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音乐5年级(下册)《编花篮》。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并体会河南民歌风格。2.通过欣赏各地方民歌,产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扩大视野。3.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创编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1.学唱河南民歌,了解其他地方民歌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课型:以歌唱教学为主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欣赏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教材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七年级第十三册第三单元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设计理念:《桑塔·露琪亚》是一首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民歌,而桑塔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国标版五年级第九册音乐第一课《爱的礼赞》第一课时,学习并表演《甜甜的秘密》、欣赏《飞来的花瓣》。 教学重点:学唱《甜甜的秘密》,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唱准旋律中的大跳音程和后半拍起。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民族花苑",欣赏《八骏赞》(无伴奏合唱)教学内容:1、了解蒙古民歌的长调与短调2、欣赏无伴奏合唱《八骏赞》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花苑",这一主题与当前学科教学要渗透"两纲"教育能很好的契合,教学内容是以我国几个人数较多的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为主,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风格鲜明的歌、乐曲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少数民族的音乐风采,热爱  相似文献   

5.
一、选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二、教学内容:1.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2.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三、学情分析:江苏民歌《茉莉花》虽然有的学生有点熟悉,但并不了解它所蕴涵的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6,(Z2)
谈及中原,必谈河南;说起河南,必谈豫剧;谈起豫剧,必谈常香玉。常香玉捐赠飞机的义举载入史册,“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唱词,唱的是戏中人,传达的却是中原女性,甚至是华夏新女性的豪情与壮志。史秀荣,唱出的是新世纪女性的豪情与壮举。  相似文献   

7.
课型:歌课唱年级:四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教材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欢腾的节日》)教材分析:歌曲《快乐的泼水节》为一段体结构,旋律具有鲜明的傣族民歌特征,情绪欢快跳跃,表现了傣家泼水节热闹的场面和娃娃们在节日里喜悦的心情。  相似文献   

8.
小女子不才,对花木兰的了解仅限于初中时学过的一篇课文《木兰诗》外加一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豫剧。也曾努力寻找关于这位古代女英雄的点点滴滴,但一无所获?近日在 VCD 出租点发现有《花木兰》的影碟片,拿回家欣赏完之后,不禁感慨颇多。  相似文献   

9.
年级:三年级(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四课)课型:综合课课时: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唱:《边区好地方》2.动:歌表演,《边区好地方》3.听: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节奏二、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2.初步感受陕北民歌的风格,学唱陕北民歌《边区好地方》,并引导学生进行歌表演,配以打击乐器,综合体会解放区人民热烈、向上的情绪,从而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三、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0.
教学年级:小学六年级教学内容:江苏版音乐课本第十一册第三课欣赏部分《小曲好唱口难开》。设计意图:歌剧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剧种,如何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1.
“谁说女子不如男”,人民艺术家常香玉以一出豫剧《花木兰》风靡艺坛,家喻户晓。 戏比天大。常香玉使一个乡间小戏成为中国的地方第一剧种,唱遍黄河两岸、大江南北,而且走出了国门,拥有亿万观众和戏迷。  相似文献   

12.
<正>单元设计综述设计者:张燕梅单元主题:山野放歌年级:八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江西民歌《打支山歌过横排》;欣赏陕北风格的新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欣赏由青海花儿改编的电声作品《花儿与少年》,以及大型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第四组曲中的《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课型:唱歌课教学目标:1、能用平稳的气息,优美、抒情、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表达对草原的热爱之情。2、感受合唱与齐唱的不同效果,学唱二声部,做到声音和谐。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唱古诗歌曲《锄禾》;欣赏《读唐诗》。 年级:四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听音乐、诵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在音乐中吟唱古诗的能力,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歌曲《铃铛舞》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具有苗族民歌风味的歌曲《铃铛舞》,通过听、跳、唱、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韵律,让学生记住歌曲的骨干音,并能充分理解表现歌曲。  相似文献   

16.
课型:歌唱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纸船的梦》(教材选自人音版《音乐》第十册第8课)教材分析:《小纸船的梦》是一首旋律优美抒情,充满童趣的儿童歌曲,歌词朴实、简洁,包含了对梦想的向往。歌曲为3/4拍,中速,结构为A+B结束句。其中b部分是以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结束句出现的变化音更使音乐充满梦幻色彩。  相似文献   

17.
一、情景描述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音乐第十二册第一课是《青春放歌》,其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是欣赏《行星组曲》里的三首:火星、金星和木星。《木星——欢乐使者》的第二部分连接段落引入的是一首颂歌,旋律纯朴而宽广,宛如民歌那样质朴无华、亲切感人。在欣赏完后有一个班  相似文献   

18.
课型:音乐鉴赏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民歌《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了解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材分析:汉族民歌按不同地区的音乐特色可以划分为八个色彩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本课所指"南国风"包含了南方色彩区(西南、江浙、闽粤台以及南北过渡色彩区(湘鄂、江淮)。其中,《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分别为西南、江浙、湘鄂三个民歌色彩区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9.
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年级:六年级教学内容:学唱京歌《校园小戏迷》。教材分析:《校园小戏迷》是人音版十一册第四课的内容。这是一首戏味浓郁的京歌。短小精练的歌词里包含了京剧的行当、唱腔与韵味。通俗简洁,含义深刻,朗朗上口。2/4节拍(一板一眼),中速。本课原来是单声部旋律,教师参考戏曲中的锣鼓经,改编成二声部的合唱作品。  相似文献   

20.
课型:歌唱课年级: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歌曲《我们的田野》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曲的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