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文人对白蛇传故事的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方成培《雷峰塔》传奇是在民间传说与冯梦龙、黄图珌等文人书写的基础之上完成的。方本《雷峰塔》中的白蛇形象具有完整、复杂、真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从案头的话本小说到氍毹的歌舞传奇,白蛇故事总是占据着重要一隅。清代方成培的传奇《雷峰塔》,吸收了黄图珌本与梨园旧抄本二者之长,不仅在剧作艺术手法上更为成熟,且对宗教意蕴的把握亦恰到好处。方本《雷峰塔》不应被简单地视为一出悲剧,它双层的意蕴建构更应被看作是一出悲喜剧。方本在大量戏曲改编之作中尤显珍贵,它超越以田汉为代表的现当代同题材作品,优于自清代以来各版本的《白蛇传》,堪称这一戏剧题材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3.
《白蛇传》的故事不断发展,其故事的变异性需要我们深入探讨。通过分析,认为《白蛇传》故事流变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经历了从原始崇拜到对人性的反思、解构;突出故事的主线,逐渐改为大团圆结局;世俗化、市民化,迎合大众的需求;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根据当时杭州西湖边上雷峰塔倒掉一事,联系民间传说白蛇传故事写成的一篇杂文。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和对自由幸福的向往,指出反动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命运。这篇短小精悍的杂文不仅内容深刻,而且语言也很有特色。 鲜明的爱憎色彩是这篇杂文最主要的语言特色。文中所写的法海和尚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雷峰塔则是封建统治的象征,鲁迅对他们是非常憎恶的。而对受到迫害的善良、勇敢的白蛇娘娘却充满了同情。因此,文章中凡叙述到法海或雷峰塔时,字里行间便流露出憎恶的感情,或进行辛辣的讽刺、嘲笑。“雷峰夕照”本来是西湖十景之一,应该说是美的。可是鲁迅偏用“破破  相似文献   

5.
媒介的不断演化,揭示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形态丰富的故事传统。从故事史的整体上建立起《白蛇传》媒介因素的历史关系,口头媒介无疑是切入《白蛇传》故事传统的有效媒介形态,由此,不仅可以从媒介的角度建构一种故事观念,还可以深化我们对现代《白蛇传》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6.
姜峰 《语文天地》2015,(8):14-17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这篇文章借题发挥,将雷峰塔倒掉的社会新闻与《白蛇传》的民间故事巧妙地结合起来,借雷峰塔的倒掉,赞扬了白娘娘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决战到底的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的残酷本质,鞭鞑了那些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从而表达了人民对"镇压之塔"倒掉的无比欢欣的心情。鲁迅在这篇杂文中,谈到了这样的情况:—是童年时期,他一心希望现实中的雷峰塔倒掉。  相似文献   

7.
方成培《雷峰塔》传奇是白蛇故事世代累积的集大成之作,其下场集唐诗自成特色,涉及72位诗人、96首诗作。本文以方本《雷峰塔》传奇为切入点,初步探讨学界研究相对薄弱的集唐诗,并深入发掘方成培《雷峰塔》下场集唐诗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8.
《白蛇传》的演变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美女蛇"色诱"男人到白娘子为爱"殉情"的过程。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一文对这一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步奠定了美女蛇由"欲"而"爱"的基调,影响此后《白》的发展。其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增减,吸收了前朝蛇妻故事的一些因子,同时对前朝蛇妻故事的情节作了重大更改,运用民间故事中常见的"三叠式"手法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二是主题思想的转折性变化,前代蛇妻故事主要突出了"美色害人"和男子应该抗拒"色诱"的思想,冯文虽然也点明了教化主题,但正文中却体现了白娘子对许宣并非出于"情欲"而是饱含"爱情"的思想感情。正是冯梦龙本人的文学思想与情感倾向促使了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巩固了冯文在《白蛇传》发展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黄鹤楼"故事并不见于《三国演义》,但在"三国"故事中闻名遐迩。故事最早著录于元代无名氏《三国志平话》,后被改编成元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细考英国汉学家司登得英译本《黄鹤楼》可知,该译文明显来自京剧剧本。本文以司登得英译京剧剧本《黄鹤楼》为核心,尝试对"黄鹤楼"故事的渊源和在西方世界的接受与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白蛇传》在今天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戏曲舞台上可以说到处开花,而以川剧、京剧最为称著。最近由于台湾摄制的《新白娘子传奇》电视连续剧的播放,这个故事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白蛇传》何以能广泛流传而不衰?何以能成为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优选剧目?我认为清代上海市松江(当时松江府华亭县)人黄图珌作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风格独特的散文,在对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和"姿态"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流露了深远的忧思和落寞感,让读者品味到一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滋味,创造出生动和谐的优美的秋的意境。其语言也清新淡远,蕴含着色彩感和韵律美。  相似文献   

12.
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法治权力的建设有着必然性和必要性。论文分析了我国法治权力建设的现状;针对当前法治权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法制权力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作为一种社会机构,既是一个自产生至今被持续赋予意义的历史产物,也是在继承与嬗变中逐步确立其制度框架与运行规则的社会结果。而且,大学自身所秉持的理念的变化和丰富使大学日益成为一个具备多种维度的社会实体。因此,从多种维度识读大学不仅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大学,把握大学理念在整个历史过程中的衍变,也可以为当下如何发展大学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4.
刘萍 《培训与研究》2003,20(1):26-28
在语言界专家研究的领域中,隐喻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响应,人们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人类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笔在这篇章里,将隐喻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浅谈了对这一重要理论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日记体小说《恶心》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代表作。通过主人公洛根丁对存在的意识,萨特揭示出了人的存在特性和方式。人的存在具有偶然性、普遍性与时间性,人的存在方式表现为自欺与自我。  相似文献   

16.
“真、善、美三位一体”是物理科学信念的灵魂。是历代物理学家和科学共同体在其科学探索活动中,所必不可少的预设和基本前提。它对物理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真、善、美的统一”及其实现机制途径,成了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及哲学永恒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长征的胜利就是长征精神的胜利。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忠于理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乐观向上。在当代中国弘扬长征精神,既是长征精神的价值体现,也是实现新时期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范畴 ,意境对舞蹈艺术创作、舞蹈艺术鉴赏有着重要意义。舞蹈艺术鉴赏课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如何将意境“主客合一”这一艺术思维辩证法应用到舞蹈鉴赏教学中 ,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并提出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亚地缘战略地位优势日益凸出,在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越来越重要,对俄罗斯也具有特别重大的安全意义,其他地区性大国也在关注和介入中亚。中亚的新变化使我国面临"两个前所未有",即:经略中亚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必须以新思路、新举措应对中亚局势变化的新趋势,最大限度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0.
六朝间史学走向兴盛是由东汉崩溃以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以及学术文化的变迁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而形成的。主要有 :政治局势的分裂对峙刺激了史学的发展 ;门阀士族的巨大影响促使史学走向兴旺 ;学术环境的相对宽松为史学发展提供契机 ;南方经济的繁荣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