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量是指量度物质属性和描述物质运动状态时所用的各种量值 ,是物理学所有公式的基柱。物理量的教学可从为什么要引入、怎样引入、定义、定义式、单位及换算关系、量性等六个方面来展开 ,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物理概念 ,同时又教会学生进行多侧面的思考 ,发展思维能力 ,进而掌握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例如“速度”概念的教学 :1 为什么要引出“速度”这一物理量 ,换言之 ,速度是用来描述什么的 :为了表示物体运动快慢。2 怎样引入“速度”这一物理量 :1)作匀速运动的物体 ,位移S与时间t的比值是恒量 ;2)作匀速运动的不同物体 ,比值S/…  相似文献   

2.
平均速度描述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快慢或是物体位移的变化快慢而非物体运动的快慢,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应是平均速率.  相似文献   

3.
学生:老师,学了"速度、加速度"之后,对有些概念很迷惑,我能问一下吗?老师:当然可以.学生:如何区别速度和速率?老师速度是一个反映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速率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标量.学生:如何区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相似文献   

4.
一、必须狠抓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复习在复习时要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复习,不要急于让学生去解综合题、做难题,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由于学生常解不对题而严重挫伤了学生积极性。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复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呢?1.对物理概念的复习先要明确它描述什么,再去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同时还应找出这一概念和相近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例如速度和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两个重要的物理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变化的大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在数值上等于…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学习了直线运动规律之后,已能较熟练地解决单个物体的运动问题: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对物体的实际过程进行联想等.而对于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物体的追及与相遇问题,学生对实际过程很难联想,对问题难以抽象处理,不知如何分析.若教师此时能利用速度一时间图象(以下简称v-t图象)帮助学生分析实际物理过程,使运动过程形象化、具体化,学生解题便会“柳暗花明”.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容易接受这种分析方法.在此,笔者愿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追及”是运动学中研究同一直线上两个物体的运动常常涉及的问题,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这类问题是运动学中较难的问题,在考察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7.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讲述物理概念,是很值得斟酌的。讲解一个物理概念,应当说清楚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什么”?二、“等于什么”? “是什么”是指这一概念的本质、定义。定义的表述一般是唯一的。“等于什么”是指用什么方法来量度这一物理量。或这一物理量跟其他物理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量度同一个物理量,在不同场合,同一物理量又可以跟不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联系,因而“等于什么”可以有多种形式。必须强调:“是什么”和“等于什么”是有严格区别的。力是什么?众所周知,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等于什么?不同形式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龚劲涛 《物理教师》2008,29(8):39-40
本刊2007年第1期刊登了《“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的科学性值得质疑》一文(以下简称文(1)),在文中作者指出了速度这一定义的不足,并提出了应将其修正为“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这一结论.笔者同意文(1)的如下观点: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这一定义不具有运动方向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温度、内能、热量是初中物理热学内容的三个重要物理量,它们之间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根本上的区别。认清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对全面准确地掌握热学知识至关重要。而这三个概念比较抽象,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同学对“温度”、 “内能”、“热量”这三个概念容易相互混淆,如对“高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多,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吸收热量多的物体最后温度高”, “温度为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等问题,解答时解释不清。学生在认知上常常存在偏差,在解决这方面的实际问题时出现了不少的错误,出错率较高。为突破这一难点,必须要搞清它们的含义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即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空间某一位置时的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它表征的是物体在该时刻或该位置上,突破这一“时空”的趋势的强度,是反映这一时刻运动状态的。然而,学生往往觉得物体只有运动了一段位移才谈得上其运动快慢。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惯性”是“力和运动状态变化”一章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惯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因此,惯性又是教学的难点。 一、教学难点的形成原因 1.教材叙述的语句比较哲理,例如“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不管是否受力,也不管它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初中学生一时不易看懂、不易理解。 2.学生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种种“惯性现象”,但因为尚未学习有关物理知识,故根本不知道这就是物体具有惯性的表现。非但如此,反而由于对生活经验的误解及误传而形成种种似是而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我感到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上册第二章第十节“运动的合成”中没有提及合运动、分运动的参照物。为此,我在教学中对该节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明确提出速度合成定理。具体讲述以下几个问题。一、运动是绝对的,但描述运动是相对的。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必须在明确了参照物之后才有意义。一个质点的运动,选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描述就会不同。如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车厢中自由下落的物体,以车厢为参照物,物体做直线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做抛物线运动。小船渡河的运动,以岸为参照物,小船作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内位移是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学习了直线运动规律之后,已能较熟练地解决单个物体的运动问题: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对物体的实际过程进行联想等。而对于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物体的追及与相遇问题,学生对实际过程很难联想,对问题难以抽象处理,不知如何分析,若教师此时能利用速度-时间图象(以下简称 v-t 图象)帮助学生分析实际物理过程,使运动过程形象化、具体化,学生解题便会"柳暗花明",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相似文献   

14.
“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高中物理必修本“自由落体运动”一课谈谈教学设想.具体分三个方面.1 知识结构及教学目的要求的确定本节教材是作为匀变速运动规律的运用特例而编排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既了解一种具体的运动,又巩固匀变速运动规律.同时也为学习选修本“竖直上抛运动”和“平抛物体的运动”奠定基础.本课利用闪光照片来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也将在后续课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物理学中,有一些是反映和描述物质(或物体)本身属性的物理量。为了确定这些物理量,我们必须把它用易于测量的物理量来表示。在这之中,有一些物理量是用易于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这种由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只与这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有关,而与这两个物理量本身无关。它反映了物质(或物体)本身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比值定义是确定描述  相似文献   

16.
力学中,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是个关键,复习时若能着力于此,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抓好这个关键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突出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的物理量,在复习中必须使学生深刻理解:在这众多的量中,哪几个物理量是描述一个作机械运动的物体在某一瞬间、或某一位置的运动状态的,弄清这些状态量的物理意义,了解这些量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7.
动量和动能 ,都是度量物体运动大小的物理量 .而且 ,它们对运动进行度量时 ,都只用到物体的质量 (m)和运动的速度 (v)这两个物理量 .动能的概念 ,以及由此而引出的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入 ;动量的概念 ,特别是由此导出的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不但适用于恒力作用情况 ,而且也适用于变力作用的情况 ,比牛顿定律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在物理学知识系统中 ,动量守恒定律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除力学外还涵盖物理学中的声、光、热、电、原子物理学等 ,是物体相互作用所遵守的法则 ,也是自然界重要的规律 .也就是…  相似文献   

18.
一、怎样把握“图形与位置”的学习目标。有关图形与位置的内容分布于两个学段,梳理其学习目标,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其一,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包括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位置、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位置以及物体在某一参照系下的位置。这方面,第一学段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观察、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第二学段要求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或根据数对借助方格纸确定位置。有必要指出:这里的数对,应理解为两个数组成的有序数对,旨在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的思想方法,为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作好铺垫,而不是正式教学平面直角坐标,也不宜拓展为…  相似文献   

19.
学生甲:唐老师,您曾经讲过,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在学习“密度”这一节里,您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请问:“属性”和“特性”可以互换吗?唐老师:能否互换,首先得弄清这两个术语的含义.学生乙:我们查了《现代汉语词典》,“属性”是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特性”是某人或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唐老师:对.在物理学中,“‘属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不随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的一种性质,它具有唯一性,如‘“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因为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而“特性”是指外部条件不变时所具有的…  相似文献   

20.
动能定理是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从功和能的角度揭示了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功(或物体所受各力做功的总和)与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做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规律也是高考的重点、热点问题,除了要明确研究对象,分析运动过程以外,动能定理方程的建立过程中往往还涉及到位移和速度这两个关键性物理量,从学生的解题实际看,在这两个物理量的分析上学生容易出问题.本文就结合具体的例题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学生对动能定理表达式中各物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