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新增的一节内容,也是新教材鲜明特点的一节内容。我们在备课过程中注意到,教材中有这样一段介绍:教材讲到伽利略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简单的、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不过,速度怎样变化才算是“均匀”呢?他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可与t成正比,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可与z成正比(这里的z表示位移)。课本第49面讲到:“后来发现,如果可与x成正比,将会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伽利略是怎样推导的?其结果又是什么呢?教材并没有直接说明。这引起了我们热烈的讨论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贵刊2007年第12期刊登的张连之老师的《解读伽俐略“荒谬的结论”》一文,对是否存在口。∝x的运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该文提及教材介绍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简单的、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不过,速度怎样变化才算是“均匀”呢?伽利略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u与t成正比,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u与x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张锦科 《物理教师》2011,32(3):25-26
1问题的提出 新教材中增加的一节内容“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有这样一段话:伽利略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简单的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但是,速度是怎样均匀变化呢?一种是对时间的均匀变化,即与t成正比;另一种是对位移的均匀变化,即与x成正比.  相似文献   

4.
贵刊2007年第12期刊登的张连之老师的<解读伽俐略"荒谬的结论">一文,对是否存在v∝ x的运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该文提及教材介绍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简单的、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不过,速度怎样变化才算是"均匀"呢?伽利略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t成正比,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x成正比".教材必修1(2004年第1版)提到伽俐略"后来发现,如果v与x正比,将会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但究竟得出什么样的"荒谬的结论"?张老师提出用x-v图像来说明.该文提出,用纵坐标表示位移x,横坐标表示速度v.如果v ∝ x,则图像应该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如图1所示,并且认为图像中斜率表示时间t的大小,而从图1可以看出斜率k是一个常数,即时间是"凝固的,永恒不变的",这显然是荒谬的.  相似文献   

5.
沈耕福 《物理教师》2002,23(12):8-9
1 问题的提出 伽利略认为,最简单的变速运动的速度应是均匀变化的。但是,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均匀呢?他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时间,速度的变化相等,这就是现行中学教材中研究的匀变速运动模型;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位移,速度的变化相等。对于前者,中学物理教学中已作过详细的研究。而  相似文献   

6.
<正>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曾设想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应该是均匀变化的。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位移,那么速度随哪个物理量均匀变化才算呢?后来伽利略把加速度定义为a=dv/dt,认为a不变的运动是匀变速,即v与t成正比。而将另一种均匀  相似文献   

7.
张军 《物理教师》2014,(8):58-59
伽利略指出:匀变速运动可能有两种,一种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另一种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他通过研究认为前一种是最简单的、且常见的,而后一种,如果v与x成正比,将会推导出十分复杂的结论.那么,后一种运动究竟受力如何?实际中是否存在?速度、位移随时间如何变化?通过本文的研究,力图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8.
林辉庆 《物理教学》2020,(5):79-80,63
伽利略研究落体运动规律时放弃了速度与位移成正比的运动模型,而一道高考题却选用了这个运动模型,那么这种运动是否能够实现?本文考证常见的从速度与位移成正比推出“荒谬结论”的过程,指出其存在的错误,论证速度与位移成正比的运动能实现和不能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刊2011年教学研究版第3期《探究是否存在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运动》一文在讨论竖直放置的弹簧振子问题时,认为物块的速度v与下降位移x的图像是一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笔者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现推导如下.由题意知,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近代力学创始人伽利略相信,自然界是简单的,自然界的规律也是简单的.他从这个信念出发,猜想落体也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但是,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均匀”呢?  相似文献   

11.
孙衍棠 《物理教学探讨》2001,19(4):F003-F003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怎样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笔者最近结合“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文的教学进行了探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如图1所示,以初速度v0从O点水平抛出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经时间t运动到P点。设该时刻水平分速度为vx,竖直分速度为vy,实际运动速度为v,vx与v的夹角为α,以下称“速度角”;这段时间内水平分位移为x,竖直分位移为y,实际运动位移为s,x与s的夹角为β,以下称“位移角”.  相似文献   

13.
1中学教材中的“伽利略斜面实验”在中学教材中多次提到了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以人教版物理教材为例,表述如下. (1)初中物理教材“牛顿第一定律”中的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由此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相似文献   

14.
伽利略是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有名的“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的“落体的速度与落体的重量成正比”这条被人们遵守了千百年的定律,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开创人。可是,你知道吗,伽利略年轻时曾一度想当  相似文献   

15.
几乎所有版本的高中物理新课标课本都在必修1第四章"1牛顿第一定律"一节安排并解读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即双斜面实验,小球从一个下降的斜面滚下并滚上一个上升的斜面;而初中物理新课标课本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一节安排的则是一个单斜面理想实验,即小球从一个下降的斜面滚下并运动到粗糙不同的平面上,高中教材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变化?伽利略当年为什么要做较复杂的双斜面  相似文献   

16.
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中典型的运动,掌握它尤为重要,接受方式值得探讨,请尝试一下下面方式的整合过程吧!知识点1.速度.(1)分速度:vx=v0、vy=gt(如图1所示)(2)合速度:v2=v2x+v2y(3)速度偏向角β随时间t关系:tanβ=vy/vx=(g/v0)(4)速度和位移偏向角关系:tanβ=2tanα(5)速度变化量Δv=gΔt,方向竖直向下(如图2所示)(6)速度反向延长线交与x轴上的x/2处  相似文献   

17.
赵坚  李力 《物理教师》2014,(2):55-55
本文通过极限的ε-δ语言和极限的运算这两条途径,证明了洛伦兹变换过渡为伽利略变换的条件应该是v〈〈c,而不是“v〈〈c且x〈〈ct”.  相似文献   

18.
高中物理教材对动能定理成立的条件没有作出明确的说明,这为我们讨论问题预留了空间。那么动能定理在参考系内成在的条件是什么呢?下面笔者进行相应求证。仅供参考。1在任何惯性参考系内,动能定理都成立凡牛顿定律成立的参考系,我们称之为惯性参考系。因此,惯性参考系是“静止”的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为了简便,我们仅在一维空间进行求证。设O′为固定参考系,O参考系以v的速度沿x轴作匀速直线运动。一质量为m的物体,相对O参考系运动的初速度为v1,在恒力F的作用下,在运动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s,速度增加到v2,如图1所示。1.1动能定…  相似文献   

19.
魏清兰 《考试周刊》2015,(2):136-137
<正>平抛运动是物体只有在重力的作用下以一定的水平速度v0抛出的曲线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运动时间0至t时刻,水平位移x=vxt=v0t,竖直方向位移y=12gt2=g2v02x2=12vyt(12vy平均速度,因竖直方向是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S2=x2+y2;t时刻其水平方向分速度vx=v0,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y=gt,合速度v2=vx2  相似文献   

20.
矛盾规律说明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事物为什么会发展、变化的?就是因为它内部矛盾的统一和斗争。现在要问:事物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呢?发展、变化是怎样的情形、经过怎样的过程呢?这就要讲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讲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毛主席说:“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当着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