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教育资源建设、教师应用能力和信息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充分运用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活动形式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为了提高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水平,常州市电化教育馆和常州教育信息中心将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树人 《教育文汇》2013,(19):5-5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全省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加快改造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终端设施普及水平,实现多媒体班班通。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建设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远程教学支撑系统,形成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完善教育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确保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系统建设必要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通脉,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当前,我国进入数字中国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以5G、AI、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信息技术,正在促进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转变,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发展。高校新基建同样也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新契机。高校数字化转型以信息化建设为主导,以新基建为重要基础。如何抓住新基建的风口、实现教育信息化快速腾飞,成为摆在信息化工作者面前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教学、科研与管理平台的校园网成了中职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是各中职学校必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其规格和应用水平是衡量中职学校教学与管理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构建一个经济实用的校园网,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各层面信息化,打造数字化校园是今后中职学校发展的趋势,也中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与载体,本文选取兰州市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投资总量、运营管理三个关键要素,采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兰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投资不足、历史欠账严重、投资主体单一、社会资金占整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比重偏低、运营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6.
推进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工程。创新省、市、县(市、区)、校四级信息化建设协调管理与联动机制。以农村教育信息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信息化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学校数字化差距。加快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全省独立建制中小学信息化设施的标准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协调: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西部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也是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协调: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区域开发与突出重点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与非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协调。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发展,校园网络等基础设施已经逐步完善,实验室、会议室和图书馆等场所,都已经普遍实现了信息化手段的管理。但如何在已有的设施基础上,为高校师生提供更精细的服务,如文印信息化等,成为当下校园信息化关注的重点。近日,来自广东地区高校、职业学校的信息中心负责  相似文献   

10.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江苏工业学院校园一卡通系统工程的应用范围、体系结构以及管理措施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共享环境。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与实现、先进的网络环境、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将提高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将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最广泛和最直接的渠道,也是党全部工作与战斗力的基石,更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基础。鸟鲁木齐市按照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区党的建设。乌市强化社区党建工作,在推动本市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乌鲁木齐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出现了融资方式单一、缺乏良性偿债机制和负债偏重等问题。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也迫使乌鲁木齐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必须转型。规范建设乌鲁木齐市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总体思路是“政府主导、市场化、规范化”;管理体制要实行业务主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双重管理和考核;运行机制要建立以财政政策性和内源性融资为主体的资金注入机制,建立健全投融资机构的投资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投融资机构考评机制、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投融资资本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3.
黄山市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已成为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活动大众化、散客化现象日益普遍,公众对旅游活动中旅游公共设施、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因此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加快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旅游城市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黄山市作为安徽省重要的旅游城市、国家重点旅游城市,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效益提升显著.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方式多样化发展,自助旅游也日渐兴起,但与许多发达城市相比,黄山市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通过对黄山市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句丽后期“城人”与“城体制”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城人”即是高句丽各城中的军士。它是高句丽后期地方行政体制变化和部族化政权体制相作用的必然产物。“城人”是高句丽“城体制”社会结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高句丽山城防御所倚重的最主要力量。通过部族体制组织起来的“城人”使得高句丽后期的各“城”团聚成了一个个难以攻克的军事据点,是“城体制”得以取代五部制成为高句丽后期地方行政体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推进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对于促进安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相关合肥经济圈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目前合肥经济圈发展的基本特点,分析合肥经济圈存在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偏弱、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市场一体化有待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够、一体化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制约一体化发展的障碍,提出了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一体化市场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体制机制等五大推进一体化的路径,以利于把合肥经济圈建设成为对接长三角,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经济圈。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设施可以很好地反映城市的特色与风采,传递城市的文化艺术信息。随着社会进步,城市公共设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在分析城市公共设施现状及存在弊端的基础上,从功能、形态、人性化等方面探讨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是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门户,也将成为中国西部中心城市,快速的城市发展迫切需要健康城市理论思想的指导。依据健康城市理论,借鉴了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内、外制订的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调查了乌鲁木齐市2004——2010年间城市环境、经济、社会、公众健康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分析得出了乌鲁木齐市近几年城市健康发展现状,为相关部门开展健康城市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平凉府(包括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市所辖地区、庆阳市的镇原县,宁夏固原市和吴忠市的海原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和宁夏南部,陇东黄土高原西部,该区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本文拟通过对大量的正史资料和平凉府方志进行检索梳理,对明清时期平凉府人口增长,土地开垦,水利设施的建设及农作物的种类等进行了探究,进而对明清时期平凉府农业开发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以致对历史时期降水量较少、生态环境脆弱的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开发有所助益,以引起当代开发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以乌鲁木齐的城市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从管理者和指导者、社区体育组织、场地设施和经费、社区体育活动和社区成员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状,提出建议,为西部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降低能耗、节约能源成为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及布局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德州市城区主要道路路灯进行测量,并采用路面平均亮度、路面平均照度等相关参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区各路段的路灯布局配置相差较大,部分路段与国家标准值相差甚远,新老城区及繁华地段的各项指标相差很大,配置LED路灯的主干道照明效果也不理想。基于此,提出了城市道路路灯布局优化设计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