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科学与文化》2010,(2):26-27
<正>"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艾滋女闫德利"……去年,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吸引我们眼球的人和事,然而,这些千奇百怪的网络事件又有多少是炒作的呢?猫扑大杂烩评出了2009年度网络10大炒作事件,躲在这些事件背后的"网络炒手"们也逐渐露出水面……1贾君鹏2009年7月16日,百度魔兽世界吧发表了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立即演变为一个全国性网络热点。  相似文献   

2.
奔跑中的3G     
廉锋 《世界发明》2009,(2):34-35
没有人能够再忍受没有电脑的日子,无论我们一天花在电脑上泡在网络中的时间有多长,我们总离不了它就是了。电脑和网络将我们的人际交往圈子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你没准哪天就会在网上认识一个在地球另一端的外国友人;电脑和网络又将我们的生存空间在不知不觉中缩小,因为现在“御宅族”只需在家就可以工作、购物、交友、娱乐全不误。这是一种新的社会文化价值标准的构建,3G同样会带给我们这样的惊喜。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在不注意防护的情况下,存储在电脑中的重要隐私数据、网银账号、聊天记录时时受到威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最近炒的比较热的“蹭网”现象…….因此大家不妨自己动手,按照如下步骤为你的电脑架设网络安全门,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以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因此,我们要养成随时打开“上网防护”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当前,个人电脑已高度普及,网络发展渗透到各行各业,也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脑安全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您在没有对电脑进行任何安全防护的情形下上网,你的电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文件突然丢失,文件名被篡改,木马程序等,从而引起不少网友对网络安全的担忧,究竟该如何改进保护电脑安全的意识呢?本文汇总了日常生活中关于网络安全的一些常见现象,并提供一些必要的防护方法,以此来增强大家的网络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5.
黑客让你的电脑变成“僵尸” 互联网就像一座城市,虽然不同凡响,但也充满了危险。在这样一座网络城市里,你会发现人们几乎都变成了另一个样子——甚至有时连你自己都如此。许多人变得粗俗无理了,而尤以电脑黑客最为可恶。他们能秘密地潜入受害者的电脑,对它进行远程操控:而受害的用户也许对此一无所知。当黑客利用该用户的电脑发送大量的垃圾邮件或者攻击人家的网页时,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洪玲 《科教文汇》2010,(6):173-17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大学生交流学习的平台,又是使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土壤。近年来,大学生因不能正确使用电脑和绿色上网,出现了网瘾、网恋、道德失范、刑事犯罪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和校园和谐;高职院校学生自控能力尤其差,如何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探索网络时代下的思政教育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切实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严肃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世界发明》2005,(5):84-84
硬盘空间不足,但你不想打开电脑的机箱.桌面上也放不下一块USB外置硬盘了?那么这款产品能提供一个不错的局域网存储解决方案。你可以用它同时连接两个USB接口的外置存储器.比如说外置硬盘或者是优盘,然后将其接入你的局域网中,这样你就得到了一个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器直接访问的网络存储器。除了价格过高之外.  相似文献   

8.
邓侃 《科学与生活》2009,(11):26-29
<正>手机与电脑不再是网络的终端,当传感器也成为网络终端之一,网络世界便出现了大片处女地,接入了"实物的世界"。1995年夏天,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个自动售货机,出售的可乐比市场上的便宜一半。所以,很多学生都去那个机器买  相似文献   

9.
网络身份证     
刘露 《百科知识》2011,(18):27-27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以网络为平台构建了一个繁荣的互联网社会。在这个特殊的社会里,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应用服务和人数众多的网民构成了互联网的根本,但也因此使得互联网混乱无序、充满危险,网络欺诈、信息被窃取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经常上网的用户一定体会过反复填写申请表格的烦琐。无论你申请论坛或是社区的账号,亦或是注册成为网上商城的用户,当你把相同的资料一次次地敲入电脑,一定会为这些重复的流程却又无法避免而感到厌倦。此外,你还要面临管理这些账户的烦恼。  相似文献   

10.
葛李  陈美娟 《今日科苑》2009,(15):109-109,106
网络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结合医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观念、提高网络信息技术水平、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丰富的思想政治网络信息平台网络平台、加强对网络的监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世界发明》2006,(4):85-85
忘了把必需的文件从家里的电脑拷贝出来?现在就让我们通过网络来及时地得到它们。如果你经常在家中的电脑上进行工作,相信你一定经历过当需要某个文件时却发现忘记把它拷贝出来的尴尬。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新时代》2007,(4):98-98
我们真的还需要有线电视吗?网络视频节目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席卷世界,从各大网站的视频点播,到个人提供的视频播客,更不要说那些可以通过P2P方式下载或者观看的内容了。为了能够在客厅或者卧室的电视机上欣赏这些网络视频节目,你可以购买或者组装一台专用的媒体中心电脑,或者购买一个可以通过你的家庭网络播放流媒体的设备。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将人们的生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人们越来越多的在工作、生活、学习中使用到网络的时候,纷繁的计算机技术也将人们越来越多的信息暴露在网络之中.如何保障局域网中的电脑的运行安全,如何让局域网中的信息不暴露在广袤的网络之中?成为了摆在网络维护工作人员面前的课题,本文中通过对局域网中计算机网络故障介绍及分析,提出相关维护方法,希望能对网络维护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苑》2008,(10):264
进入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网络课程的开设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趋势。本文在调查网络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结构,说明网络课程的一般形式;通过对课程内容、师生关系、资源以及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分析,列举了目前网络课程的6种模式,最后对网络课程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普及,网络课程的开发设计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根据网络课程的特点.讨论了基于网络课程的功能和设计原则,给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课程设计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电脑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网络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进入校园、家庭,来到中小学生身边,日渐成为中小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但是,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增强了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难免受一些负面影响。许多中小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不能分辨善恶,成为了利用网络手段来违法犯罪的潜在群体。本文从校园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谈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及如何管理中小学生上网行为,使网络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服务于信息科技的发展,服务于社会的前进。  相似文献   

17.
张超 《今日科苑》2009,(13):25-27
眼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背着笔记本电脑出差的白领,或者扛着电脑机箱前去维修的年轻人。短短十多年时间,电脑迅速普及,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你是否曾想到,也许不久的将来,电脑会"消失",不再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星光大道》等真人秀已成为时下最流行的电视节目。年轻人都渴望站上这些舞台,感受聚光灯的光芒,接受粉丝的欢呼,享受媒体的追捧。当然,能站上真人秀舞台的人毕竟是少数,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社交网络则是另外一个更为流行的"造星"舞台。许多人  相似文献   

19.
现在,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你也许会忽视:上网也会产生碳足迹。因为每次我们上网,都需要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来运行我们的电脑、服务器和数据库,从而排放出二氧化碳。据估计,要维持网络运转,全球的数据中心每年需要耗电1520亿千瓦时,加上与之相连的电脑及外围设备耗能,可能占到人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几乎和航空业相当。  相似文献   

20.
当前,网络技术正在与物理世界发生深度融合,传统网络架构难以支撑工业互联网等业务的差异性、可定制、确定性需求,探索新型网络架构与核心技术已成为全球互联网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文章回顾了网络演变历程与趋势,分析了面对未来飞速变化的网络业务需求如何才能实现高效能、低成本、智能化的网络发展,建立自主可控的未来网络技术体系。文章认为:(1)通过近几十年来网络建设的探索,融合、开放、智能、可定制、网算存一体(亦称为转算存一体)已经成为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关键趋势。(2)面向网络与物理世界融合的重大机遇,只有改变传统互联网架构,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基础网络架构创新,才能在互联网"下半场"取得技术领先,并在全球范围内引领制造、国防、航天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