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郁达夫是现代有数的以旧体诗词形式反映现代生活的一代名家之一。他的诗始终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联系着。前期诗多悲愤之词;后期宣传抗战成了他诗歌的中心思想,成为鼓吹抗战的有力号角。其诗韵律严整,出之自然,可与龚自珍.鲁迅相比。  相似文献   

2.
柳亚子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爱国诗人。抗战期间他三改书斋名,表现出高尚的节操。柳亚子早年投身革命,因钦慕唐代诗人贾岛《侠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豪侠之气,取斋名为“磨剑室”,并著有《磨剑室诗文集》。1937年凇沪抗战爆发,他因病滞居上海。这年11月13日,上海沦陷,他避居上海法租界。环境险恶,行动极不自由,他终日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中国现代爱情诗的拓荒者,他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发表了新诗《爱之神》。1919年4月又在《新青年》发表了新诗《他》,这首诗标志着现代爱情诗的成熟与完美,是奠基之作。鲁迅还提倡并保护爱情诗创作,他不仅鼓励、指导"湖畔"诗社年轻的爱情诗人汪静之写爱情诗,而且当封建顽固者攻击、抵制甚至扬言封杀汪静之时,他挺身而出发表反击文章为汪静之辩诬,并当面鼓励汪静之要勇敢地写爱情诗,因为青年有写恋爱诗的权利。年轻的汪静之在处境最困难时受到鲁迅的支持与保护,又积极投入爱情诗写作中去。  相似文献   

4.
一棵鲜嫩的诗之苗子,从桂南宾阳那“四季长青的山乡”,来到桂东北,在桂林抗战文化城的热土上,茁壮地成长了起来。 这,就是有神童之誉的天才诗星严杰人(1922—1946)。 尽管天道不公,竟让恶煞般的鼠疫,无情地夺去严杰人年纪轻轻的生命,但他仍然给他挚爱的人民和祖国,留下了他生前精心创作出来的宝贵的三部诗集(含散文诗集一部),和尚未结集出版的许多诗作。据统计,单  相似文献   

5.
在领悟知识无法解决人生痛苦的同时,王国维把西方现代哲学在罢黜理性本体之后求助于审美本体的运思方向揭示出来。这可以看作是王氏早年由哲学移情于文学,同时也是他明确区分开“诗”“词”之功能的原因。但由于在他的诗学结构中还存在着与“诗人之诗”(词)相对立的充满了现实忧患的“学人之诗”(诗),因而他不可能把这种区分坚持到底并坚守审美主义者必须遵守的第一原则。王国维的悲剧原因在于,一方面是西方哲学不断吞剥着他从学术研究中获得的历史理性,另一方面这种历史理性却又直接毁灭了他从文学中求慰藉之审美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王涯历任六代朝臣,也历尽宦海沉浮。他以宫怨与闺怨为主的怨女诗占其存诗的一半。王涯以宫人之怨表现出他对帝王之变与官宦之争的愁怨,并以征人之志与闺人之怨表达出他空有铮铮铁骨却无赫赫战功的愁绪。无论是宫怨诗,还是闺怨诗,它们都是情景交融、辞丽情深的。另外,闺怨诗还比宫怨诗少一分怨,多一分情。  相似文献   

7.
卢前出于吴梅门下,不仅精于词曲研究,而且长于创作,著有<明清戏曲史>、<读曲小识>、<词曲研究>及散曲集<饮虹乐府>、词集<中兴鼓吹>等.因为处于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转型期,卢前对新、旧体文学都有浓厚的兴趣.就整体而论,卢前对于旧体文学有着更多的热情,赞同"诗界革命"的观点,主张以新材料入旧格律,而对胡适等倡导的新体白话诗创作则多有批评.卢前的词学思想具有历时性的变化,大致可以抗战爆发为界限,前期主要集中在传统词学的探讨上,后期则致力于提倡苏、辛体,以词鼓吹民族精神,鼓舞抗战斗志.卢前早期的词作更多地是对词学传统的继承与体认,后期尤其是抗战时期,国难当头,他以笔代枪,创作了<中兴鼓吹>,抒发报国之志,爱国之心,对抗战文艺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在词学领域实践着"诗界革命"的创作主张.  相似文献   

8.
威廉·伯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现代爱尔兰著名抒情诗人与作家,早年曾参加爱尔兰独立运动,但后来脱离政治运动,专心致力文学创作。他的诗受布莱克影响很大, 后与法国诗派接触,使他的诗带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倾向,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文字凝练。他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位对现代诗歌有重要影响的诗人。叶芝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仅从象征主义发展到现代主义,而且还超越了现代主义。王佐良先生称有两样东西一名一暗地闪现在叶芝的诗里,一个是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一个是他个人的一套神秘主义体系。简单地说, 前者使他的诗增加了英雄主义色彩,而这在现代英语诗里是少见的,虽然他本人对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武装斗争有保留;后者是叶芝本人用心构建的,但却没有毁了他的诗。在这些之上, 叶芝的诗才吸收一切.融化一切。他的理想世界是脱去了人间生死哀乐、只有永恒的艺术的拜占庭之类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缪弘是一位抗日英雄,牺牲时年仅19岁.他生前勤奋创作,但作品多散佚,唯有牺牲后西南联大文艺社为他编辑的《缪弘遗诗》有少量存世.文章对这本诗集作了较为详细的评介,认为:《缪弘逮诗》是诗人的心灵独白,主要内容包括郁闷与痛苦、追求与归宿、同情与歌颂、抗战与爱国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夏尔·波特莱尔(1821—1867)是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创始人,也是在散文创作和文艺评论上独树一帜的文学家。他的诗集《恶之花》、散文《巴黎的忧郁》都是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之作。 说到波特莱尔对文学的贡献,一般论者都喜欢引用波特莱尔本人的夫子自道:“什么叫诗?什么是诗的目的?就是把善跟美区别开来,发掘恶之美。”他因擅写“恶中之美”而备受非难。但是,高尔基却从他的作品中读出了这样的意义:他“生活在邪恶中而热爱着善良。”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波特莱尔创作的丰富与深刻又是“恶中之美”所不能包容得了的。波特莱尔也说过:“诗在本质上是哲理,但是由于诗首先是宿命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他的留美国欧经历及所处的与传统文化决裂的“五四”时代,使他的诗艺深受西方诗学的影响。但是余志摩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诗歌有着精湛的素养,不管诗人主观上如何,他的诗里仍流淌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基因。他诗中空灵飞动之气是对老庄美学思想的自然传承;他的诗有着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和恬谈的意境。所以徐志摩的诗具有清新、婉约、空灵的古典美。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现代抗战文学重要部分的彭桂蕊的抗战诗歌,以其丰富而富有个性的文学创作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长廊。他的抗战诗歌创作从艺术上来说都具有鲜明的独特艺术性,是中国现代抗战文学中的一朵明艳的山茶花。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后,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别妇抛雏,归国投套战斗,写下了《归国杂吟》组诗。《归国杂吟》体现了在战时危急的情形下,诗人抉择的艰难和对亲人的思念与悔恨之情并生、对侵略者的愤恨与壮志报国之情并重,极富抒情的张力。《归国杂吟》不仅是诗人身份转变的标志,也昭示着诗人的写作从学者之诗向士人之诗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田间在我国新诗的发展史上,是一位重要的诗人,是一位在抗战烽火中锻炼成为有特色、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活动经历了抗战前后和解放战争的全过程。不论是在哪一个历史时期,田间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都坚持着诗要为时代而歌唱的现实主义精神。所以田间一直坚持认为:诗人首先必须是一个战士,然后才是诗人。这一点他一开始诗歌创作活动就非常明确。他说:“一九三四年,我是十几岁,在上海读书时,参加‘左联’,便正式学习写作。由于有党的影响,知道写作是为革命。”在诗人与人民,诗歌与革命事业的关系这一问题上,田间一直坚持革命功利主义。在《诗,我的诗呵》中,他表示:“诗,/强烈的节拍,/战士的生命,/是属于民众和祖国。”“诗,/军队一样,/向明天/和世界去。”他在《拟以一个诗人的志愿书》里,清楚地表白了他的诗歌观念和创作态度,简而言之,诗歌应该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前期的诗评因借助现代报刊传媒而显得别开生面,整体上趋向平民化,现代传媒与诗评之间达成共赢。他的早期诗评因借助现代报刊传媒具有开放性、及时的互动性和鼓动性,最终在批评的外在形式上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6.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十四行诗《不等收获》的内容、词汇、格律、逻辑结构都交织着有序与无序,这种秩序与混乱使这首诗迸发出一种张力。同时,这首诗中充满了象征,象征赋予这首诗深刻的内涵和意蕴。弗罗斯特以日常生活中细微的小事揭示了现代人的生活状况,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对人类的关怀之情。  相似文献   

17.
达芬奇提出了著名的镜子说,强调艺术家要把经验之镜与心灵之镜有机结合,以自然之镜表现完美自然的本质形象。艺术源于自然,更高于自然,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诗画论,把绘画艺术与诗歌艺术进行比较,赋予了绘画全新的地位,在西方近现代美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学中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刘大年晚年1 0余载主要致力于抗战史的回忆与研究.他的抗战史学研究是在当下现实动机与学术动机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其成就主要表现为:在回忆抗战方面,他对抗战活资料有倡导与整理之功,并对抗战活资料价值有自己的认识;在研究抗战方面,他提出了以两个战场并存及其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抗战史研究理论体系.此外,刘大年对研究抗战史学的主要意义也有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傅斯年是现代卓越的史学大师。研治《诗经》承“史学就是史料学”之学术观念,从史学和语言学角度入手,以科学的方法。考证《诗经》产生的时代、地域及用诗情况等,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观点。他是近现代第一个提出“《诗》是文学”的学者。在《诗》学研究上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李勋有许多好的诗,对于他的诗,已有人作过比较客观的分析与评价,认为他的诗是富有真情与爱心的,他把对诗的态度与对生活的态度融在一起,形成诗风上“质朴浑厚,冷峻温馨”的特色。李勋的诗可以经历时段来分类,比如早期多为农家诗(我以为这是他最有价值和个性的诗种):离乡入伍之后,便开始了军旅生活诗的创作;之后,他诗歌表达的内容在扩大,他几乎整体性地向情感诗方向转折,这是他重返世俗后诗向成熟面发展的显示,尽管视野在开阔,诗之氛围却在收缩,诗风诗意内在情绪都有别于以往那种激情冲击。有人把他的“爱情诗”作为最好的诗,也许是从这方面而论。我却更喜欢他的那些用泥土包裹着富有思想力的“农家诗”,这种不仅有农家生活又有农人新思想的诗作才是他的诗的美之所在、韵之所在,也是他独特诗风的基础。《庄稼汉》(1988年)就是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