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志伟 《东南传播》2014,(12):32-34
对台军事报道目前面临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媒介融合两种新形势。增强对台军事报道的有效性,应紧贴形势任务和使命要求,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对台军事报道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全媒体传播路径。注重从台湾受众的视角出发,从传播理念、渠道建设、内容创新、叙事模式等方面,探索军事报道有效传播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主要的文化传播方式,新闻传播从业者则是文化产品的"把关人"和"传送者",他们担负着反映社会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通过舆论引导实现人类精神文化的根本任务。灾难新闻是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题材。”灾难报道题材可分为:“自然灾难报道和人文灾难报道”,在近些年的新闻中人文灾难事件的发生频率远多于自然灾害,如空难、海难、火灾、爆炸、恐怖暴力及其他个别意外事故的发生等。  相似文献   

3.
报道题材、报道方式与传播效果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题材指的是新闻生产的原材料,报道方式则指报道者将新闻事实示于人的方式。报道题材的正面或负面,是寓于事实或信息之中的内在性质上的区别。而传播效果的正面或负面,则属于新闻经传播以后对受众所产生的影响的差别。报道题材的正负与传播效果的正负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报道方式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4.
邹志伟  洪蕾 《今传媒》2010,18(9):154-156
作为两岸政治对峙的特殊情况,对台广播因有较强的政治色彩,文风、语态上常出现制式宣传、宏大叙述等误区,导致报道的可听性不强,无法"入耳"更难以"入脑、入心"。增强对台广播的可听性,须贴近并服务于台湾听众的接受心理和接受习惯,文风和语态上淡化宣传味,善用多种表现手法增强感染力,在表现手法上加强"细节描写"、追求"报道艺术"、善于"留白",以增加报道的可听元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版次、选用体裁、报道题材等方面,对1978-2008年的《人民日报》涉及台湾问题的报道进行研究,从其发展变化情况探寻《人民日报》涉台报道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涉台报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浩 《新闻传播》2012,(4):166+168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商签多项经济合作协议,两岸的交流交往达到了空前规模,适应这种情况,对台广播的舆论导向也从"政治驳异"转向了"文化认同",广播文化类报道在对台宣传中起到的作用大大增强,本文旨在从广播音响报道这一基本新闻形式的属性和功能入手,分析对台文化报道在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日益加快“,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我国四级广电媒体最基层的县级广电来说,如何在新时期办好农业节目、创新对农节目报道,更好地为农服务,已摆在县级广电人面前!作为最基层的广播电视机构,县级台不可能也不具备与省、地级台竞争综合实力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县级台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局部上寻求突破,开展扎实有效的对农报道。一、充分发挥“快、准、灵”的报道特点对县级台而言,其优势在于区域范围相对…  相似文献   

8.
刘如良 《报刊之友》2014,(4):139-140
目前,电视经济报道要想有特色,显得越来越困难。笔者认为,只有以突出地域特色、增加“三农”题材、关注典型人物为着力点,县级台的电视经济报道才能彰显自己的个性,做得有影响力、有吸引力,并能进一步拉近与当地观众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郑继业 《东南传播》2016,(8):105-107
在信息海量、媒介多元的今天,广播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如何通过对重大主题报道的"谋篇布局",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创造和谐的传播环境,是时下媒体宣传工作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福州台系列主题报道的实践出发,多维度阐述媒体主题报道应该怎么围绕提炼立意、策划、组合报道三个方面进行"谋篇布局",来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策划运作能力,形成可操作、可实践的运行机制,制作播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电视观众不仅仅满足于一般的了解新闻事实,还要知现在、知事实、知事理、知未来。因此深度报道在电视媒体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时政类电视新闻,更有可"深"之处。只有把时政类电视新闻做深做实,才能有效提升传播力度和效果。"深"度解读法规政策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地方电视媒体时政新闻的首要任务。提高报道水平,让党和政府的精神潜移默化、入脑入心地被观众了解和理解,"深"度解读是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毛宝钺 《新闻实践》2014,(12):87-88
时政报道在县市台新闻栏目中承担着最为核心的宣传任务,地位独特,份量很重。但现在不少观众却对时政报道敬而远之,根本原因在于三大通病严重影响了观众的收看兴趣,削弱了时政报道应有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一是常围领导转,少见"众生相";二是文本"官样化",编播"排位子;三是新闻语言"八股腔"。老化的思维定式,老套的新闻形态,老茧般的新闻语言,常常令县市台的时政新闻生硬,发干,走形,变味。"  相似文献   

12.
张素芳 《新闻世界》2013,(10):171-172
县级台办深度报道栏目不象中央台有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新闻资源可供选择。本文以县级台深度报道栏目采编实践为例,分析如何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摸索,获取源源不断的题材,使县级台深度报道栏目走出“断炊”窘境。  相似文献   

13.
<正>对台经济宣传是对台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让台湾民众了解祖国大陆的经济建设情况,展示两岸经济联系的现状和潜力,为台商投资大陆提供实用的资讯和建议。做好对台经济宣传,有利于增强祖国大陆的吸引力,促进两岸经贸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为台湾同胞带来真正的资讯"实惠"。那么,对台经济宣传如何才能"入岛入心"呢?以下以《台胞看海西》报道活动为例作一浅议。  相似文献   

14.
刘选武 《新闻前哨》2000,(11):14-14
对外报道怎样选择题材?它有什么特点?我认为:首先必须遵循二条同步原则。我们所选择的题材,一是必须是海外受众所关心和感兴趣的;二是必须是我们可以和需要对外传播的。按照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把对内报道中那些纯粹指导省内、国内工作,而对外没有传播价值的题材排除掉;把那些我们省内、国内人认为很重要,而海外并不关心、不感兴趣的题材排除掉;把那些海外人很关心、很感兴趣,而我们不能或不需要对外传播的题材排除掉。剩下的就是对外报道的题材。其次要体现五个特性,即:一是体现对外的针对性。对内报道和对外报道都强调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黄亚林 《新闻知识》2007,(12):93-94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会议报道是最难搞、也最能反映记者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的报道题材。因为相对于事件性新闻来说,会议新闻由于会议本身的形式单调、缺乏动感而不利于电视形象化传播优势的充分发  相似文献   

16.
编辑、记者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可进行多角度的报道。但选择哪种角度去报道,不是编辑、记者单凭主观想象随心所欲所能决定的。编辑、记者在选择报道角度时,要考虑传播机构和传播手段的特点及所承担的任务,考虑受众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考虑宣传气候等等诸因素。怎样选择对台报道的角度呢?我认为主要应考虑三种因素:一、明确宣传对象及其特点;二、明确报道方针和报道任务;三、明确不同的宣传对象所关心和感兴趣的不同问题,在党的报道方针指导下,以适合“受众”特点和接受力为条件,进行报道角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媒体融合加强对台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志刚 《军事记者》2014,(12):30-31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媒体不断发挥及时、全面和海量报道的传播优势,在海峡两岸各项重大活动报道中赢得了广大受众的青睐。作为传统媒体的对台广播,在新媒体时代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应与时俱进,运用多种新媒体手段、借助岛内新媒体资源、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岛内舆论的引导力。  相似文献   

18.
徐明凤 《今传媒》2013,(7):126-127
县级台要做好各种对农栏目的对农报道,其报道内容必须要让农民群众感兴趣和满意,根据本地的特点,在本土化、地域化和当地可供利用与开发的资源上做文章。村歌时代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郁,旋律优美,我台勇于探索,用活了本地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办村歌节目,把村歌植入对农报道,从而拓宽了对农报道的题材,创新了对农报道的样式,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陈超 《新闻世界》2010,(11):190-191
网络的"第四媒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导致网络新闻宣传报道隐患重重,迫切需要加强网络的舆论引导。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引导的现实意义,进而提出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最有效方式是加强网络深度报道,并对如何加强网络深度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呈现出碎片化传播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受众更需要一种指导性强、能对经济社会现象作权威解读的信息,主题报道则恰恰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而广播由于具有移动收听和伴随收听等独家优势,有时主题报道在受众中的到达率可能会比报纸和电视要高.本文结合绍兴台的采编实践,就城市广播媒体如何通过题材、形态、平台三个层面的创新,来提升主题报道传播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