏,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蹲点乡村、社区,访民风、听民声,与村民拉家常,在社区给居民帮忙,到企业看发展,讲述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  相似文献   

17.
刘意婷 《报刊之友》2013,(9):117-118
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在全国新闻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也产生了一大批锐意出新的好记者和“接地气”的好新闻。作为最基层的县区媒体,虽然身处基层,却受客观条件制约,往往又脱离基层,更需要贯彻“走转改”的精神实质,制作出贴近民生的好新闻。本文从县区新闻媒体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基层新闻单位“走转改”的必要性和基本方法,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产生有活力、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8.
刘春 《中国记者》2012,(4):29-30
由于工作原因,我现在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少.春节期间是新闻的淡季,我偶然地打开了电视.呈现在屏幕上的是千篇一律的文艺节目,但当我看到走基层的报道以后,眼前一亮,心中一暖,所以后来我在微博上发了一条,转发率很高,看来群众所见略同.不难看出,记者们在走基层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我从专业层面对走基层的一些报道做些很肤浅的注解.  相似文献   

19.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本身就是一种作风,是彰显党性的具体体现,“温室里的玫瑰再鲜艳也不值得骄傲。”、“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脚踩在这一片黄土地上,心里才能踏实。”这是一位媒体编辑在参加“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后的感慨,实际上,这也是所有记者的真实体会。其实对于地市级新闻单位的记者来说,“走基层”几...  相似文献   

20.
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动以来,《十堰日报》编辑部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健全机制.扎实认真地开展“走、转、改”活动,记者们“一头汗、两脚泥”,写出一篇篇鲜活的报道。目前《十堰日报》刊发来基层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