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语丝》周刊1924年11月17日创刊于北京大学第一院新潮社,1927年10月被查封,同年12月在上海复刊,先后由孙伏园、鲁迅、周作人、柔石和李小峰主编。1930年3月10日出至第5卷第52期停刊。《语丝》周刊以发表杂感、短评、随笔为主,兼及  相似文献   

2.
论《语丝》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语丝派”,因《语丝》(周刊)而得名。《语丝》是比较注重思想、社会批评的综合性文艺刊物。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创刊于北京。前三卷由周作人主编。一九二七年十月,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查封。同年十二月移至上海复刊,自第四卷第一期起由鲁迅主编。一年后,改由柔石代编。半年后,交还出版所北新书局·由李小峰接编。逮至一九三○年三月,出完第五卷,自动停刊。《语丝》历时五年,每年一卷,每卷五十二期,共出二百六十期。  相似文献   

3.
在《语丝》周刊的发展过程中,川岛的贡献不应被忽视。他的价值不仅在《语丝》研究和鲁迅研究中,更在他的作品本身。论文通过对《语丝》的历史考察,梳理了川岛与《语丝》之间的关系,并在分析川岛作品的基础上,肯定其开拓出的文章风格。它们既是面向个人的,也是面向社会的。在对社会人生艰难的思索与执著的叩问中,川岛保持了新鲜的视角,维护了单纯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语丝》是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创刊于北京的一种周刊。一九二七年冬移至上海,一九三○年三月十日自动停刊。《语丝》在上海出版时曾先后经鲁迅、柔石、李小峰编辑,这一点无可异议。但对于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把孙伏园说成是《语丝》在北京时期的编辑,我们却不能苟同。据了解,持《语丝》是孙伏园所编的有两点理由:一、鲁迅曾经说过:“(《语丝》)的创办,倒要归功于伏园一位的”。二、川岛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5.
近日笔者整理《语丝》与《现代评论》两种期刊,顺便翻阅了一些与之有关的书籍和资料,没想到竟然遇到如此多的问题,小到刊物的创终刊时间,大到刊物中文章的观点,错误之处比比皆是。 首先是关于《语丝》和《现代评论》的创终刊日期、期刊总数、编辑出版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语丝》的概况简介列举两种:第一种是《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由阿英主编,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2月出版,第489页“《语丝》语丝社编,周报。周作人主编。创刊于1924年,共发行十二卷,一九三一年休刊,北新书局发行。”第二种是《中文期刊大词典》,由伍杰主编,北京…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周作人主编或主持的代表不同时期编辑思想的标志性刊物《语丝》和《骆驼草》入手,将周作人放在不同的阐释视野来探察其编辑行为与文学创作的联系,探讨编辑出版行为对其创作的影响及创作风格对刊物风格的形成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版)七年级选了鲁迅的散文诗《风筝》,该诗最早发表于1925年2月《语丝》周刊第12期,后来收入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语丝派是一个复杂的文人群体组合,以鲁迅与周作人为执牛耳,二人在现代文学中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自然他们的文学思想观对《语丝》的兴衰也发挥着重大影响。两人各代表两种文学思想观,在《语丝》的发展历程中,这两种文学思想观不断地联盟、分裂,在分与合中成就了《语丝》的辉煌,也酿成了《语丝》的衰落。  相似文献   

9.
"语丝"杂文在我国现代杂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分析《语丝》周刊作品尤其是前期作品,可看出其具有两大突出的审美特征:一、具有坦率而真诚的情感,并熔铸了现实主义精神;二、在论证的理趣化过程中形成了幽默之风。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20,(3):55-60
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社团,对它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语丝》出版时期至20世纪末,既有语丝社同人对社团的实时评价,又有学术界对于这一社团的回顾式考察。第二个阶段为21世纪初至今,研究者们从民俗学、传播学、文体学等诸多角度切入,从语丝文体、作家评价、杂志研究等方面对语丝社加以考察。尽管语丝社研究成果丰硕,但仍存在可供发掘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