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钟赤兵(914-1975),平江城关镇人.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2月26日在娄山关战斗中右腿负重伤,被截除后,他以顽强的革命意志,独腿爬雪山,过草地,走完长征路,转战南北,屡建奇功.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中将军衔,历任军委民航局局长,贵州省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是闻名中外的解放军独腿虎将.  相似文献   

2.
凌辉 《档案时空》2007,(5):13-15
钟赤兵(914-1975),平江城关镇人.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2月26日在娄山关战斗中右腿负重伤,被截除后,他以顽强的革命意志,独腿爬雪山,过草地,走完长征路,转战南北,屡建奇功.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中将军衔,历任军委民航局局长,贵州省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是闻名中外的解放军独腿虎将.  相似文献   

3.
“吃水不忘挖井人”,伟大领袖毛泽东离开我们已经27年了,他的嘉言懿行仍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颂。他的理论和思想仍在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毛泽东的英名,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毛泽东的音容也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在毛泽东诞辰110年之际,仅以此文纪念毛泽东与图书馆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4.
文风的改革──兼论毛泽东对中国杂文事业的贡献储瑞耕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纪念他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很多很多;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学问家,毛泽东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至今闪耀着熠熠光彩的精神文化财富——他的哲学、军事、政治、经...  相似文献   

5.
寓用人之道于比喻之中领导者高明与否,一个重要的标志,是能不能知人善任。毛泽东对他下属的高级领导干部都有~个基本的看法。而他对人评技论短时,常常爱用比喻断定。长征途中,张国焘阴谋分裂党中央,曾给右路军指挥部负责人发一份密码电报。叶剑英得知此事后,悄悄把电报送给了毛泽东,为挽救红军、挽救党立了大功。毛泽东把叶剑英比作古代的忠臣吕端,曾写诗云:“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从此以后,毛泽东对叶剑英一直委以重任。我党与国民党的两次重要谈判,都派叶剑英参加。当今中国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毛泽东对他的非凡…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称赵超构的评论和杂有高度平民性。说他是平民评论家,平民代言人。这里作为“之一”的1944年访问延安,对于他是极为重要的。他初次结识了毛泽东,写出长篇,通讯《延安一月》,得到毛泽东的赞赏。此事影响了他一生。  相似文献   

7.
一、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的形成条件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久影响。毛泽东一生好学,攻读不倦。他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遗产中汲取有生命力的东西,作为形成其报刊观点的营养。例如:其一,毛泽东向新闻宣传工作者提出“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的要求时,借用了《论语》中的一段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二,反对书生办报时,毛泽东指出不能像刘备、孙权、袁绍那样多谋寡断,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而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其三,毛泽东强调记者的调查研究基本功。在论述这个问题时,他引…  相似文献   

8.
叶永烈  辛欣 《出版参考》2005,(11):28-29
谢静宜对她“面试” 毛泽东自1974年春天开始,视力明显减弱了,看东西模糊不清。向来自己看文件、批文件的他,不得不叫机要秘书代读,照他的意见代签文件。这年8月,毛泽东路过武汉时,大夫在东湖宾馆为他诊看眼疾,断定为“老年性白内障”。其中,有一只眼睛病情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这个横空出世磁石般的威名,以其非凡的才略影响了20世纪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他给当代乃至后代的中国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究竟是为什么?其中的原委需要从历史与现实、个人品格与国民心理、理想人格与民族追求等多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戴木才教授撰写了《毛泽东人格》(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回月版)一书。这一专著在目前国内外上干种研究毛泽东的著作中独树一帜,它运用人格学理论分析毛泽东人格的形成,用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展示他对中国及世界所造成的影响,突破了将毛泽东研究圃于党史、近代史、思…  相似文献   

10.
今年9月9日是毛泽东主席逝世30周年的日子。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关心和重视吉林省的建设和发展,曾两次来吉林省视察工作,在吉林大地深深地印上他的足迹,留下他的谆谆教诲和浓浓墨迹,使全省各族人民深受教育和鼓舞。  相似文献   

11.
1976年9月10日晚上11点多钟,杜修贤在人民大会堂布置悼念毛泽东的吊唁活动的拍摄工作,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困了乏了,就一支接一支地吸烟。几十小时后,毛泽东的遗体就要运至这里,明天还要拍摄瞻仰毛泽东遗容的场景,想到这里,他准备坐在大厅的沙发里休息一刻。朦胧间,耳边有一个声音对他说“老杜,你带上相机跟我走”,他睁眼一看,是汪东兴。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1937年出版的中文版《毛泽东自传》屡屡“惊现”于西安、宝鸡、永康等地,各大媒体纷纷追踪报道,一时间沸沸扬扬,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那么,《毛泽东自传》何以能在当时公开出版发行,其中的内幕如何?要回答这些问题,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复旦大学教授孙寒冰。《毛泽东自传》从发现、请人翻译、审阅校改到争取批准出版发行等一系列工作,都是他一手策划和经办的。1937年的一天,孙寒冰在阅读《Asia》杂志(即英文《亚细亚》月刊),发现斯诺写的《毛泽东自传》,如获至宝,一口气读完,当即把他的学生汪衡找来,请汪全文翻译…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领袖,而且也是一位才华横溢、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笔笔创新,汪洋恣肆;字字意味,布局合理;笔法迭宕,极意疏荡,神色飞动;骨法润达,气象宏浑,魄力遒健。尤其是他挥笔题书的报头、刊头书法,更是一部难得的书法宝典。毛泽东题书的报头最多的应首推党报报头,不少报头不是题书一次,而是多次。那么,毛泽东题书的党报报头知多少呢?史料考证表明,毛泽东最早题书的党报报头是《陕西日报》的前身,即在他倡议下于1940年3月25日在延安创刊的《边区群众报》,该报1948年1月1日易名为…  相似文献   

14.
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生日。作为党的领袖,毛泽东生前曾明确要求,不要做寿。偶尔有几次,身边的工作人员出于真情,为毛泽东庆祝生日,也只不过是在原来的伙食标准上加一两个菜而已。党内外同志提出为毛泽东祝寿,都被他谢绝了。毛泽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党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5.
王存福 《档案时空》2011,(11):25-29
孔从洲是国共两党的中将,毛泽东对这位爱国将领了如指掌,亲自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结为儿女亲家之后,毛泽东对孔从洲更是厚爱有加,两人肝胆相照,留下一段历史佳话。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这位指点当代中国江山的风流人物,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理论家,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宣传鼓动家。他在文章、演讲、谈话、诗词中,比喻手法的运用自如,令中外文人墨客赞口不绝。美国著名女作家斯特朗曾经讲过:“在毛泽东的文章中和他与人谈话时,我从未遇见过有人使用如此鲜明而又充满诗意的比喻。”翻开占今中外大家的名著,都有不少精彩的比喻。而毛泽东使用的比喻,则是他独有的一种“秘密武器”。无论是明比、德比、曲比、借比、博比,都具有想象丰富、气势雄伟、寓意深刻、引人入胜的想力。我们做文字工…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父亲陈士榘,为党的革命事业和民族解放做出过杰出的贡献,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他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57位开国上将之一。父亲于上世纪20年代踏上革命道路,参加了毛泽东组织的秋收起义,并跟随毛泽东一起上井冈山,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弹一星基地建设都写满了他史诗般的传奇。  相似文献   

18.
采访两个“毛泽东”何学元本文作者何学元席间与毛泽东扮演者古月握手交谈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东方巨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影响了一个时代,在他逝世若于年以后,人们仍然呼唤着这个响亮的名字,崇拜这位世界伟人。近些年来,毛泽东形象有了另一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7,(5)
阅读与审校从毛泽东的读书习惯谈起文/晓关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经他批校评点过的书籍、文章不胜枚举。毛泽东读书有个良好的习惯,就是喜欢用审校者的眼光检视文中的错误漏洞,随时指出或订正编校、排版上的错讹失误,有时还亲自动笔修改报纸上发表的新闻稿中的语法修辞...  相似文献   

20.
本刊短评     
近一个时期,有关毛泽东同志个人及家庭生活情况的图书出版不少。诸如《毛泽东逸闻录》、《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毛泽东家世》、《领袖泪》、《走向神坛的毛泽东》、《红墙内外——毛泽东的生活实录》等等,水平参差不齐,质量优劣不等,有不少内容离奇古怪,令人怀疑。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宣传毛泽东同志为革命事业做出的丰功伟绩,让人们了解他,认识他,学习他,是一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