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北朝时期,后梁政权在长江北岸设置了宜都郡夷道县,与江南陈朝宜都郡夷道县相对应。江南夷道县即两汉三国时期的"夷道县",只辖江南部分区域,不辖江北地区。至唐贞观年间,废江北夷道县入江南宜都县(汉夷道县,陈朝改为宜都县)。自此,宜都县的行政区划长期以来一直横跨长江南北。这正是《大清一统志》将三国古战场"猇亭"错误地移至江北岸之虎脑背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今天许多史学研究者认为江北虎脑背即猇亭之战发生地与《三国志》记载刘备"于夷道猇亭驻营"并不矛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64-265
上海鲁迅纪念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首个人物博物馆,馆名由周恩来题写。1951年1月8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3.
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江永女书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永女书,是由女性创造并只在女性中流传、使用的一种神秘符号,流传地点主要在湖南江永以及道县局部地区,它用歌谣、文字等形式记载了女性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世界,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江永女书在20世纪50年代才被社会发现,随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季羡林惊呼:“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法国女学者芭芭拉说:“女书是女人的圣经!真想不到在地球上某个角落还有一种只供妇女使用的文字。”美国著名学者哈里·诺曼也同样赞叹:“这是世界最令人惊奇的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4.
陈抟、张守真事迹考唐代剑一、陈抟籍贯陈抟(871-989)是唐末宋初时道教的重要人物。他传授的《先天图》对邵雍的先天象数学,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日本学者竺沙雅章称"他可谓是宋学的始祖人物""。在道教史上,陈抟以惊人的睡功名扬海宇,被...  相似文献   

5.
李健 《寻根》2014,(6):49-52
<正>1912年,应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聘请,鲁迅到教育部任职,在社会教育司任佥事,具体工作是负责图书馆、博物馆、动植物馆、美术馆及美术展览会事项。在1912~1915年的《鲁迅日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段时间与鲁迅交往的朋友主要有许寿裳、齐寿山、钱稻孙、杨莘耜等教育部的同事。大家年纪相仿,学历相当,情趣相投,经常三五成群一起逛琉璃厂,访旧书碑帖,品茗清谈,小酌聚餐,观剧译  相似文献   

6.
张梦阳 《东方文化》2002,1(1):119-121
1936年11月12日,悼念鲁迅的活动正处于高潮的时候,苏雪林写了一封《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后来刊登在1937年3月16日汉口《奔涛》1卷2期上。该主要是对蔡元培先生主持鲁迅葬仪表示不满,其理由有三:一日鲁迅病态心理,将于青年心灵发生不良影响也。二日鲁迅矛盾之人格,不足为国人法也。三日左派利用鲁迅为偶像,恣意宣传,将为党国之大患也。  相似文献   

7.
正"诚"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最早有关"诚"的思想产生于先秦时期,经过长期发展,到唐代经李翱等学者发掘,北宋时期周敦颐结合《易传》等多家思想对"诚"进行了新的发挥。分析周敦颐"诚"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把握宋代儒家思想的转向,理解宋明理学家关于"诚"的解释。本文试从本体、理想境界及修养方法三个方面阐述周敦颐"诚"的含义。一、作为本体的"诚"周敦颐吸取佛道之学的理论成果,建立以"诚"为本体的思想体系。《濂溪学案》中说到"元公崛起,二程嗣之  相似文献   

8.
郑晓江 《寻根》2002,(5):95-97
周敦颐,湖南道州人,生于北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卒于神宗熙宁6年(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周敦颐入仕51年,政绩显赫,深得百姓赞扬。他还是宋代理学的开创,影响了中国思想史八百年的基本走向,清康熙帝称之为“有宋理学之宗祖”。他撰写的《爱莲说》脍炙人口,其写《太极图说》、《通书》,虽然仅数千字,但却成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之作。他的人品更是被黄庭坚赞为“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其晚年居于濂溪书堂。  相似文献   

9.
姜德明 《寻根》2001,(5):52-53
1943年,徐昌霖等在重庆主编了一本艺杂志《天下章》,第5期上刊有张静庐先生撰写的《灾梨室散记》。其中“《译》二三事”和“《鲁迅日记》之谜”两节讲的是他1936年担任上海杂志公司经理时发生的事,都与鲁迅先生有点牵扯。《译》杂志原由鲁迅、茅盾主编,后交黄源主编。据张氏称刊物虽好,每期仅发行3000至5000册。出版一年后,生活书店拟换主编,鲁迅先生不同意,  相似文献   

10.
2008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目。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共和国第一代中央集体领导的重要成员,他把一生都献给他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的身影,深深地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如丰碑般屹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历史上。适逢周恩来110周年诞辰纪念日,再次引发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深情缅怀。  相似文献   

11.
李志超 《寻根》2005,(3):49-53
恩格斯曾指出,天文学是人类最早发生的科学。中国也不例外。本文要讲的是中国天文学的最早的精确史料—《国语·周语》的一段文字。它足以证明,周武王的史官们已经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其知识体系足够称为科学。为了帮助不熟悉中国古天文的读者、特别是海外出生的年轻人理解本文,先要讲一点有关的基础知识:阴阳合历规则和岁差原理。现在全世界华人仍以夏历与公历并用,春节是夏历的元旦。夏历不是夏代的历法。考古学的夏代是龙山文化或二里头文化,还没有文字。夏历是东周初期晋人之作,晋为夏墟,故称“夏历”。夏历与中原其他古历的共同点是阴…  相似文献   

12.
徽州三记     
赵丽宏 《寻根》2002,(1):94-97
如今的黄山市,古称徽州,辖屯溪、歙县、黟县、祁门等数县区。此地不仅山水奇秀,也是人文荟萃之地,无数明清时代的古宅民居,在这里得到完好的保存。  相似文献   

13.
陈虎 《寻根》2006,(4):34-40
周公,姬姓,名旦,是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他曾协助周武王伐纣灭商,辅佐周成王而摄政,东征平定管叔、蔡叔、霍叔与商纣王之子武庚的叛乱,营建洛邑,制礼作乐,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完善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周公开创了千秋伟业,被后世尊奉为天下第一圣人——元圣。《尚书大传》中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基本概括了周公的主要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4.
阅读周亮工     
陈三弟 《寻根》2005,(1):24-27
我是从《读画录》中最初认识周亮工的。明清以来的画论画史专著可以说成篇累牍,但平心而论,没有一部及得上《读画录》那么耐看耐品味的。无论其思想之精湛,还是品评当时画家画风之深刻,或者其以诗论画论人之匠心独特,其散文化行笔之凝练、隽永,那种诗人哲人一般的深邃目光,实在是当时乃至后来诸多相关著作无法比拟的。其对中国文人画的理解和诠释,可以说是真正触及到了其中的生命真谛。亮工是河南祥符(今开封)人。明清以还,河南曾诞生过不少文化俊杰,其中最有才华的有两位,一位是因孔尚任《桃花扇》而出名的商丘侯朝宗,另一位就是周亮工了。…  相似文献   

15.
March 5, 2008 marked the 110th anniversary of late Premier Zhou Enlai's 110th birth anniversary. Zhou Enlai was a great Marxist and outstanding revolutionary. As a major member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the leadership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e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his beloved motherland and people. He enjoyed widespread respect among Chines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and his lofty spirit and personality have been considered valuable asset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nation. On the occasion of his 110th birth anniversary commemorative events were launched nationwide.  相似文献   

16.
楼培 《寻根》2007,(6):84-87
钱钟书先生腹笥之丰,文笔之美,古今罕匹,其著述中卓荦大者已汇集成册,流布于世。三联版《钱钟书集》,皇皇巨著,凡十种十三册,嘉惠士林,泽被后学,固不待言。然“集”而未“全”,难免为人“求全责备”。如钱先生妙语隽永的书札一概未收,实在让企慕仰止的“钱迷”们感喟遗珠之憾。据说“按照原先的筹划,《钱钟书集》本拟推出书信卷。  相似文献   

17.
18.
周代贵族妇女的政治文化特征及相关的伦理观念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周代有一极引人关注的思想现象 ,即反复以女色关乎家国兴亡而戒己告人 ,由此引致周代对妇女道德伦理教化的重视 ,关注男女之别 ,制为婚姻之礼 ,以严正夫妇人伦 ,从而形成周礼规范下的妇女道德伦理体制。欲以道德教化严控妇女人格为入手 ,达到正国家、兴王道的目的 ,从正面制造和利用妇女的政治伦理价值。这在《毛诗序》代表的儒学诗义体系中得到集中体现 ,也反映出周礼文化一大特征 ,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深远影响 ,基本决定此后关于妇女道德形象的伦理范式标准。  相似文献   

19.
姚志远 《寻根》2021,(2):130-132
一据《绩溪仙石周氏宗谱》(以下简称《宗谱》)记载,绩溪周氏的始祖为唐歙州刺史周,其先世由庐江迁于饶州鄱阳。唐僖宗中和年间,周为躲避战乱迁居绩溪虎头山,是为一世祖,遂名始迁地曰周坑。周生三子,曰固、国、,周固迁小路口,周国仍居周坑,周迁东北乡之竹里,始分三支。  相似文献   

20.
子曰詩可興、觀、群、怨,"群"者,唱而和也,宋玉<答楚王問>,郢中之歌者,其為<下里>、<巴人>,和者眾;其為<陽春>、<白雪>,和者寡.周汝昌、顧隨二公之詩詞,蓋和而寡者也,二公閱世既曠,感慨遂深,而搞藻霞蔚,渾脱瀏濰,自是斯輪老手,不煩贊嘆.今以二公之詩詞,略述唱和之大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