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采用了“情节错乱法”进行分析切入,即抓住别里科夫的婚事这一问题,先从中间入手,然后向两边渗透,仅用了一个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效果不错。上课伊始,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既突兀又新鲜的富有刺激性的问题。我问学生,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能不能谈恋爱?学生讨论很热烈。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别里科夫能够也应该谈恋爱。理由有三点:第一,别里科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从人本意义的角度来看,别里科夫也有追求异性的权利;第二,别里科夫的生活并不顺心,他虽然以“辖制全城十至十五年”使人们“战战兢兢”为快,但他的…  相似文献   

2.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也是我国语文课本里的传统篇目。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别里科夫,传统观点认为他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别里科夫真的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吗?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叫卫道士。卫道士是指捍卫保护某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的人。例如鲁四老爷(鲁迅《祝福》)捍卫保护封建地位的思想体系,他可以说是封建思想的卫士,而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我们看不出别里科夫拥护沙皇专制制度的表现。审读全文,别里科夫所说的不过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只要不出乱子就好”。别里科夫并没有直接扼杀新事…  相似文献   

3.
别里科夫作为“套中人”,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本文尝试从欣赏、阐发、评价、质疑等方面出发,选择小说漫画中的别里科夫、恋爱中的别里科夫、众人眼中的别里科夫等经典语段,运用创意阅读的方法,实践创意细读。在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归纳小说的创作规律,实现读写一体,力求发现一个多元、丰富的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紧扣文本,对契柯夫小说《套中人》的主人公形象别里科夫进行重新认识。文章从小说结构入手,论述了别里科夫形象的普遍性,否定了别里科夫是旧制度的卫道士和帮凶之说,指出别里科夫不过是沙皇专制制度下被扭曲了的奴性十足的“小人物”。文章还论述了“套中人”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巨大危害以及契诃夫创作《套中人》、塑造别里科夫形象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方坤 《学语文》2012,(4):21-22
我们以前在进行《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时,很少将主人公别里科夫与其它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因为一般的观点认为别里科夫生活在十九世纪末的沙皇俄国。在教材中很少能找到与他具有可比性的小说人物。于是仅仅孤立地对别里科夫这个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一个作品的解读,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看法,许多人对于《套中人》主人公别里科夫就有自己的看法。一般人都认为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统治的卫道士,是沙皇暴君的帮凶,这似乎已经成为定论了;还有人认为别里科夫也是比较可怜,是一个被时代异化了的可怜虫。  相似文献   

7.
提起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很容易使人想起他笔下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套子似的外形,套子似的语言,套子似的生活——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刻画了一个找不到自我,只看得到规则、牢笼的可怜形象——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8.
文中曾经提到别里科夫卷起的裤腿,这个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人为何会卷起裤腿?卷起的裤脚就像别里科夫对外出气的毛孔一样,是他唯一与外界接触地方,也是唯一可以让人喘息的地方。小说全文整个让套子包裹着,让人喘不过气来,别里科夫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也把整个小镇装在了套子里。他对人们的一切都看不惯,学校乃至全城几乎都在他的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9.
教学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学生们对胆小孤僻、迂腐多疑的别里科夫深恶痛绝,但又觉得别里科夫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他既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维护者,同时也是一个受害者,  相似文献   

10.
一、不该删掉的精彩之笔《装在套子里的人》全文一万余字,采用故事套故事的形式,借中学教师布尔金之口讲述有关别里科夫的故事。课文直接截取了与别里科夫有关的内容。姑且不论这种删节是否会偏离契诃夫原作的主旨,就直接截取的与别里科夫有关的内容而言,笔者以为,课文删掉了几  相似文献   

11.
一、内容梗概《装在套子里的人》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其中,华连卡人物形象的出现,无论是在对故事情节的推动,还是在对别里科夫形象的反衬以及对全文基调的奠定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华连卡人物形象的分析,从另一个角度剖析整篇文章。二、关键词华连卡,别里科夫,乌克兰,象征。三、资料引用1.高中《语文》第四册。2.《世界短篇小说名著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版。3.www.sina.com生活在套子中的别里科夫,生活也有波折。有一个人闯入了他的套子生活,就是华连卡。她的到来如同一块石子一样把别里科夫死水一潭的沉闷生活搅起了…  相似文献   

12.
<正>列夫·托尔斯泰说:契诃夫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细腻的笔触、精巧的细节,塑造了众多活生生的经典人物形象。读完《装在套子里的人》后,同学们一定会对文中的别里科夫产生好奇。你能否借由MBTI人格类型理论模型(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重新发现别里科夫形象中更为丰富的层次,继而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13.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塑造的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小说开头部分介绍了别里科夫已在两月前去世之后。接着就说:“他也真怪。”这“真怪”二字。便是小说的“眼睛”。整篇作品便从“眼睛”这儿睁开。领起下叙述。并从始至终贯穿到底,说明别里科夫的“怪”。怎么个怪法呢?  相似文献   

14.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 ,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别里科夫守旧与嫉新、胆怯与挑衅、怕人与害人的双重性格的形成是其心理变态的结果。这可以从精神分析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知有多少人看过《装在套子里的人》后痛恨别里科夫,那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中学教师,胆小如鼠,整天战战兢兢、惶恐不安的,不讨人喜欢,确实也很难让人恨他。 终其一生,别里科夫似乎没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但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认为他的“罪行”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6.
别里科夫可笑、可怜、可恶、可恨,但别里科夫更是可怕,他辖制学校乃至全城十五年,是专制制度的可怕的帮凶.  相似文献   

17.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世界文学经典,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别里科夫这一典型形象,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抓住别里科夫的婚事,通过通俗的故事把握人物形象,借以达到了解时代,理解全文,认识作家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消极腐朽令人憎恶的别里科夫。他被视为一个公害,成为了世人都唾骂的公敌。但是,我却不全这么看。首先,我觉得别里科夫很可怜,他很孤独也很无助。试想:虽然在当时的那个社会里,别里科夫的所作所为也确实带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来”,无形中给世人套上了一个锁链。但是为什么在他刚刚开始“装进套子里”的时候,没有人去帮助他,开导他跳出套子?难道说在他还没有变得顽固僵化之前,他没有朋友?难道就没有人能够因为人性所固有的爱心或者同情心去帮助他、救救他?所以,我认为别里科夫会变得那么消极腐…  相似文献   

19.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的主人公,在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这是一个很独特的人物形象,以往很多的文学史家把别里科夫具备的性格特征称之为“别里科夫性格”,他们对别里科夫形象分析的要点是注重他的反动性,说他是“顽固的保守势力的代表”,他“凶狠”,“他死心塌地地维护造成了他整个思想性格的那个反动的沙皇专制”,他是  相似文献   

20.
卫道士乎,牺牲品乎?——兼评别里科夫的典型类型●安徽程敬原《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的套中人别里科夫一直被认为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详见课本预习提示和教学参考书)。最近又有教师撰文否定“卫道士”之说,发表新见解——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